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一些焦虑的妈妈找到我:孩子脾气特别大,我该怎么办?
A:我的孩子在上小学,在学校经常发脾气。有一次,因为做卫生的事,和班上另外一个同学竟然一言不合打起来了,最后,把扫帚狠狠摔在地上,把对面的同学吓坏了。B:我们做家长的,经常教育孩子要对同学友爱。但是,我发现我们家孩子特别刺儿”,总是欺负”同学。比如,同桌偶然用了一下他的橡皮,他竟然不依不饶。C:我家孩子各方面都很好,但是就是说不得”,只要一批评他,他就炸毛”了。有的时候,不知道哪句话说得他不爱听了,他就发脾气。打也打过,骂也骂过,道理也讲过,软硬兼施,都不好使,搞得我们无可奈何。最后,妈妈们无比焦虑地问我:我的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

首先,在回答问题之前,我要说的是:我不建议轻易给孩子贴上任何问题”的标签。好了,明确了这个前提后,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问题:孩子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脾气这么大?
坏脾气,是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在我们小时候,一般会有全能自恋”的幻想。不要小看全能自恋”,虽然心理学一直在讲全能自恋”的概念,但是,我们真的理解全能自恋”带给我们的影响了吗?
一般而言,随着孩子长大,这种幻想才会多多少少褪去,我们开始认识到自己、他人、外界、现实。但是,也有人,即便长大,身上还是多多少少保留着全能自恋的感觉,并且,这部分人还不在少数。比如,一部分强迫症患者似乎就认为:自己能控制所有,包括外部的结果,还有自己的想法。因为能控制,所以就要用各种行为去抵消自己的焦虑。

既然成年人很多还保有全能自恋的幻想,更不要说孩子。全能自恋”的感觉,在孩子身上,是无比真实地存在的。因为全能自恋的存在,孩子会认为:只要我一表达我的攻击性,这个世界就会被摧毁,或者,我们对面的这个人就会被摧毁。
所以,有一个阶段,孩子认为:自己似乎应该为周围发生的所有坏的事情负责。比如:很多孩子本能而坚定地认为,父母离婚,一定是因为自己不够乖,一定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为了不造成灾难性”不可挽回”的后果,孩子的第一反应是:压抑自己的攻击性。这个时候,一旦攻击性压抑不住,爆发出来,那就是变本加厉”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脾气非常爆”的原因。也许,他在爆发”之前,已经压抑了很久。
面对孩子的攻击性,我们能做什么第一,让孩子表达。
在攻击性不会对孩子或者他人的人身造成伤害的前提下,不要遏制孩子的攻击性。因为,一旦遏制孩子攻击性的表达,孩子的攻击性很可能会由指向外界转为指向自身。比较轻的结果,比如,有的孩子有啃咬自己指甲的行为;比较重的,比如,孩子会自闭、抑郁。

任何一个放弃表达自己的人,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努力表达后彻骨的绝望。读懂孩子的情绪最重要!
第二,积极共情,看到和接纳孩子的攻击性。
无论我们是否能理解孩子有攻击性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第一步,我们都要先接纳孩子。而不是给孩子贴上一个坏孩子”不听话”或者不懂事”的标签。
很多在孩子小时候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和孩子暂时分离的父母,在接回孩子后,似乎希望孩子能马上出现奔向父母怀抱”这样的温馨场面,可事实上其实不会。一般来说,重聚之后,孩子会先去释放自己的攻击性,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肯拿出足够的耐心,接住了孩子的攻击性,接下来才会出现父母想象中温馨”的画面。
在《银河补习班》这部影片中,儿子在见不到父亲的那些年里,非常想念自己的父亲,但是,就在时隔多年、终于见到父亲的一刹那,并没有跑过去拥抱父亲”,而是:先是当没看见,然后是不说话、生闷气,接下来,是对父亲的拳打脚踢……当父亲抗住了所有这一切,最后,才是父子俩抱头痛哭”。

第三,在共情和接纳之后,我们再尝试看到孩子攻击性背后,到底在表达什么。
比如,文章开篇的几位妈妈的焦虑。对于妈妈A阐述的情况:我们可以去了解孩子这次冲突的细节和全过程,以及和发生冲突的对象之间的关系,也许,孩子表达攻击性,只是在尝试建立关系;
第四,引导孩子建设性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
攻击性之所以会被破坏性表达的一个原因,是孩子的言语化能力不够,以及社交技能的欠缺。所以,引导孩子去表达,非常重要。此外,有效地将攻击性中潜藏的活力进行正确的引导,也很重要。比如,可以将这部分活力转化为孩子对某件事情的兴趣,转变为孩子的创造力等。

总之,孩子的暴脾气”并非洪水猛兽。如果你正在面对这个情况,在这个局面里,重要的,不是孩子的脾气到底有多差,孩子的暴脾气,真正考验的,是父母。父母的反应,对孩子是否能成功度过这一阶段,至关重要。
最劲爆文
20%的青少年有抑郁倾向,其实他们都不想死,是父母们逼的
李小璐出轨终于离婚,网友想看互撕,大呼离得好
点个关注,每日趣看心理看八卦,学习心理干货。每次你迷茫的时候我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