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肥皂水效应:别总是嫌弃孩子不听话,批评孩子也要讲究技巧

前几天,本想邀请好友小丽去逛街,还没进门,就听到小丽跟她7岁的儿子在吵架:

你的玩过的玩具为什么就不能收拾好?干嘛到处乱扔!”

我又没说不收拾,一会就收拾,你吵我干什么!”

每次你都这么说,哪次你收拾了!”

我收拾的时候你看不见,就看见我没收拾的时候!呜呜呜~”

……

我赶紧进去把小丽拉到一边,等到小丽冷静下来,才告诉她:孩子已经进入叛逆期了,你再也不能用以前的方法教育他了!否则会适得其反,孩子会越来越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到时候就只有后悔的份儿了!

肥皂水效应:别总是嫌弃孩子不听话,批评孩子也要讲究技巧

小丽听完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去房间找儿子谈心,并承诺以后会注意自己的方法。这次吵架事件才得以告一段落。很多家长可能会有疑问,明明是为了孩子好,为什么孩子总喜欢和自己对着干”?

一、为什么有些孩子喜欢和家长对着干”?

1、孩子处于叛逆期,冒险欲望强烈

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就会进入叛逆期,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孩子的叛逆期分为3个阶段:

(1)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2)6-8岁时,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3)12-18岁时,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像小丽儿子这种情况,就属于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思想意识,做事也有了一定的逻辑,但内心渴望冒险,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但毕竟思维达不到成人水平,因而在这个过程中,就很容易猜中雷区”,引起家长不满,受到批评。孩子只会觉得委屈,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会发生冲突。

2、家长过度批评

父母可以有自己的理想,但干涉孩子各自的理想,就等于不承认孩子的人格。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种子,最初就是从这里萌芽的。

家长总喜欢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教育孩子,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让孩子少走弯路,孩子的行为与自己稍有出入,轻则一顿批评,重则打骂,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压力下,迟早有一天会受不了而奋起反抗”。孩子成长是有着自己的规律的,该他们走的弯路、撞的南墙,将来一个都少不了!家长要做的就是做好引导工作,必要的时候拉孩子一把,避免孩子陷得太深。

这些道理很简单,相信很多家孩子能够也都明白,但真轮到自己的时候,能用批评解决的问题,多数家长不会选择引导孩子、跟孩子讲道理。那是因为家长没有找对方法,这里建议家长先了解下肥皂水效应”。

二、什么是肥皂水效应”

百度百科对于肥皂水效应”是这样定义的:

美国前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提出肥皂水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将对他人的批评夹裹在前后肯定的话语之中,减少批评的负面效应,使被批评者愉快地接受对自己的批评。以赞美的形式巧妙地取代批评,以看似简捷的方式达到直接的目的。

简单来说就是在批评孩子的同时,不要忘记肯定孩子,孩子都是单纯的,他们的每一个都是有原因的。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小华正在工作,突然接到老师的电话,说儿子在学校跟人打架,让家长把孩子接回家教育。本来小华就为工作上的事头疼,接到儿子后,儿子便成了出气筒,孩子哭着回了自己房间。后来,小华越想越不对,儿子虽然有些调皮,但从来没跟人打过架啊!就去房间找儿子问个明白。原来是因为一个小孩总是欺负儿子的朋友,儿子气不过才跟人动起手来。

小华知道原因后,先是表扬了孩子很勇敢、有责任心,知道保护朋友,接着批评儿子不该跟小朋友动手,应该找老师解决,最后又跟儿子道歉,自己不该不分青红皂白批评儿子。这样的方式让小华儿子很快就接受了,并答应妈妈不会在跟小朋友动手了,事情得到圆满解决,她儿子在学校也变得更加受欢迎。

由此可以看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味批评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将孩子的闪光点”与大道理”结合起来,孩子才会更加容易接受。

三、家长如何利用好肥皂水效应”,帮助孩子度过叛逆期

1、正视孩子的叛逆心理”

叛逆心理”是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都会遇到的,作为家长,我们可能会感到愤怒、无奈,但如果细想:我们也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当时的我们又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呢?没错,自己在跟家长顶嘴的时候,心里有着自己的想法,认为是家长无法理解自己。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其实这是一件好事,说明孩子在做事情时,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当别人一味否定时,孩子能够坚持自己的底线,身为家长,我们应该为孩子感到高兴,只要孩子的想法不会造成太坏的影响,哪怕是会撞上南墙”,家长也应该陪孩子一起,因为这些经验会成为孩子人生中重要的财富。

比如孩子周末总是喜欢玩游戏,家长多次提醒,孩子依旧只是说等会写”!家长就不要再催了,等到他自己做作业到深夜或者没写完作业收到老师批评时,下次就会长心了。孩子就会明白学习和玩耍要做好合理规划,这何尝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呢?

2、批评孩子前,先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多数家长在孩子犯错时,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孩子,这对孩子的伤害是极大的,更何况也不一定就是孩子做错了啊!比如有些孩子看到玩具就要买,买回家还没玩多久,就会把玩具拆解得支离破碎。相信多数家长看到这种情况,都会非常生气,恨不得狠狠教训这捣蛋鬼一顿!但家长有没有想过孩子这么做的原因呢?有没有想过这么做会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好处呢?没错,孩子是拆解了玩具,但这个过程何尝不需要孩子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呢?这对孩子的手脑结合会有很大好处。

家长遇到这样的事,首先要肯定孩子动手能力,然后再问孩子有没办法可以把玩具复原。如果玩具没有损坏,可以帮助孩子一块复原;如果玩具损坏,那就要告诉孩子,不要总是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这些地方都是可以通过正确的拆解方法拆开的,并教会孩子正确的方法,这样孩子以后即使会拆卸玩具,也会比较小心,拆完后也能把玩具重新组装起来,既把玩具的损坏程度降到最低,也锻炼了孩子的手脑结合能力,这就是肥皂水效应”的应用。

3、身教重于言传,寓教于乐”

古人常说:身教重于言传。任何时候,父母都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对于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更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因为自己的任何行为都有可能被孩子拿出来当做反面教材。因此,家长要注意做到以身作则,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比如家长如果想要孩子收拾房间,自己首先就得保持房间的整洁,这样才能要求孩子收拾房间。如果孩子还是不肯收拾,家长就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带孩子一起收拾,也就是寓教于乐”!可以跟孩子比赛,看谁收拾房间用时最短,收拾的最整洁,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这也是很重要的。

人们总喜欢说忠言逆耳”,但如果孩子根本就不愿意听,再正确的言论又有什么用呢?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妨采用肥皂水效应”的方法,让忠言逆耳”变成忠言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