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宋玉。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孩子到底该放养还是圈养。
案例八岁的皮特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个头不高,但是"坏"主意不少,才上二年级,就已经让妈妈伤透了脑筋。皮特小时候比较听话,不管妈妈说什么话,他都很相信,也不会随意反驳。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前,妈妈经常向人炫耀说自己有个听话懂事的好儿子。然而自从上了小学,皮特的主意就变得越来越大,再也不愿意对妈妈言听计从了。

而妈妈早就习惯了皮特什么都听她的,因而看到皮特不听话的样子,就很生气,恨不得狠狠地揍他一顿。有一次,皮特和妈妈顶嘴,妈妈气急了,狠狠地打了皮特的屁股,害得皮特连几天走路的时候都一 瘸一拐的。然而,妈妈却悲哀地发现,越是打骂,皮特越是故意与自己对着干。

例如,放学之后写作业,如果皮特独立完成,还能写得快一些,但是如果妈妈坐在一旁看着皮特,皮特就会故意捣乱,一会儿要去厕所,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又说自己饿了。妈妈当然知道皮特是故意的,但却对皮特无计可施,因为吹胡子瞪眼睛地对着皮特发脾气,已经没什么用处了,也可以说皮特是在妈妈日久天长的管教中产生了抵抗力,已经对妈妈的管教方式不敏感了。

有一天,妈妈又因为皮特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而生气,正在母子俩展开"世界大战"的时候,爸爸下班回家了。爸爸没 有急于批评皮特,而是先问清楚原委,皮特看到爸爸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就和妈妈一个鼻孔出气,因而也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我已经长大了,不想让妈妈看着我写作业。而且她在旁边总是不停地提醒我这个,提醒我那个,导致我作业要很久才能写完。"

爸爸当然对妈妈的唠叨深有体会,因而很理解皮特。他对皮特说:"如果你想独立完成作业,爸爸有件事情必须和你确定一下:你能保证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吗?"皮特重重地点点头,爸爸当即说:"好吧,我宣布,以后你可以独立完成作业,不过有一个星期的试用期,爸爸要看你的实际行动。"皮特如释重负,顽皮地对着爸爸敬了个礼,说:"好的,长官!"

当爸爸把和皮特的约定告诉妈妈之后,妈妈当即表示反对:"这怎么可以呢?万一他作业完不成怎么办?万一他写错题目被老师批评怎么办?"爸爸不置可否,反问妈妈:" 那么,你现在有更好的方法吗?"妈妈无奈地摇摇头,爸爸说:"既然你没有更好的方法,皮特又不愿意让你看着他写作业,为何不给他机会自我管理呢?他既然承诺了,我们就要相信他能做到。而且他也长大了,我们不可能一辈子跟着他,只有学会放手,让他渐渐地习惯于独自面对成长。" 妈妈觉得爸爸说得很有道理,因而只能以沉默表示赞许。

爸爸的做法很对。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不可能永远跟在孩子身边,代替孩子成长。有人说,父母对孩子最残忍的爱就是溺爱,因为溺爱会使孩子失去独立生存的能力,也会让孩子完全依赖父母生活。这样一来,等到父母老去,不能继续照顾孩子,孩子又该如何生存呢?他们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会变得很差,甚至连赡养父母和养育自己的孩子都做不到。因而明智的父母总是想方设法地抓住各种机会帮助孩子成长,也让孩子在学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同时,变得更强大。

关于到底是圈养孩子还是放养孩子,每个家庭对此都有不同的理解和选择,甚至有的家庭中,夫妻之间的观点也并不完全一致。实际上,孩子并不是父母双方任何一方的私有物品,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随着他们的不断成长,必然渐渐形成自己的意识和各种价值观念。因而不管以哪种方式管教孩子,父母都要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父母对于孩子最远大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孩子自立,能够独自面对和承担起人生,所以放养和圈养实际上是殊途同归,最终都是让孩子独立自信。相信明智的父母们一定知道该如何养育孩子了吧。记住,与其先娇宠孩子,再突然对孩子放手,不如从孩子小时候就循序渐进地学会放手,让他们渐渐变得独立,不再畏惧和胆怯,走上社会之后能从容面对人生。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从来不会让父母觉得轻松,如何才能把孩子教育得更好呢?不得不遗憾地说,世上根本没有任何教育模块可以套用。当我们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并把别人家的教育经验完全照搬过来时,就会发现对自己家的孩子并不适用。

所以父母会针对自家孩子的情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总结出合适的教育方针与方式、方法。正如人们常说的,鞋子是否合脚,只有脚知道。那么,每个孩子不同,每个父母不同,每个家庭的基本情况也不同,教育方式是否合适,也只有父母和孩子经过磨合才能知道。作为父母,一定要把握好教育孩子的唯一原则,孩子是人,不是物件,更不是神仙。不管是怎样的教育,也不管效果如何,适度且对孩子适宜的,就是好的教育。

作为父母,如果不懂如何教育孩子,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不但害了孩子,也会让自己成为失败的父母。哪怕选择带着懵懂无知和孩子一起成长,也不要假装是教育的行家对孩子颐指气使。记住,作为父母,你只是一个新手,有经验可以借鉴,却没有模式可以照搬。因为要空杯心态努学习,砥砺前行,也要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引导孩子,陪伴孩子成长。

本期小课堂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