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我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听到她的孩子怕怪兽怕到不敢睡觉的故事:
妈妈在孩子铺床铺,轻声对孩子说:"宝宝,很晚啦,快来睡觉吧。"孩子摇了摇头,跑出了卧室。妈妈追上去,不解地问:"不是说很困吗?为什么不快点去睡觉呢?"孩子嘟了嘟嘴,小声地嘀咕:"我不想一个人睡觉,我要爸爸妈妈陪我睡。"妈妈轻轻地摸了摸头,说道:"宝宝已经长大了,要学会自己睡觉哦。"
孩子蒙了一会儿,有点抱怨地说:"我不敢睡觉啊。"妈妈吃了一惊,问孩子:"为什么不敢睡觉?"孩子脸上带着一丝害怕的神色,立马回答:"因为晚上睡觉的时候,会有小怪兽从床底下窜出来吓我呢。"听明白之后,妈妈不以为意地说:"傻孩子,哪里有什么怪兽,都是你自己瞎想出来的。乖,相信妈妈,快点去睡觉吧。"
可能,孩子甚至带着哭腔跟妈妈说不想睡觉了。为了缓解孩子的恐惧感,有时还给孩子哼几句儿歌或者说几句安慰的话。孩子平静了许多,也没有那么害怕了。
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法入睡。最后折腾到半夜快一点的时候,孩子才累得睡着了。
后来,妈妈想到一个好办法:她聆听孩子倾诉,让孩子仔细她怪物是长什么样的,然后叫孩子在纸上画出怪兽的模样,说:"黑漆漆的怪兽真的长得很可怕啊,不如我们给它画上漂亮的衣服,就能变得很可爱啦。"
他们一起一笔一画地给怪兽添加漂亮的衣服,画上精美的饰品,项链,发夹,鞋子等等。孩子很高兴地笑了起来,对妈妈说:"怪兽好像没那么可怕了,哈哈。"
后来,妈妈妈又给孩子看动画电影《怪兽大学》,读绘本《粉色小怪兽》,用轻松幽默的口吻告诉他:"怪兽用可以很可爱很软萌,并不可怕哦。"
再过一段时间,孩子再也不吵着不敢睡觉了,不再害怕小怪兽了。

"无中生有"的怪兽其实就是孩子"潜意识"中想象出来的。
比如,案例中,孩子害怕小怪兽可能是因为孩子怕黑,由于黑暗的恐惧所以在潜意识中想象了一只躲在床底的怪物。
一般情况下,孩子年幼时在想象力的驱动下,会想象"床底有怪兽",或"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我的房间里会出现一只小怪物",小朋友可能还会相互煞有介事地"讨论"他们遇到的怪物:"你们遇到我房间那只怪兽了吗?它的獠牙很长,可吓人了。"
"我只见到怪兽的黑影,但是听到了它的喘息声。""可怕的怪兽很小一只,但跑得很快,比我还快,所以它经常钻入我的耳朵里。"
小孩子虽然天真无邪,但是他们的想象力仍然很丰富。他们会在脑海里仔细地描画怪兽的外貌,穿着,动态等等,怪兽的形象很丰满,很细腻。

小孩子心灵都比较脆弱,怕黑、怕小怪兽,怕到不敢睡觉,这与孩子由"被恐吓"产生的恐惧有关。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父母为了让孩子快点听话,常常会说:"快点吃饭啊,不然饭就被怪兽全给吃了,你就只能饿肚子啊。"或者说:"乖乖听话去睡觉吧,不听话的话,会有怪兽抓走宝宝的。"
这就是常见的"恐吓式","威胁式"教育,而且"怪兽"常常与"恐惧"挂钩,在其中,孩子被父母用怪兽恐吓。这样的"恐吓"不经意中告诉了孩子:怪兽是很可怕的,怪兽会随时出现,而且,怪兽还会伤害你。
经常被"恐吓"的孩子,怎么可能不会心生对怪兽的想象,产生恐惧的情绪,以至于怕到不敢睡觉,不敢独处。

"童年是一种环境结果,电视媒体改变了儿童所能享用的信息的种类,质量,先后顺序以及体验信息的环境。"孩子对"怪兽"的想象,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电视媒体的影响。
小孩子常常看一些有小怪兽的卡通节目,例如《迪迦奥特曼》,《铠甲勇士》,《七龙珠》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受小朋友欢迎的电视节目,它们显而易见的共同点就是怪兽为反派,力量强大且作恶多端,常常能使主角没有好果子吃。
孩子们观看的网络视频,电视节目,都对他们的世界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媒体上怪兽的形象深深地印入孩子脑海里,而当他们在想象怪物的时候会联想到电视节目角色,从而将"电视怪兽"嵌套在"想象怪兽"身上。于是,孩子想象中可怕的怪兽有了真实的样貌。
孩子"小怪兽"想象的发展史,实际上是孩子心智成长成熟的过程。孩子对怪兽的害怕是常见的,而父母也应对孩子进行教育与引导。

案例中的妈妈用了一个很聪明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了恐惧。她请孩子在纸上画出心中怪兽的形象,哪怕是阴暗的,黑乎乎的,甚至面目狰狞的一团,家长都可以引导孩子对怪兽进行美化加工,让怪兽看起来不再那么可怕。
在《哈利波特阿兹卡班的囚徒》中,老师为了教授抵抗黑魔法的方法,利用博格特变成孩子们内心最害怕的东西,然后教他们将可怕的怪物想象成最滑稽,最可笑的人或事,就能克服心中的恐惧。
面对孩子的恐惧,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把怪兽形象想象可爱美好一些,有利于孩子克服"怪兽恐惧"。
别嘲笑孩子,给予同理心孩子害怕怪兽,并不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家长不应该嘲笑孩子,更不应该指责孩子懦弱胆小,要知道对孩子而言,怪兽是真的存在的,而且他们需要父母理解自己,陪伴自己。
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怪兽的故事,理解孩子的恐惧,感同身受地体会孩子的心情,才能够真正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当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的时候,家长不能忽略孩子的恐惧,要敢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用"同理心"与孩子一起面对挫折。就如故事中妈妈那样,认同孩子,告诉孩子:"怪兽真的好可怕哦,但是不要害怕,我们一起打败他。"
家长要给予孩子同理心,还可以通过拥抱,打气,壮胆等方式鼓励孩子慢慢克服恐惧。

妈妈陪伴孩子观看可爱的,适合孩子收看的电影或者电视节目,尽量减少孩子观看恐怖惊悚,血腥暴力的影片,能够让孩子少一点产生"怪兽恐惧"。
或许像案例中的妈妈一样,用轻松愉快的口吻和孩子说:"怪兽和我们一样都会感到害怕,你床底下的那只怪兽说不定很胆小呢。还可能是它想跟你玩,不是想吓你。"
推荐父母陪伴孩子一起看《怪兽大学》和《怪兽电力公司》,主角麦克和苏利文都是可爱的怪兽,他们纯真善良,是"好怪兽"。或者父母也可以给孩子讲怪兽的故事,讲述他们勇敢正义的经历,把怪兽塑造成一个正面的角色,这样有利于孩子克服对怪兽的"刻板印象",让孩子知道怪兽也能很可爱。
在孩子的世界里,怪兽不一定代表着孤独,胆小和恐惧,还可代表探险,个性和天马行空的世界。所以,面对孩子"怪兽恐惧",家长不必过于惊慌,要保护好孩子心中的"怪物想象",保护孩子丰富精彩的想象力。当然,我们也要正确引导孩子,学会以上的几种方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成为一个勇敢坚强的人。

我是小航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