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料公众号:yangliao99
电影《夏洛特烦恼》中,曾经和夏洛是情敌的袁华,凭着一篇《我的区长父亲》荣获奖项的情节大家还有印象吗。
故事发生在电影里,充满了讽刺,给大家带来的是笑料,但这种依靠家庭背景而获得教育资源的情况发生在了现实,就是可悲。
山西某小学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把学生分为领导子女”企业老板子女”权势垄断部门子女”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子女”等11类。
专家表示,收集家长信息有无必要关键要看出于什么动机和目的,学校对家长背景分类违背有教无类基本精神,或影响教育公平,滋生教育腐败。
不少网友表示,学校每年都会要求填写一堆表格,而父母工作永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家庭背景调查几乎是每个学生在校园内都经历过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学校调查家庭背景,
会影响教育公平吗?
中国网新闻中心和微博联合推出教师歧视”调查:你最反感教师以什么标准对学生分类?在参与调查的1655人中,48%的人选择了家庭背景的条件。
40%的人最反感以学习成绩好坏区分学生,10%的人觉得以是否听老师的话对学生分类最让人反感,另有2%的人最反感以是否受同学欢迎作为标准。
为什么大家会更多的反感校方因家庭背景分类学生呢?其它几项也都并不讨喜,但家庭背景这项作为最让人反感,原因在于它会直接影响教育公平。
对比其它理由将学生分类,按家庭背景分类,首先是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再来就是严重违背了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津一所中学的老师,大声喊话学生:以往送到我们班的学生,父母不是当官的,就是家里有钱。你妈妈一年能挣多少钱?别怪我瞧不起你!”
今年初发生的这件事,让很多人是瞋目结舌,很难相信这种话会从一位教师的嘴里说出来。
在很多人看来,背景调查从很早就开始盛行了,对自己的学生时代也并没有什么影响,这种情况,只能说还有很多因为背景调查备受歧视的孩子,你还不知道。
学校对学生做背景调查,如果目的只是为了统计信息,或者出于保护学生的目的,那么就可以理解。
但如果校方利用这些数据,对在校学生进行分类,谋取私利,巴结权势垄断”家庭学生,排挤工人”家庭学生,这样的行为就是不可容忍的,不仅仅是道德上,法律上同样如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教师责骂学生,只要其意图不是歧视学生,或在学生的行为中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尊严的行为,是不违法的,相反可能涉及违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校园不能成为名利场
前两天,教育部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被纳入入学体检的时候,就讨论过校园暴力等一些列校园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今校园又转眼间变成了名利场,老师和学生居然成了相互获利的关系。
对于校方的种种行为,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出格了,多地多校都出现了种种的不负责任的表现,不禁让人担心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虽然这些问题也只能算得上是凤毛麟角,但随着教育品质的提高,也让我们很多人注意到了原来不在意的问题。
有的人会说这些事情真的算不了什么,自己童年都遭遇过,不会因为别人的眼光而自卑,然后又说出了经典的台词:现在的孩子太娇气
包括校园内的抑郁症,歧视,校园暴力等等,在以前经常发生但不被重视的问题,现在重新审视,你会意识到这些问题真的很严重,跟现在的孩子娇不娇气一点关系都没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回来,校方在对学生的保护职责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保护不仅仅是指在校内的人身安全,更是心理安全,精神安全。
校方在对孩子的知识教育上的好坏不再应该是评判一个学校好坏的绝对标准了,升学率只能代表教学水平高,但不代表教育水平高。
对孩子排名,分类,歧视,这种行为绝对是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即使是升学率再高的名校,有这样的行为,也将会失去家长们的信任,更是会毁了孩子的未来。
校方对孩子隐私,个人权力的保护,也是理所应当的。孩子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受到歧视都应该被学校重视起来,更不用说是老师带头歧视。
对于学校的问题,作为孩子们的家长,我们只能力所能及的争取自己的权益。但随着校园内的改变越来越规范,总有一天,校园会重新变成那个我们记忆中挥洒着青春汗水的圣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03
工作还是家庭,
都不分高低贵贱
家庭背景调查,对孩子进行分类,歧视的还真不仅仅是孩子,甚至可以说就是在直接歧视孩子的家长。
那作为家长的我们,在遇到这样的事情之后,又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不管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条件不好的,在面对这件事情的时候,都应该明白,这是一件绝对不应该存在的事情。
其次家长更不应该迎合这件事,助长歪风。家庭的背景调查,可以是校方了解孩子家庭,和家长一起教育孩子的手段,我们可以接受背景调查,但任何利用人情关系获利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坚守底线。
可能对于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来说,父母和老师的关系好,会让孩子在学校受到的重视更多。但这种用利益换来的关注,对于孩子的影响也一定是负面的。
让孩子变的功利事小,孩子变的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在任何事上都认为自己的努力比不上人情世故,才是对他未来最坏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家庭,更不要用送礼等行为,来让老师多关注一下自己的孩子。
这样换来的关注,不仅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更是对自己和老师的不尊重。
家长用低人一等的态度来换取老师对孩子的关注,会让孩子更感自卑,这是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
孩子因为父母的职业受歧视,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我们要确保孩子了解,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都不分高低贵贱。
在一期《少年说》里,一位学生,丝毫不避讳的在讲台上感谢自己的外卖员母亲。
他看见了自己母亲辛勤劳动的样子,他看见了他母亲为了他努力的样子。看见了母亲被顾客刁难的样子。
他也向所有人说了,希望大家都给这份职业多一分尊重和理解,因为当你打开门,你面前的配送员可能也是别人家的母亲,妻子和孩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让人感动的是,孩子的母亲发言的时候说的话,他告诉自己的孩子,他看到的只是表面。
很多的人都对这份职业有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不要只看坏的部分,我们应该感谢这些理解,而不是去埋怨那些责备。
这样的母亲,不抱怨日常生活中的辛酸,却将善意揣在怀里,难怪教育出来的孩子会不在乎外界功利的眼神,保持着自己的善良。
在家庭教育中,这种来自父母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改变大环境,是很难做到的,但是让孩子不受糟粕文化影响,保持自己的态度,却是我们父母不管在何时都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