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如何应对孩子在幼儿园被批评?这4件事让批评成为孩子进步的阶梯

再过两天幼儿园就要开学了,这两天陆续分享了孩子新上幼儿园哭闹怎么办,入园后怎么和老师顺畅地沟通。

有家长问,孩子在家很顽皮,担心入园后被老师批评,希望能分享些经验。今天就来说一说如果孩子回家说被老师批评了,我们该怎么对待呢?

首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小孩子在幼儿园的三年中被批评几乎是必然的。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被批评了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代表着在幼儿园又犯了错误。

其实,换一个角度想,孩子去幼儿园本身就是为了掌握社会化的各种技能,而没有任何一种技能是不犯错误就可以学会的。因此,孩子在幼儿园犯错,恰恰就是我们送他去的目的之一。如果孩子从来没有犯过错误,那才真有点让人担心他的未来。

如何应对孩子在幼儿园被批评?这4件事让批评成为孩子进步的阶梯

转变了这个认识,相信再面对犯错的孩子,大家的心态能够平和很多。有了平和的心态就有了进一步处理问题的基础,下面来介绍一下孩子被批评后,具体应该怎么做。

大致要做这4件事:

第1件,接纳孩子的情绪,安抚孩子的心情。

当孩子跟你说被老师批评后先不要出于本能地开始急躁。很多家长都会急忙问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其实,相对于恢复事件的经过,这个时候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这就相当于灭火,你得先把眼前的火源浇灭了,然后再想着以后建立制度防患于未然。

当孩子跟你倾诉时,他真正的内心需求是想得到你的理解和安慰,而不是跟你探讨事情的对错。所以,这时家长一定要克制住自己急于知道事情的心情,先观察一下孩子的情绪再做出反应。

如果孩子的情绪很低落,甚至是很委屈,那么我们可以温柔地抱一抱孩子,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可以重复他说过的话就行了。

比如,是吗?老师今天批评你了啊。”孩子可能接着说是的,老师的声音很大。”我们仍然继续重复孩子的话。嗯,看得出,你不喜欢老师的声音。”

这是受到很多人推崇的情绪安慰方法,虽然简单,效果却很好。不要觉得这样做很无聊,这就像你跟朋友抱怨说,老板都是傻瓜”。如果朋友听完回答说,是,老板都是傻瓜。”听完这句话,你就会觉得自己得到了安慰。

孩子也是一样,可以用这个方法安慰他,直到孩子的情绪恢复正常为止。

第2件,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

当孩子心情平静之后,我们可以开始询问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家长这个时候一定要理智,不能仅凭孩子的一面之词就得出结论。要结合老师给你的感觉和一贯的行为表现来综合判定孩子反映的情况。

一般来说,老师都会比较客观、公正地引导孩子,因此,不要先入为主地形成孩子受到了不公正批评的遭遇。

并不是不相信孩子,也不是说孩子会故意撒谎。研究发现,3~6岁的孩子,记忆还处于不精确的阶段。

也就是说,孩子有时候会把想象中的事情,或者是别人告诉他的事情与现实世界嫁接在一起,形成虚假记忆。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你问孩子在幼儿园午饭是不是喝酸奶了?孩子很可能会肯定地告诉你,是的。可其实酸奶是在昨天或者是在下午间点时吃的,而不是在中午。

虚假记忆是由孩子的生理发育不充分造成的。因此,我们在还原事情经过时,要注意使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而不能采用引导式或者封闭式提问。比如可以这样问:

你这么不开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而不是说老师是怎么批评你的呢?”或者是老师是不是批评你了?”

通过孩子表述的逻辑性,来初步判断事情的客观经过。

老师批评

第3件,不再对孩子进行二次批评。

如果孩子描述的事情,家长觉得老师做得有道理,这时要注意不要再对孩子进行第2次批评。老师已经批评过他了,没必要再重复一次。

托马斯·胡德说: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因此,这时候不需要唠叨,而是需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批评观。也就是告诉孩子,虽然这次他做的不对被老师批评了,但是并不代表他是一个坏孩子或者说老师就不喜欢他了。

做了错事应该勇于承认,也应该勇于担当改正的责任。帮助孩子卸下思想包袱,明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

家长

第4件,主动询问老师。

如果家长觉得老师的处理方式需要改变,或者是想要进一步得到准确的信息,那么就应该主动和老师进行沟通。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要用质疑或者是指责的态度与老师对话。

可以对老师说孩子最近很不开心,询问一下他在幼儿园的状态,由此来确定这次是偶发事件,还是这一段时期都不好。

也借此机会,与老师交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孩子的反应,增进互信和理解。批评是老师的分内之事,善意的批评也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环节。只要初心没有问题,方式方法都可以协调改进。

当然,如果老师采用大声咆哮、体罚等方式对待孩子,那么已经超出了本文讨论的批评范围,应该采取投诉或者是报警等方式解决。

老师批评

总结一下,如果孩子对你说她被老师批评了。请先自己保持情绪稳定,接着安抚孩子的心情,然后客观还原事情的经过。如果赞同老师的批评,也不要对孩子进行二次批评;如果觉得事情需要得到重视,那么应主动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换教育理念,改善批评的方式。

关于我,二孩爸爸,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理念践行者,今日头条等多平台签约作者,深度阅读爱好者。关注我,为你介绍育儿书籍,精选最新育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