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让孩子的大脑自由》|孩子出类拔萃的方法,就在你我身边

我之前教过一个学生,教过他的老师都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非常聪明,各科成绩都很好,而且精通4种乐器。只要是他想要的,什么都难不倒他。他还是学生领袖,身体健康,不仅开朗自信,还很谦虚幽默,能和同学打成一片。我见过他爸爸妈妈,虽然是在青春期,他跟爸爸妈妈的关系都还蛮融洽的。

不知道这样的孩子会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在我看来,这应该就是非常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了。

这样出类拔萃的孩子,我相信,并不是靠刷多少题,压榨多少休息时间就能训练出来的。养孩子就像种树,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离不开额外的养分,更离不开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相互影响,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

《让孩子的大脑自由》|孩子出类拔萃的方法,就在你我身边1、高要求且温暖的教育风格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这片土壤。所以在讨论如何让孩子出类拔萃之前,应当先讨论能够让孩子出类拔萃的父母应该长什么样子”。

戴安娜·鲍姆林德,她是一位临床和发展心理学家。现今很多不同的育儿流派,都源自于她的研究。

她在1966年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四象限理论”,这个理论也在1994年美国一项针对青春期孩子的大型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她的四象限理论就是说,父母有四种不同风格的教育方式:独裁式,溺爱式,忽略式和权威式。其中对孩子正面影响最大的是——权威式。

所谓权威式”,就是父母对孩子有很高要求的同时,也能让孩子时刻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支持和温暖。这样的家长会跟孩子解释理由,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同时也要求孩子有良好的价值观。这些父母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很善于和孩子沟通。

那怎样才能高要求且温暖人心的父母呢?

约翰·梅迪纳,人脑发展基因和精神病遗传学问题方面,权威的美国脑神经科学家。他写了一本书——《让孩子的大脑自由》。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你爸爸妈妈们需要先成为一个对情绪敏感的人。

过家家

什么是情绪敏感的父母?举个例子:

我家弟弟现在还是小婴儿,我会和他玩一些有的没的游戏。有时候我会发现,正当我们玩的开心的时候,孩子会突然把头转向另外一边,不玩了,然后就开始面无表情吃手指。

这时候我就会在旁边的安静的看着他,过了几秒钟,孩子又会把头转回来,看着我。然后我就会瞬间会戏精附身,用夸张的语气说,呀,你回来啦。孩子然后就笑着咿咿呀呀回应我。

然后我们又接着开始玩刚才被打断的游戏,玩得正开心的时候,孩子可能又会突然转过头去吃手指面无表情,这时候我又开始在旁边安静的等,然后又是一轮循环。

其实孩子从出生起就就能理解大人丰富的情绪表达,所以大人也需要时刻注意孩子给你的每一个回应。

像刚才那个玩游戏的例子,我会在旁边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当我知道孩子把头转过去了,我就想,可能是因为孩子当下接收到的感官刺激太多了,需要休息。于是我就安静地在一边先等着,等孩子准备好了,他自己转过头来了,我就再和孩子继续游戏。

如果这时候我没有安静地等,而是单方面想要继续把游戏玩下去,孩子就可能会生气,发脾气。但是这个我只是在旁边笑笑的等着,就会让孩子非常开心了。

这时候

什么时候该和孩子继续玩,什么时候该安静的在旁边等着,虽然这个互动只是几秒钟时间,但是它反映出来的对孩子情绪的敏感程度和解读是会对孩子以后产生巨大影响的。

其实,父母跟踪识别孩子的情绪变化,不会让孩子觉得压抑或者不安全,因为我们是在用一种有爱心,而且很柔和的方式来观察孩子。

这么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当对孩子内心很熟悉的时候,掌握孩子情绪的父母可以预测孩子的行为。

第二:长时间密切关注孩子的父母不会对孩子多变的情绪感到猝不及防。你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所以如果你想要孩子变得出类拔萃,身为父母的你就要采取高要求且温暖的教育风格,也要时刻关注孩子情绪变化。

2、开放式游戏,让孩子更聪明

当我们准备好肥沃的土壤,即父母应具备的教养风格后,就需要适当的给小树苗施肥了。

四象限理论

什么样的肥料才能让小树苗更加聪明呢?

分析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明确的是:孩子的智力有一半是由基因决定的,有一半是由环境决定的。父母能做的,就是在后天环境环境上想办法。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更聪明呢?约翰·梅迪纳经过大量的研究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开放式游戏。

什么是开放式游戏?顾名思义,这个游戏没有固定的玩法,孩子可以自己设计,创造和更新游戏的玩法。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在成长的某一阶段都喜欢玩扮演游戏”。这个游戏通俗地讲,就是小时候每个人都玩的过家家”。

过家家

当我们在玩过家家的时候,如果你想玩得更开心更逼真。假使你要演老师,你就必须要遵守老师的规矩,还要按照老师的风格来做出行动,而且在玩的时候小孩子们会讨论这个情节走向,怎么演,这个是需要讨论的,每个孩子的意见都不一样,你需要说服别人,也可能被别人说服。

我们可以稍微分析一下这个游戏:

锻炼创造力,因为你演的角色可能跟别人演的这个角色感觉是不一样的。

锻炼语言能力,因为角色要说话。

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绪管理的能力,因为孩子们要一起讨论情节,怎么演,这是一个说服与被说服的过程。

锻炼记忆力,因为所有的讨论没有笔和纸可以记录,而且是没有稿子可以读的。

千万别小看过家家”,这是孩子能够体验的限制性最强的活动了,经常玩过家家的孩子更善于控制冲动和进行情绪的调节,而研究表明控制冲动和情绪调节与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息息相关。

3、勤奋,让天资得到最大开发

生活中我们见过太多天资聪颖,但最终泯然众人矣”的例子了。并非所有聪明的孩子都会出类拔萃,而那些出类拔萃的孩子也并不全是天赋秉异的。

戴安娜·鲍姆林德

那是不是父母能够用恰当的教育风格养育,并且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孩子就能够出类拔萃了呢?

当然不是,小树苗光有土壤和施肥,如果不进行光合作也也是不能长大的。这里的光合作用,其实就是勤奋。

因为工作关系,我有很长一段高才教育”经验。高才,就是gifted education。学生们需要通过几轮测试,以证明这个孩子是拥有高智商高能力,然后针对他们进行特别的教学项目。

可以说,进入到这个项目里面的孩子都是相当聪明,智商相当高的孩子。通过观察,我和同事们都发现:并不是智商高,就代表成绩一定好,并不是智商高就可以拿高分上藤校的。

导致孩子成绩差异的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其实就是这个孩子努力勤奋的程度。

出类拔萃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勤奋其实就是一种集中以及保持注意力的能力,而且,勤奋还和控制冲动以及延迟满足有一定的关系。

而根据心理学家科维茨和玛西娅在1991年的研究,勤奋可分成3个维度:

1 .认知,对基本技能和文化知识的获得

2 .行为,通过行为特征(如注意力集中、坚持性等)所表现出来的,能有效应用技能和知识的能力

3 .情感,对获得和应用后产生积极的情感导向,如强烈的好奇心、渴求知识的愿望、个人努力程度的认可,以及坦然面对结果的态度

所以我们对勤奋稍微剖析就可发现,刚才提到的,所有人小时候都有玩过的过家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可以训练孩子的勤奋的。

这时候

因为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创新能力,记忆力都有直接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和情绪管理的能力。

而刚才在第一个关键词中谈到的父母需要对孩子的情绪敏感,就可以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

关于如何让孩子出类拔萃”这个命题,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论调。随便用网络查询就发现,在0.52秒的时间里面竟然能够找到415万个相关词条。

但是身为父母要承认,孩子本身是存在相当明显的差异性的,而且每个人的智力有一半是基因决定的。所以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他们就没有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想要孩子成才,就不能依葫芦画瓢,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特性给予不同侧重点的关怀,并且在孩子成长的同时,更新自己的育儿理念和方向,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才能更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