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孩子是越来越难带,父母大呼:这届父母太难当了。很多父母称自己的孩子是饕鬄”,天天除了吃就是睡,而且还喜欢发脾气,有的孩子还会因为对方一个小举动就记恨在心,甚至出现了复仇的行为。
2岁的孩子用手推妈妈并念叨讨厌”,只因妈妈碰倒他阿芳有个2岁的儿子琦琦,平常对他很是宠爱,生怕他受到一点点委屈。
有一天,琦琦正在地上搭积木,阿芳因为急着做饭,路过他身边的时候不小心把他碰倒了,阿芳心疼地扶起儿子,还没来得及说道歉,琦琦就使劲用手推搡着她,一脸不悦地说:讨厌!讨厌!妈妈讨厌!上次就碰到我了,这次又碰,妈妈你就是故意的。”

儿子的话让阿芳心里不是滋味,她不是故意的,包括上次,也是一样,她奇怪自己的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学会记恨自己了呢?她平常那么疼爱宝宝,如今犯一点点小错,宝宝就开始报复自己?哎,当妈也太难了,难道这个小家伙以后会因为一点点的小事就复仇吗?
记恨有的时候会产生报复,孩子的报复行为都源于最初的复仇心理,其实它本身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是由于一个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造成伤害,被伤害的人会有反抗对方的行为。甚至有的还会产生报复社会的行为,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因为人格不健全或者精神问题。
孩子的复仇行为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想要引导孩子走出复仇心理必须明白产生的真正原因。
孩子产生复仇心理的原因剖析:1:预料到复仇会产生快乐感
切斯珀和德文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通过电脑掷球游戏特地冷落被实验者,让他们有挫败感,允许被实验者在虚拟人偶上扎针,结果显示被冷落的人扎的针更多。而后给实验者一种抑制情绪的药物(实则是普通的维生素片),使他们相信此药效很强。结果药片”的安慰效果依旧很强,服用的人一般都不想进行报复行为,反之则表现出极具攻击性。所以得出结论:吃药片”的人没有报复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会给自己带来快乐。综合所有的实验结果后,研究人员发现:复仇行为的原因是人们预料了,在复仇后会产生快感。
2:父母的责备行为易使孩子产生复仇心理
孩子的行为和家长息息相关,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一直责备他。你真笨”你真没用”我就不该生你”等等的语言容易引起孩子内心的挫败感。从巴普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的特性分类来看,神经活动类型强型——不平衡型的孩子就容易变成极端的反社会型性格,相反,神经活动类型弱的孩子就容易变成很懦弱的性格。

3:报复可以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树立自身威严
其实孩子的报复行为并不是全无好处,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都是负面的,消极的。当孩子接受到外界不友好的刺激时,大脑就会产生类似屈辱感这些负面的情绪。孩子自身的自我防卫以及自尊感,让他有了报复心理,因而产生报复行为。适度的报复行为能够树立自身威严,不会被人欺负。也可以及时宣泄内心不良的情绪,让孩子的心理更加健康。但如果复仇心理没有及时得到宣泄就会找别的宣泄途径,产生更加恶性的报复举动。
当然,适度的报复”有好处,如果报复心理被扭曲形成更加偏激、极具攻击性、仇视社会等行为时,必然会带来很多不良的后果。会威胁我们社会的和治安,不论是对孩子还是对他人都是一种伤害。
复仇心理的负面影响危害很大,家长需要重视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复仇心理更容易驱使人们犯罪。
在百分之二十的杀人事件中和百分之六十的校园枪击事件都与复仇心理有关。而且,严重的复仇心理还会产生反社会行为。

在中国也有很多学生因为复仇心理误入歧途,而且其中还包含很多高材生。被同学欺负报复杀人、因为受不了批评或者考试失利最终砍伤老师等等,这一个又一个的案例产生的严重后果,都是复仇心理导致的。
每个孩子基本都有复仇心理,我们不应该太过于片面一概而论。其实,复仇心理扭曲的孩子,大都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缘故。所以应该把重点放在家庭教育上,才能从小孩子远离恶意复仇行为,形成更积极更健康的心理状态。
消除孩子的复仇心理,家长教育中要做到共情,从而正确引导孩子孩子产生复仇心理无非就是接受不了内心的自尊受到挑衅,不想别人对自己说的不”,家长只需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与他产生共情:尊重他的想法、尊重他的感受,从而做到正确引导孩子。
▶给孩子说不”的权利
只有受到尊重的孩子,才会尊重别人。这就需要大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耐心,不应太急躁。比如,孩子不想让你给他穿衣服,但是你已经穿好了。他会把衣服都脱下来,然后自己再穿一遍。这时家长应该对他的行为给予鼓励,支持他自己穿衣服的做法。

▶给自己说不”的权利
孩子成长中也需要家长勇敢地对他说不”, 这样才能让他尊重你,同时也可以树立家长的威严。比如,提前商量好一个周只能吃一包薯片,但是孩子非常想吃,在家对你软磨硬泡,这个时候你必须对他坚决地说不”, 因为他没有按规定去做。而且也需要让他明白想要得到喜欢的东西必须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哭闹的行为是没用的。
▶给环境说不”的权利
从小就应该给孩子制定一些原则,只要双方达成一致,就不应该因为溺爱孩子而改变。公共场合不许大吵大闹、电梯里不能跳、过马路必须走斑马线等等,这都是我们环境中的规则。只有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尊重这些行为准则才能让他形成规则意识。
消除孩子的复仇心理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家长需要耐心引导。在过程中要与孩子加强沟通,了解孩子心中的想法,并及时调整教育方法。
你家孩子有过复仇行为吗?面对孩子复仇的行为,你是如何引导的?可以在下方留言区讨论,我是豆宝奶奶,拥有丰富的育儿经验,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