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对宝宝‘不安分的’小手,我选择放手

在给宝宝喂养辅食时,

妈妈是不是也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爱抢勺子、抢碗

对宝宝‘不安分的’小手,我选择放手

或者是这样:

直接把手伸进碗里,玩食物

结果往往会是这样的:

到处都是辅食…

勺子

面对宝宝开吃时总是不安分”的小手手,

妈妈也许曾疑惑:

为什么宝宝就不能乖乖坐着好好吃呢?”

妈妈

开吃的时候抢勺子、抢碗甚至捏玩碗里的辅食,这些看似不安分”的小捣乱”其实都是宝宝在锻炼精细动作”哦。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在宝宝辅食添加阶段的精细动作”发育吧!

精细动作”是什么

区别于坐、爬、站、走、跑的大动作”发育,宝宝的精细动作”主要指的是通过手和手指的小肌肉群完成的动作,例如比较基础的抓、捏、拍、撕”等等,一切通过宝宝的小手手去完成的动作。

妈妈

总的来说,贯穿宝宝整个成长发育阶段的精细动作”可以概括为5个关键方向:抓握能力、手指动作、手眼协调、双手协作、手腕关节。而辅食添加阶段的宝宝,精细动作的锻炼主要为抓握能力、手指动作和手眼协调。

精细动作对宝宝成长有多重要

从小宝宝日常的用勺子、抓零食,到较大宝宝的穿衣服、扣纽扣、画画、系鞋带等,都离不开手部的精细动作。

无条件反射

俗语说心灵手巧”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哦。负责激发和控制手指精细动作的,是横跨了整个大脑的最高区域:皮层的条形区,而细致的手部动作,需要宝宝大脑的高度参与。所以,精细动作的锻炼还能刺激宝宝大脑的发育,促进宝宝的全面发展。

宝宝精细动作”的发育

刚出生的宝宝们小手都是紧紧握成小拳头的,这时候,宝宝会握住放在小手心里的一切东西,是出于本能的无条件反射,也叫抓握反射。直到约3~6月龄时,宝宝开始有意识地控制和运用小手指,例如握住吃辅食的勺子。伸开手掌,是宝宝发展精细动作的第一步。

精细动作

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后,到了约7~8月龄时,对双手有了更好的控制能力,开始用小手和嘴巴探索世界。这时候的宝宝,基本可以:

① 摆弄勺子,并把勺子放入口中;

② 用勺子敲打桌子或辅食碗;

③ 可以用食指和大拇指捏取食物,并塞进嘴巴;

④ 可以自己握住一个带盖的杯子

精细动作

辅食与精细动作发育的配合

捏起小物件、把食物送进嘴巴,这些在大人看来平常而简单的动作,宝宝都需要经过成千上百次的练习才能做到甚至做好的。所以,帮助宝宝锻炼精细动作、学习自主进食,也是辅食的一大重要任务。

选择合适的辅食

辅食添加期的宝宝,每天需要喂养4~6餐,其中包括3餐正餐辅食,和3餐加餐零食”。易在口腔内溶化、容易被宝宝捏起的手指食物”,就十分适合作为8月龄以上宝宝的加餐零食。宝宝可以通过用手指抓取,并把零食送进嘴巴的过程,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宝宝

选择营养丰富的加餐零食,有助宝建立自助进食的能力,还能帮助宝宝随时补充营养;外形可爱的零食更容易吸引宝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