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熊妈(文章原创,版权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而教育是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需要参与的主体。在这个时代中,原生家庭在孩子的发展中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而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家庭教育,教育是国家的立国之本,因此,每一个人都要注重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作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性看到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达到某种目的而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比如如果孩子能够帮助家长做一些家务,那么孩子将会受到来自父母的物质奖励。
在孩子的学业上会答应孩子,如果孩子的成绩拿到满分,父母将会奖励给孩子玩具或者其他孩子喜欢的东西。
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见识的扩大,物质奖励的奖励内容也变得更加昂贵。由此可见物质奖励对于当今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作为成年人的我们,自律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当然对于孩子来说,自律更加困难。
因此呢,一些家长就为了能够让孩子自律或者让孩子变得更加勤奋,把物质作为对他们完成某件事或者达到某种程度的奖励。物质奖励的初衷也就是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完成他们所应该完成的事情。
刚开始的物质奖励对孩子非常起作用,但是如果将物质奖励作为他们行动的目的的话,那么物质奖励将逐渐失去作用。过多的物质奖励会让孩子逐渐变得贪心,当家长无法满足孩子的贪心时,那么物质奖励将起到反作用。

1、 过量奖励
适当的物质奖励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完成工作,但是过多的物质奖励将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导致物质奖励失去作用。
一味的物质奖励会让孩子变得疲劳,比如说,每当孩子在学习中拿到好成绩的时候,家长都会给予他们物质奖励,那么孩子学习的动力就不是内在的驱动力了,而是物质的推动。这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非常被动而不是主动。
2、扇贝效应”
心理学上扇贝效应告诉我们,物质奖励只能给我短暂的激发孩子的兴趣,却不能让孩子一直保持这种兴趣。
根据奖励所形成的工作高峰或者低峰,不能够长久的维持。这就会导致物质奖励失去作用。因此,如果孩子们必须要主动的工作或者学习才能够让物质奖励发挥作用。

错误的物质奖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严重的隐患。对孩子的发展带来不可描述的影响。
1、 错误的物质奖励会让孩子的目的变得单纯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某项事物是主动去做,而不是被动去做。但是如果家长错误的运用物质奖励,那么孩子进行工作的目的就只是为了物质奖励,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想要去做。
一旦物质奖励不能够满足孩子的需要时,那么孩子将变得更加消极,从而不愿意去做他所应该做的或者所必须完成的事物。影响了孩子们的初衷和习惯的养成。
2、 错误的物质奖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功利性和势力性
当孩子经常性拥有物质奖励时,那么孩子们的胃口”也会越来越大。当家长们给予的物质奖励不能够满足孩子的需要,是那么孩子将会丧失对工作的兴趣,从而变得更加消极。
比如,小明在小学时每次拿到满分,他的家长就会奖励他一个玩具。但是长期下来,小明也逐渐的胃口”增大。开始向父母索要价值昂贵的游戏机,但是父母没有满足他,因此导致成绩下滑。

3、 错误的物质奖励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长期的物质奖励会让孩子们变得功利性。谁给他好处他就替谁工作,会让孩子们认为物质永远比行动重要。
这难免会影响孩子将来的为人处世,从而影响孩子们在社会上的发展。
该如何采用奖励的方式鼓励孩子适当的物质奖励可以促进孩子兴趣的发展。能够让孩子更加的热爱世界,热爱生活,让孩子主动了解世界,主动融入世界。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采用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孩子行动呢?
1、 适当物质奖励
比如说当孩子的成绩优秀时,家长们可以为他们增添一件新衣,或者买一些新的学习用具。或者恰当的基于孩子们他们想要的礼物。
但是一定不要过分。比如说家长们最好不要奖励他们游戏机或者电脑,如果孩子们过早的接触这些东西的话,那么孩子将失去学习的兴趣,反而对游戏的兴趣日益高涨,最终导致学业成绩下降。

2、 多对孩子进行精神奖励以及言语奖励
精神奖励和言语奖励是最重要的,有些孩子成绩出众不是因为特别热爱学习,而有可能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
所以当孩子取得较好的成绩时,父母要多多关爱孩子,多给孩子一些拥抱或者多夸一夸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在父母的心里非常重要。
当然父母也一定要一诺千金,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3、 要对孩子的表现进行有意义的奖励
奖励孩子对于做某件事情的态度而不是结果。比如说当孩子的成绩进步时,父母可以带他们去旅游。这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们的建设,同时也可以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

物质奖励固然有用,恰当的物质奖励能够促进孩子的发展,但是错误的物质奖励所带来的结果注定是不好的。
因此,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一定要慎重,要把握好和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用正确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帮助孩子主动成长主动吸收新知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育儿难题找熊妈,家庭教育从小做起,孩子健康身体棒,我是@萌娃很熊,帮你解决育儿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