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妈妈,我是个小勇敢,离开你,我不会哭”,妈妈听后却泪崩了

01

相信每个职场妈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产假结束上班的早上,总要经历一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扯着你的腿就是不让你走;

当你终于下班回家,孩子眼眶红红守在门口,一看到你就是熊抱,怎么都不肯下来;

睡觉前总不肯合眼,来来回回地问你不要上班好不好,就算睡着也要拉着你的衣角;

每天重复的困境,妈妈既心疼又无奈,一样的哭喊,一样的眼泪,每一颗都滴在妈妈的心上。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孩子和妈妈分开,哭的最厉害的是孩子,殊不知,妈妈内心是如何的波涛汹涌,却因为自己是妈妈,不得不披上伪装坚强的面具。

妈妈,我是个小勇敢,离开你,我不会哭”,妈妈听后却泪崩了

记得在《不可思议的妈妈2》里,节目组需要孩子们脱离妈妈的陪同保护,独自完成寻宝任务。出发时,七宝拉着妈妈的手,稚嫩地声音说:妈妈,我是一个小勇敢,离开你,我不会哭的。”看到七宝这么勇敢,何洁笑着跟七宝道别,可当所有孩子离开后,她却独自偷偷擦眼泪。

正如何洁说的,这就是当妈的心情,当孩子说不需要你帮忙时,你会感觉孩子有了一个里程碑,但当那个里程碑立在那时,你又会特别难过,好像他不需要你了。

孩子心里的勇敢,却是妈妈眼中的不被需要。

那个还在妈妈怀里吃奶的小家伙,突然就要离开了,妈妈甚至比孩子更失落、难过。

孩子就像妈妈心头的肉,血肉相连,难以割舍,如果要分开,妈妈的心只会被撕扯得血肉模糊。

02

有人说,自从有了孩子,父母就有了软肋,再坚强的人,也会变得患得患失 。

曾看过台湾一位爸爸躲在幼儿园门口,迟迟舍不得离开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原来爸爸把女儿送去幼儿园后,心里割舍不下,尽管妻子喊他老半天,他还是舍不得走。视频里他背抵着墙,生怕被女儿看到,时不时悄悄地伸过头去,偷看自己的女儿。

每个送孩子上幼儿园的爸爸妈妈,都会告诉孩子很快就来接她,这话虽是说给孩子听,却更像是说给自己听。

闺蜜桃子曾聊起儿子宝宝,第一年上幼儿园时的情境。开学前一星期,她便已进入焦虑状态,她说:宝宝打从我肚子出来,就没离开过我半步,现在要一天看不到他,不知道他在幼儿园肯不肯自己吃饭,能不能睡好,会不会哭闹,一想到这些,我就睡不着。”现在提起,她眼眶还会泛红。由于工作时间自由,她在5小时内去了5趟幼儿园,就是为了偷看一下孩子,还偷偷拍了照片回去细细研究孩子的表情,看看孩子是否有哭闹的迹象,看到不对劲时,还会给幼儿园老师发微信,要求老师拍一张孩子的照片给她看看。

她说,现在想来,那时以为孩子离不开我们,其实舍不得离开的,更像是我们自己。

每当开学季,幼儿园门口总会出现一种由父母演绎的爱的奇观,由于担心孩子上幼儿园是否适应,家长们有的蹲在教室外的矮墙下偷看,有的爬上铁网门偷看,有的甚至买来望远镜隔道偷窥。

每个看似夸张、滑稽的举动背后,深藏的却是妈妈对孩子的怕和爱。怕孩子在自己视线外有所闪失,怕孩子因为自己的疏忽受到伤害。只要孩子哪里磕着碰着,妈妈的心就像被揉碎了一般。

自从做了妈妈,最看不得孩子出现意外的新闻,看到保姆因孩子不睡觉扇耳光的视频也会恨得牙痒痒,孩子走丢哭得撕心裂肺的情境自己眼眶也会泛红。

虽然看的是别人家的孩子,心里想的、念的却是自己的宝宝。

03

妈妈对孩子分离的焦虑会延续到自己生命的尽头,而孩子却不然。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慢慢会发现,妈妈以外,原来还有那么多有趣的人和事,渐渐地他们不再焦虑,甚至尝试着离妈妈再远一点,一点点去触碰外面那个未知的世界。

同事萍姐的女儿豆包从小就喜欢拉小提琴,小时候,豆包害怕一个人去学琴,总要萍姐陪着,为了让孩子安心,不管课程多无聊,她都会守在课室里。就连豆包要远赴奥地利学习,萍姐也请假陪着过去。

豆包确实很有天赋,去年高考以全国专业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别提有多羡慕,那可是举国闻名的殿堂级的音乐学府。

一开始,萍姐是喜上眉梢,可后来眉宇间却多了几分愁绪。萍姐说:听说那边都吃辣,我怕她会吃不惯,看着女儿那么迫不及待想飞过去,我是真舍不得啊。”

外面的世界很美,小时候父母总想带孩子出去看看,孩子长大后,却又害怕外面的世界太美,他们会因此留恋远去。

父母就是这样,明明孩子,拼命想摆脱自己,是因为追求自由,她却会觉得孩子是无依无靠,流离失所,一厢情愿;明明孩子,羽翼早已丰满,终将一点点拉开与父母的距离,她还是会抑制不住地担心和焦虑。

世界上最累的事,莫过于明明知道要放手,心却无法割舍,明明知道孩子能解决,却还是牵肠挂肚,这就是妈妈的宿命,直至生命的尽头,也无法摆脱的宿命。

04

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曾说过: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的爱真正的成功,就是让孩子尽早地成为独立的个体,从自己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的爱就越成功。”

其实每个舍不得与孩子分离的妈妈,内心都会有两个声音在挣扎,一个说,我就想一辈子和孩子腻在一起,另一个却说,你不能让孩子太依赖。

正如龙应台在《目送》里说的: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父母和子女间终将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然而,理性就是无法战胜感性,道理我们都懂,可又有几个父母真的能放下。

有人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拿起来是责任,放下去就是永别。

之前的一则新闻,让我看到父母对孩子的牵挂竟有超越生死的力量。

女老师马淑华,10年前患上肺动脉高压,医生认定她活不过三年,丈夫为此离家出走再无消息。然而女儿还那么小,为了省钱,她吃了5年的实验药,卖掉了房子,硬是向老天借了10年时间,一个人把女儿培养成大学生。她说,她想让女儿不那么快成为孤儿,所以只能坚持活下去。

明知道生命不可能永恒,却还是忍不住,想向上天多要点时间,因为有太多的放不下。

其实年纪越大,越能看透生死,但作为父母,明知道不能陪孩子走完人生的每一程,好的坏的,她都要学会自己去面对,去历练,可心里的放不下,却让他们害怕离开。

所有的放不下背后,是对孩子无尽的爱和牵挂;舍不得离开,是孩子还需要我们去守护。

愿我们所有放不下的,都能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