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网上时不时出现同一个声音:把戒尺还给老师。
例子讲的很透彻,道理说得很明白,底下的评论一致赞成。
然而,有用吗?答案是肯定的,有卵用!
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就算有明文规定,恐怕大多数老师,也会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拒绝把戒尺”带进课堂。
当老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愧于心就好,遇到说了不听、管了被嫌弃、成绩上不去的学生,家长问起来,反正有个通用句式:你家孩子很聪明,就是……

正所谓山不来就我我去就山。
既然老师缺少戒尺,那么家庭里,就一定要有一根棍棒。棍棒的作用,并不是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而是告诉孩子,长辈的宠爱,是有底线的,一旦越过了底线,就会让他知道何为棍棒底下出孝子。
如果家庭没得棍棒,可能会出现以下三个弊端:

一是教育成本高。
民主家庭讲究的是动口不动手,遇到一个小问题,都得掰开揉碎了跟孩子好好沟通,就拿辅导作业来说,父母们应该深有体会。
拖沓、磨蹭、简单题讲十遍八遍还是错,一不小心就写到晚上十一二点。
孩子的慢条理斯,和父母的怒火攻心,形成鲜明对比。
想起当年自己读书那会儿,为什么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乖乖写作业?
原因很简单!以前的家庭里,只要孩子不写作业、学校表现不好,父母懒得谆谆善诱,反手就是一巴掌了事,孩子们自然记忆深刻。为了不再受到伤害,我们只得老老实实完成学习任务。
这就是教育成本,付出了大量时间,依旧没见到效果,如果家庭有了棍棒,孩子快速写完作业,父母就会悠哉多了,兴许晚上还能约几个牌友打打牌。

二是抗压能力弱。
现在好一点的高中学校里,孩子得抑郁症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他们往往出生在那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家庭。小学、初中的成绩也还不错,在班级中等偏上的样子,等上了高中,突然发现跟不上同学的脚步,成绩直线下滑,他们顿时不知所措,这时候父母再出来说几句,孩子一旦没转过弯来,原先的活泼劲儿会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便是大家都不愿意承受的后果。
很明显,这是抗压能力不行,从小缺打。
假如小时候能够多打几顿,心会比较大,学习上遇到的挫折,只会是暂时的,他们能够把压力转化成动力,继而健康成长。

三是成才概率低。
惯出来的病,最难根治。当今的社会上,啃老族这个群体,正在逐渐扩大,如果相关报道能够继续深挖一点的话,就会看见啃老族的背后,一定是个呵护备至的家庭,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
种下什么因,就会结什么果。
啃老族为什么这么可恶?因为他们没有底线,会榨干父母最后一丝利用价值。关键是,父母这时候哪怕狠下心,准备赶他们出门,也为时已晚,他们已然长大,打不过了!

棍棒这东西,用不用那是一回事,有和没有,又是另一回事。
父母的说教,孩子愿意听,并且记在心里面,那最好不过。要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棍棒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又是一年开学季,父母们赶紧趁孩子还小,准备一根棍棒。
古人都说了:不打不成器!
别舍不得打,孩子是打不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