育儿指南

为什么在孩子学习时我们总是“发火、内疚、补偿、再发火”?

作为父母,平常带孩子,吃喝玩乐都很开心,可一说到学习,就气不打一处来,心里知道孩子还小,可再三忍耐之后常常忍不住一顿打骂……冷静下来,又开始后悔、自责 。

没错,一直以来困扰我们的不是孩子一学习我们就生气,而是打过骂过会心疼、内疚,可是下次又会忍不住。

我们先来说说,人为什么会内疚?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或者伤害了别人的时候,就会感到内疚。有研究估计,人每天大约有两个小时会感到轻微的内疚,每个月大约有三个半小时左右感觉严重内疚,有时候内疚感会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

为什么在孩子学习时我们总是发火、内疚、补偿、再发火”?

这个数据咋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但实际上因为内疚感的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你可能稍不注意它就过去了 。就比如说:双十一花钱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想减肥的时候又多吃了一个冰淇淋、打算好好学习结果又看了一晚上手机,这些都会让你感到内疚。这个时候内疚是在给你一个信号:你需要改改啦,于是你会很快做个决定:下一次花钱要计划一下、暂时不吃冰淇淋或者把手机放一边抓紧看会儿书,然后你的内疚感就消除了。

所以说,内疚是的目的是帮我们反省一下,发觉自己做的不合适的时候应该怎么调整。打了孩子,孩子委屈可怜的样子让你感到内疚,这是在提醒你:你可能伤害到孩子、或者伤害到你们的关系了,你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弥补了!

那为什么一边内疚一边又忍不住再犯?

收拾完孩子,最常见的内疚弥补方式大概有两种:

一种是心里感到后悔,但嘴上不说,但是会通过让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或者给他们买一大堆玩具的方式做为补偿;

另一种弥补的方式是道歉:宝贝,对不起,妈妈不该打你,可是你知道妈妈为什么打你吗?我怎么不打别人家的孩子呢?要不是你读英语的时候哼哼叽叽,我怎么会生这么大的气呢?……”总之,类似的话翻译过来大概意思就是:我是因为爱你才打你,打你是为你好,要是你不惹我生气我就不会打你。弥补

这两种弥补方式,短期看确实有效:看电视、玩游戏、买玩具,能很快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的情绪迅速好转;跟孩子说对不起”貌似你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打算改变。可这两种方式都没有诚意:前者干脆连一句对不起”都没有,后者虽然说了对不起”,但紧接着后面的但是”之后,会跟着无数个理由证明:我情绪失控最根本的原因是你有错在先,我是因为爱你才打你的 。

这么做只是能减轻你的内疚感,让你为打孩子这件事找个合理的理由,但它既不能表达出你的诚意:真心意识到自己也有错;也没有触及最重要的问题:我为什么会生气?所以,它对于你预防下一次发火,根本不管用!

有人可能会说:我生气就是因为他不好好写作业啊!其实不然,你冲着孩子发火,很可能是因为你看到他不顺眼的时候,找不到其它的办法,没有办法面对挫败感的时候,你就会生气 。

所以,生气可能跟孩子做得不好有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你遇到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失败而生气 ,也就是说:你在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在生你自己的气!

现在你是否明白为什么自己陷入发火——内疚——补偿——再发火”的恶性循环中,找到自己发火的真正原因,才能改变这种不好的亲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