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家庭教育小故事8#留守儿童,家长心里的痛

前几天看王涛先生的《规矩和爱》里面提到留守儿童,孩子在几个月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爷爷奶奶为了让孩子对父母有印象,于是将孩子妈妈的照片挂在墙上,并告诉孩子那个就是妈妈。当妈妈打工回来看望孩子的时候,孩子吓哭了,赶紧跑去房间,指着墙上的照片,在孩子的意识里,妈妈就是墙上那张照片的样子,他无法将面前这个活生生的人联系起来

能够想象那个妈妈心里的痛,因为我女儿曾经也是留守儿童,在她3个月的时候我就上班了,在她5个月的时候,奶奶带着就回老家了。

#家庭教育小故事8#留守儿童,家长心里的痛

留守儿童

如果问我你怎么舍得?我想说我真的很舍不得,但是那个时候刚毕业第三年,生活条件还不是很好,在老家农村也看惯了把孩子送回老家,父母在外打拼的事情。所以当时婆婆要带孩子回家,我虽然很舍不得,我是没有强烈反对的,因为我也做过非严格意义上的留守儿童,在我上初中时候,那时12岁左右,妈妈就出去打工了,爸爸和我们姊妹三个在家里。所以在我的概念里,这或许是个解决办法啊,所以尽管舍不得,我还是将女儿送了回去。

一说到留守儿童,似乎就开启了一个沉重的话题。2016年多部门联合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统计认为,全国不满16周岁、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

留守儿童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1.没有归属感

父母是给予孩子生命的人,但是迫于生活的压力,他们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留守儿童是缺乏父母关爱的人群,孩子的情感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疏导,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怀疑自己是被遗弃进而没有归属感,久而久之造成更大的心理问题

2.教育不到位

留守儿童多由于老人抚养,即隔代教育,老家流行一句话隔辈亲” 也就是说老人对自己的孙子辈比对自己的孩子更加亲,甚至溺爱,再加上老人普遍文化层次比较低,形成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的局面,此外农村的教育条件,师资力量不比城市,所以留守儿童相对来讲逃课,辍学的概率更高

3.物质条件上

农村给人的印象就是贫穷落后,农村人对饮食还是一种追求量”的态度,吃饱就行了;没有达到追求质”的阶段,所以营养均衡搭配根本不现实。

医疗上,孩子生病了,还是像小时候一样,不用化验,直接开药,那种药多事那种药片,碾碎用医生开处方单的笔记纸裁开一包包的拿回去吃。一个疗程的药也就10来元,见效果真很快,吃一包两包好了,但是有没有副作用目前还真的不知道,山区有些地方医疗资源不太方便,再加上老人体力不好,则选择扛”过去。

.......

好在,现在政府很重视留守儿童的问题,部分地方还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做了立法方案,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所以留守儿童的问题还是需要全社会付出很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