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和谐了,突然不知道每天要写些什么,就没什么事发生。前几天我懒得啰嗦和提醒孩子学习,她除了主动背古诗外,其他作业基本没做。
我想能让她主动的原因大概是我每天把视频发到网上吧,孩子也是爱面子的,喜欢得到肯定。她也知道如果没有发,估计就知道她没有背啦。
其他的作业,连学校的都没有给我签字,和我拉锯,不肯定低头。周五放学早,我对她说:你打算一直这样下去了吗?我两天不提醒你,你就不学习了?”
一下子沉默眼泪打转。这个年纪的孩子说小不算小,道理也能听得懂。说大又不大,上升到人生目标什么的,又感受不到。
和她们对着干,在那边让她学,最后气到的是我们,并不起什么效果。只有让孩子自己领悟才行。
为什么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就是在钱、独立这块领悟的比较早,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无依无靠,自然能去拼搏。
三言两语和孩子讲了几句,也没有了前几天的倔强,没有处处要对着干的感觉。一下温顺很多,或许她也不知道要和大人较什么劲吧,只是想刷点存在感,自己做主。
既然你让我自己安排,那我偏不按照你说的做,我就不学习,看你忍不忍的住来管我。”
我呢可能等着她成绩不像样了站出来批评一顿,可是现在双减,没有考核标准啊,忍不到四五年级或者高中呀。
孩子希望的终究不是教育而是关心,多考虑考虑她的感受,多让她讲讲学校的事。前两天没管她,她憋了很多小故事要和我讲,想想她回家没人诉说也很孤独啊。
顺顺毛,抱一抱,听她讲一讲,我们再心平气和说说,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好像每个月要来这么一次,聊过保持一个月再来,反反复复。
大概这就是亲子关系吧,如果说一遍孩子就懂就去做了,还要父母干嘛呢。父母就是那个不厌其烦,愿意指导他们的人啊。
和孩子的交流中永远不要丧失自我,不要说这些话,为了你我才过着这样的生活。”,要不是你我就**”,我都为你这样了,你还要气我。”等等。
我们先做好了自己,才能做父母,给孩子立好了要自己追求理想生活的榜样。学习的意义不也在这里吗?
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迫去做什么。
不管是全职带孩子还是工作结束后教孩子,都不要把戾气带给他们,他们没有义务承受这些情绪。
平静地沟通,才会有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