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许多家长把大部分精力、财力、物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但是,不少家长的苦心最终未必都能获得预期的回报,有时候,孩子反而成了父母的心病。那么,如何对待孩子的成长呢?
1.家长对孩子要多一些平和,少一些苛刻
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父母都希望子女有出息、有作为,但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还是普通人占多数。如果家长不顾客观因素,而一味地高要求,高投入,其结果可能就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2.家长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切勿拔苗助长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教育时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教育,也就是说不能超越孩子在该年龄段所能承受的最大能力。过早高强度地开发孩子潜能的教育,可能会一时换得了孩子某种超长的才能,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可能在牺牲孩子一生的幸福。一旦孩子没有达到你的要求,不仅你会失望,孩子也可能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3.让孩子自己树立适当的目标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愿望,但是,龙”难成,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要过高,过严、不切合实际。孩子毕竟是孩子,常常很难完成父母交给”的艰巨任务,因此产生了很重的心理负担。这种做法常常欲速则不达,不但不能有效地促进孩子正常的心理的形成,反而还会阻碍孩子智力和个性的正常发展。

4.珍视孩子的进步
一般来说,在孩子看来,只要自己取得一点进步,父母就应该高兴,对自己进行表扬。可是有的父母不会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而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因而孩子很多时候就很难达到父母的要求。还有的父母则担心孩子听到表扬产生骄傲情绪,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将表扬做到适可而止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