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妈妈事业心很强,从小把孩子丢给奶奶看,每天下班也是处于工作的延续,回来也是无心陪伴,但是她很舍得给孩子花钱,买贵重的玩具、衣服等,习惯用物质金钱来满足孩子。而奶奶也是一味的娇惯、纵容孩子。
时间一长,导致孩子养成了自私霸道且不讲理的性格,一有不顺心就撒泼打滚,妈妈有时心情不好也会打骂他,慢慢的他变得话越来越少,但脾气越来越大,导致他们母子连基本的沟通都做不到,说不到三句话就争吵起来,妈妈一直苦恼,自己在外面拼命挣钱不就是为了给他更好的生活吗?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

上述妈妈其实是好多妈妈的影子,据统计,中国的上班族妈妈”数量超过3.2亿。很多妈妈每天奔波于单位、学校和幼儿园,经常在工作与孩子之间顾此失彼,左右为难。这确实也是为难了妈妈们,每天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工作,下班还要面对家中各种事务和孩子,导致了妈妈们压力增大,忽视了对孩子的关注和沟通。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长大后问题重重,缺乏安全感,敏感、脆弱、玻璃心,也不懂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社交能力差。

也许有的妈妈会说了,我天天都能看见他啊,这不算陪伴吗?就像上述的妈妈一样,天天也可以看见孩子,但孩子还是缺乏母爱,成为了精神上的留守儿童”。
好多父母以为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最好的学校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可孩子不需要一台赚钱机器”,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和关注,再多的玩具也不及父母温馨的陪伴。
家不是工作的延续,而是温暖的开始。虽说经济能力比较重要,但这些我们都可以慢慢解决,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后悔莫及了。

今天中午带宝宝出去吃饭,隔壁桌坐着大概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只见小女孩一边吃一边盯着手机看,而妈妈也是自己吃自己的,两人没有一点沟通,看到这不禁让我想起上述那个孩子了,可能那个孩子长大了也会这样跟妈妈相处吧。
演员孙俪曾经发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对爱的理解,就是在一起,陪伴,倾听,互相尊重,我们都希望孩子将来是个有爱的孩子,那么首先先让孩子感受到爱,让他们在爱的环境里成长。

看看网友们是怎样说的:
@妮妮妮也:从小到现在,我的家庭里一直缺少陪伴、倾听、相互关爱,导致我到了现在这个年纪也不知道如何向朋友亲人表达爱,这是一种严重的让人自卑的性格缺失…
@傻狗老为:一直特别渴望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也许就是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吧,每次看到别人家温馨的画面,就会羡慕难过,泪点变得超级低,跟父母这些年来跟我基本是互相没有任何了解,见面互相都不顺眼,话说不了几句就开摔开吵。
@YYYUR:我们家这群教师,老教师坐在一起就是讨论教育问题,今儿他们说富养” 就说现在的家长只注重物质富养,而缺少陪伴和精神的富养,觉得给足够的钱就行,从小这样就会导致孩子心理上的极大缺陷,尤其青春期在同一性角色混乱阶段,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细想了一下我,很感谢妈妈在这一方面把我教育的很好,最起码我们从某个角度来看除了物质富有,精神世界很强大。

做父母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对他多一些时间,多一点陪伴,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而不是金钱的温度,这样他才会成长的更健康。
科学育儿,注重教育,我是豆乐宝妈育儿,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