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对于幼儿园经常布置家庭作业而非常头疼。这个问题要如何看待呢?
首先,要看幼儿园布置的是什么家庭作业。
如果幼儿园布置的是让孩子写汉字算算术学英语,那么家长应该引起重视,并需要跟园长进行交涉了。因为这家幼儿园已经严重违反教育部的相关规定,违规教授小学化内容。教这些虽然能够让你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学有所成,但实际上是揠苗助长对孩子的身心发育百害而无一益。这种抢跑也只会短暂的让你的孩子看起来比其他孩子更棒,但进入小学后反而会产生厌学和自卑情绪,适得其反。
但如果幼儿园布置的,是需要家长参与的一些手工作业、亲子游戏等。家长千万不要恼怒,更不要通过作弊的方式来完成。
幼儿园为什么要布置这类家庭作业?为了家园共育。
3—6岁阶段的孩子,是无法通过幼儿园和幼师单方面的努力教育好的,必须要家庭的配合,家长的参与。在幼教领域有个著名的观点,叫做5+2=0,意思是孩子周一到周五,在幼儿园里培养的良好习惯,回到家里周末两天,缺乏家长的配合和监督,完完全全的放纵,导致那5天的学习和努力全部打了水漂。
所以,家长应该很客观的看待这个事情,千万不要有孩子上幼儿园,交了学费,那么孩子的教育就全是幼师的事情,跟家长无关。这样的观点是不对的。
另外,如果幼儿园布置的手工作业,家长千万不要偷懒,更不要投机取巧,应该尽可能地参与其中,其实你只需要少看一部电影,少玩几把游戏,就能陪伴孩子完成一个手工作品,完成的过程,可以培养亲子之间的情感,建立亲子交流的良好氛围,完成后,还能让孩子更有成就感,更自信。何乐而不为?
很多时候,幼儿园的手工作业更注重亲子陪伴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宝宝今年9月刚上幼儿园,已经有过两次家庭作业了。
第一次是八月十五拿回彩泥做月饼。第二次是自己动手粘贴一幅画。
我和宝爸都蛮喜欢老师布置的手工的,这些作业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动手能力,也能让家庭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宝宝本就喜欢玩彩泥,这个作业宝宝很开心,拿着彩泥不撒手,各种造型,还喜欢做方形的月饼,我们觉得很有创意,呵呵。我闺女的幼儿园的家庭作业也是分阶段的,小班和中班基本是没有作业的,大班的时候是偶尔留作业,但也不是写字类的作业,而且连线,贴纸,手工,画画类的作业,都需要家长陪伴着完成。
现在已经升到幼小衔接了,学习拼音,数字的拼读和书写格式了,所以基本每天都会留一点的写字作业,大概在20分钟之内就能完成的。
我觉得幼儿园留作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由家长陪伴及引导孩子对待学习和作业的一个态度问题,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习惯,比如我家孩子放学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作业完成以后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也会主动说利用早上去上学的路上复习一下学过的儿歌等等,这样上了小学以后家长和孩子都会省力很多。
你好,很高兴能从一位一线教师的角度开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部分幼儿园家庭作业太多太烦人,已经成了不少家长的共同难题,那家长们该如何完成学校的这些作业呢?
家长首先需要了解幼儿园亲子作业的实质,学校给孩子布置亲子作业”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增进亲子间的交流。同时让孩子在参与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出合作劳动的乐趣。我们通常建议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结果做得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在过程中学到知识,体会到乐趣。因此,对于学校的任务”,家长们还是需要主动合理规划,领会任务实质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完成。
当然,不乏部分家长觉得每次学校布置的作业下来后,一家老小都要奋战好几个小时。整个制作过程中一直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生怕哪里做得不好,孩子在学校得不到老师表扬,或者被同学嘲笑,每次手工作业都让我头痛不已,这种考验动手能力的作业,孩子年纪小没办法完成,我们制作的时候,他一起参与反而会帮‘倒忙’”。这其实就违背了亲子作业的初衷。家长包揽亲子作业,虽让孩子在学校受到了表扬,但体现不出参与的价值。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一个孩子,很多家长因为太看重结果,所以对孩子的事情总喜欢大包大揽”,这样只能让孩子也跟着过分的看重结果,体会不到参与劳动的快乐,反而容易助长孩子追求虚荣的心理。
当然,在作业过多”等必要的时候,家长们可以有选择地帮助一下”孩子并在事后和老师及时沟通反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