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原本是人的一种本能,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孩子并不愿意吃饭,或者说不愿意好好吃饭,很多父母求着孩子吃饭,追着孩子喂饭,还有的父母威胁孩子吃饭,如果不好好吃饭,大灰狼就会给你抓走等等。我的小侄女就是这样,从小到大都是父母、老人追着喂饭,以至于到现在都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还是父母喂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认为主要是大多数父母都没有意识到孩子好好吃饭的重要性,在她们看来,不管是以何种方式,只要让孩子吃饱就行了,但是育儿专家却告诉我们,教孩子吃饭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会影响孩子的方方面面。
一、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身高、智力的发育等。人在饥饿状态下,大脑会促进脑垂体分泌更多生长激素,刺激骨骼生长。如果孩子一天到晚都体会不到饥饿感,就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身高发育。此外有研究表明,长期吃得太饱会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大脑中主管胃肠消化的区域兴奋时间过多,必然会抑制语言、思维、记忆、想象等大脑智能区域的活跃。从而影响大脑的发育。
二、不利于孩子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培养。过度依赖父母,连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都不会,这样的孩子跟可以独立自主吃饭的孩子相比,会严重丧失自信心,进而影响到其他事情,会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三、更多自主进食的孩子,口腔运动灵敏性更好,咬字发音更准确。 那到底该如何培养孩子乖乖吃饭呢?
1.避免喂饭,更不要追着喂。我们要相信孩子是有吃饭的本能的,当孩子会自己用手抓着吃饭,表现出对吃饭的兴趣时,我们就要放权,培养孩子自己独立吃饭。这样才不会打断孩子的兴趣。不要因为担心孩子会打翻碗筷,弄脏衣服,就选择喂饭,这样只能让孩子越来越依赖大人,失去锻炼自己的机会。吃饭,是孩子独立生活的开始,家长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对孩子放手。
2.不要强迫孩子多吃。当孩子表现出不愿意吃饭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能强迫孩子,逼着孩子多吃,我们换位思考一下,被逼着吃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是多么难受的一件事情啊。我们必须知道,越是逼迫,越是会产生逆反心理。
3.尽量少吃零食。现在有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吃不饱,准备了大量零食,比如饼干,薯条,糖果,饮料等等。殊不知,这些零食非旦毫无营养,还会让孩子更加讨厌吃饭,形成恶性循环。不仅浪费钱财,对孩子的身体也一点儿好处没有。
4.饭菜要多样化,避免孩子偏食。不要发现孩子喜欢某种食物,就经常做给他吃,而不喜欢的食物就从来不做,那样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慢慢养成偏食的坏习惯了,一定要多样化,均衡搭配营养。
5. 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吃饭的时候不要看电视,玩手机,玩玩具等,吃饭是一件神圣美好的事情,要让孩子学会去享受美食的乐趣。这样也会有利于孩子养成做事专一的好习惯。
总之在对待孩子吃饭的问题上,父母首先要清楚自主进食的重要性,学会放权,主动权交给孩子,其次要学会包容,容忍孩子偶尔的不吃饭,最后就是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好心态。相信做到以上几点一定会让孩子养成好好吃饭的好习惯,让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