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岁前,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头痛孩子吃饭难的问题。尤其冬天天气冷,一碗热气腾腾的饭被吃到冰冰冷是很多孩子的家常便饭。批评、讨好、追着喂,很多家长焦躁又无可奈何。
为什么大部分中国家长,都认为快快吃饭那么重要?这是因为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吃到热饭,冷掉的饭菜吃进去对孩子身体不好。我们能理解家长,尤其帮忙带孩子的老人家,希望孩子能够快点吃饭的愿望。如何解决孩子吃饭磨蹭的问题,我们也希望能尽量给予家长提供一些帮助。

非凡小狮儿童教育
一般来说,1个小时内吃完饭是非常合理的要求,但是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都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到底为什么孩子吃饭这么慢?其实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食物和吃饭,有不同的理解。
对于刚刚学习会使用勺子的学步儿来说,这个世界里所有的事物都是全新的,而他要想探索这个巨大的新世界,方法就是玩耍。她一直在玩食物,都忘了吃饭。所以,在开饭之前,在把食物端出来之前,你可以让她先好好地玩一阵勺子和筷子,让他去探索和享受这个全新的的活动。这是玩耍时间,不是吃饭时间,因为不用担心食物会冷掉,你也不会着急。最后她一定会玩够的,就可以准备吃饭了。但是如果你总是催他的话,就会花更长的时间。

非凡小狮儿童教育
年龄大一些的孩子,比如一个三岁的男孩儿,他吃饭非常非常慢。他的妈妈有时候她会有耐心,玩个游戏,但有时候,她还是忍不住会唠叨孩子,甚至骂过、打过。让她感觉非常不好,觉得对不起孩子。孩子每次吃一顿饭,都让她感觉身心疲惫。而孩子的感受就是,我因为吃得太慢,而被妈妈骂,甚至被打,我感觉到非常难过,但是也有很多困惑。在这里我们建议家长,你们唠叨孩子、训斥他,或者打他之前,先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孩子。如果你是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记住,作为一个孩子,他想要的东西也许和大人不一样。

非凡小狮儿童教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为他们提供食物,是我们表达爱的一种方式,也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也需要小心注意的是,不要剥夺了孩子与生俱来感知饥饱的能力。
不要老催孩子吃快点,若孩子吃饭太快了,就会常常都尝不出食物的味道,明明已经吃饱了,却还是不停地吃,导致最后吃多了。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吃得更多,总是想很多方法,来剥夺孩子的这种内在能力,比如:强迫、哄骗、分散注意力、催促等等,这些方式都是要不得的。因为这些方式都让孩子无法去关注自己身体的感受,不知道到底什么是饿,什么是饱。等他们长大了,当身边不再有人喂饭的时候,他就有可能吃得太多,又或者完全忘记吃饭。

非凡小狮儿童教育
我们能够感受到,很多家长都非常担心孩子的健康,花那么多时间喂孩子吃饭,常常为孩子吃得慢吃得不够多而苦恼。当我们被情绪淹没的时候,明明知道正确的方式,却根本做不到,做过妈妈的,更能理解那种难受。所以,我们这里要分享可以应对孩子磨蹭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尽快地帮助到家长们。
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请不要催促孩子。
这个建议可能会有点难度,但还是希望家长们可以尝试一下。为了打破那个孩子吃饭磨蹭,我就着急”的恶循环,你可以下一个决心:每周一次,在孩子吃饭的时候,不去催促他,对他吃饭的速度完全没有要求。明确地告诉他,只有这顿饭或这次洗澡,你不会催他,不会要求他快点吃或者快点洗。
如果小朋友决定用整个下午去吃午餐,那你就放松地坐在旁边,愉快地陪伴。你要放下手里所有的活儿,放松地陪着孩子,享受这段时光。也许你还能发现,是什么让孩子那么慢。

非凡小狮儿童教育
请家长先去反思自己对于磨蹭的反应,去了解到了让自己慢下来的价值;也许,再遇到孩子磨蹭,在回应之前,你会稍微停顿一下;也许你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
举个例子,有位妈妈在孩子一磨蹭的时候,她就会非常焦虑。后来她意识到,不是她太慢,而是她太着急了。比如,这位妈妈总是吃饭太快,总是匆匆忙忙,总是忘记去享受那些美好的小细节。而她的女儿总是慢慢地吃饭,慢慢地走路,会关注到路上的每一个细节。也许她的孩子需要学习加快速度,但是家长肯定需要先学习如何慢下来。肯花时间观察孩子读懂孩子,就会对孩子的磨蹭有重新的认识,也会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这些认识会让你更有耐心,更有能力有效地去解决磨蹭等类似的问题,也会明白,孩子的行为只是触发了你,你会更体会到育儿如同育己。
还有一个建议就是,孩子不愿意吃饭就收起来不吃了,也不要给他吃任何零食,等到孩子饿了,自然就愿意吃饭了,不要剥夺孩子体会饥饿的权利,这是他的生理本能,也要担心孩子饿着了,饿一两顿孩子是没有关系的,家长能狠狠心就好。

非凡小狮儿童教育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家长对孩子磨蹭有新的了解,学会新的方法,并帮助总控保持平静和放松的状态,遵从孩子的身体发展规律,配合孩子的脚步慢慢来吧。
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她一本叫《孩子,你慢慢来》的书中,如此写道: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