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70后妈妈谈“我和孩子”----用爱陪伴

同事因业务问题找我咨询,因他的孩子与我的孩子虽不是一个学校但在一个年级上学,又找到了共同话题,当问及学校布置作业的情况,同事说他的孩子曾创造一宿都在做作业的纪录。我颇感惊讶,虽不是一个学校,教育风格固然不同,但老师也不可能置孩子的身体健康不顾而布置这么多的作业,谈话继续下去找到根源。原来同事的老婆是一名数学老师,在小学时就养成孩子做完作业后再给孩子布置题做的习惯,孩子小学作业少,再增加点作业孩子也许可以接受,但孩子已上初中,作业及功课与小学相比繁重不少,也怪不得孩子用这种方式向母亲提出抗议,同事的孩子在这次期末考试中,语文和数学的成绩都考得不错,但总分却很低,名次也很靠后,也说明孩子基础打得不错,却在母亲的题压”下对其他功课的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孩子教育的问题是每个做父母特别关心的话题,但把自已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反客为主的家长却比比皆是。而我在这方面的看法是孩子就象那蜿蜓流淌的小溪,你可以帮他把行进中的障碍挪去,却没有权利说他流的慢、流的弯,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个性差异,都有他们的成长规律,不管流的慢或流的弯,只要小溪在流,那他终究会汇入大河。

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正是我工作最忙的时候,晚上总是在加班,等到儿子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在母亲家做作业,被心细的母亲发现孩子的握笔姿势不正确。我也免不了被母亲指责一番,说应该辅导孩子的学习,注重孩子的培养。而老师开会时说儿子写的是外星文也让我担心不已,是不是孩子的握笔姿势不正确影响到写字的美观呢?开始着手纠正儿子的握笔姿势,但儿子握笔的姿势已养成习惯,最终只能放弃,也成了心中的一个憾事。孩子上初中后,开始注意字的形体,字也相对写得好看整齐一些。偶尔与其他上初中孩子的家长聊起,说孩子一般做完作业是晚上10点,更甚者11点、12点也相当普遍。而儿子与其他孩子不同是做完作业再吃晚饭,做完作业一般是8点半左右,加上吃晚饭时间也就最多9点。对于孩子能这么快的完成作业感到奇怪,便注意观察,儿子写字的速度很快,因此做那些抄抄写写的作业,便节省了不少时间。这与握笔姿势有没有关系呢?又想起没有手的残疾人成为书法家的也大有人在,也照样可以用嘴或脚把字写得大气磅礴,龙飞凤舞,写字好又岂在写字的姿势里。这也让我对现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产生了质疑。

儿子上小学三年级开始写日记,每篇日记总会写我今天去了哪里,干了什么,最后也总以今天我玩得真高兴结尾,寥寥几字如记流水帐一般,也让我知道这与孩子不喜欢阅读有关,但怎么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呢?又想起自己小时虽物质贫乏却快乐幸福的童年,以这为契机写一些文章,儿子一定喜欢看,我开始着手写毛毛虫的成长故事,并为这个故事做了序为什么想写这些故事呢?只是想告诉你,妈妈小时和你一样也是可爱的毛毛虫,虽然妈妈长大后并不是最美丽最出色的蝴蝶,但妈妈觉得还是为这个美丽的世界做了些许的点缀,所以孩子,妈妈也希望你长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并不一定要最美丽、最出色,但一定要快乐幸福。”这个序也蕴含着我希望儿子身心健康、快快乐乐成长的深意。随后一篇篇写我小时故事的文章就呈现在孩子的面前,孩子读了开始会问:妈妈,你小时候,我姥爷叫你小晶晶啊!”然后又跑过来对我说:妈妈,你的童年真幸福,我也想要妈妈那样的童年。”回母亲家儿子会迫不急待的对侄女说:知道吗,姐姐,姥爷是一名军人唻,我妈妈小时还会爬树呢......。”

而儿子说的我也想要妈妈那样的童年”这句话却让我最为感慨,现在的孩子在物质方面何其丰富,但在精神方面又何其匮乏!有时埋怨孩子的作文空洞,只是堆积了一些华丽辞藻,又怎能体会到孩子在那四四方方的屋阁中又能经历什么,又有什么可写呢?后来孩子有一次跑到我面前说:妈妈,我想让老师看看你写的文章。”出于拙作难以拿出手的考虑,我没有同意,现在想来,这是我最错误的决定了。而自此,九千多字的毛毛虫的成长故事就象给孩子敞开了阅读的大门,儿子对读书的喜爱也从这时起变得一发而不可收。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既缓慢又快速的过程,当你还在为孩子流口水着急,到处找寻治疗的偏方时,孩子在两岁那年不流口水了,当你还在为孩子尿床苦恼,看到报刊杂志上写的小孩尿床会影响发育及智力着急时,孩子在8岁那年不尿床了。当你还在为孩子胆子小,放假不敢一人在家担心时,孩子在11岁那年可以独自在家了,当你还在为孩子在你床边搭着小床,赖在你的房间睡觉,不去他的房间睡觉烦恼时,而有一天,他悄然抱着被子离开你独自去睡了。当你还在为孩子粘着你问东问西,而你正想安静一会不耐烦时,孩子不知不觉得到了青春期变得深沉不爱说话了。当你反过来又想抱他、亲他、拉他的手时,孩子却已正儿八经站在你面前,和你保持一定的距离了,而你一下子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又怅然若失了......。

孩子小学的老师给我打来电话,闲聊中说:孩子上初中了,你给他检查作业吗?”语气里也不相信我会检查儿子的作业这件事,我老老实实的说:没有检查。”只有孩子主动提出的时候我才会去做这件事,但孩子提出的时候却少之又少,我似乎一直在做孩子的忠实观众,有时会旁敲侧推的说出自已的观点,却从没把自已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虽不是学习优秀的学生,但从小学到初中,却一点一滴的进步着。在我心目中当孩子的观众,迎合孩子每一段时间的变化,陪伴他的健康成长,这些才是我最应该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