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十岁男孩为买手机暴打母亲:这三种类型的家长千万不要当

敢不给我买手机,老子打死你!”

无法想象,就因为一个手机,一个年仅十岁左右的孩子居然对母亲大打出手!

最近,一个视频在网络上走红。

河南郑州一家手机店里,有个小男孩恶狠狠地扯着母亲的头发,用拳头狂砸头,使劲儿飞踹肚子……

他不断攻击着母亲,那副凶残的模样,简直让人不忍直视——那是生养自己的亲妈啊!怎能如何拼命地下得了死手?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那位妈妈的反应。

整个过程中,她一直默默承受着男孩的暴打,还费力地抓住儿子胳膊,试图让他停下来。但自始至终,她都没有还手。

面对这一幕,网友们热议纷纷。

有人说:这位妈妈是自作自受,孩子都这样打她了,还不还手,一看就是溺爱的后果。”

有人说:我儿子要是这样打我,我一次给他打到怕,看他以后还敢不敢!”

还有人表示了担忧:这小孩儿太吓人了,不敢想象长大了会是什么样!”

身为一个母亲,我在看过这个视频后,内心生出了无限愤怒与悲凉。

俗话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这个男孩之所以会这副模样,一定是他父母的养育方式出了问题。

自己放在心尖上的孩子,将来却是一个暴戾、自私而无情的人。相信每一位家长都不希望看到这一点。

因此,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才是真正为他们好。而这样三类父母,请记得无论如何都不要做。否则,只会毁了子女的一生。

01

标准和要求太高太严型

小学生超过八成会出现考试焦虑”的状况,主要担心如果考试成绩不佳,会被家长狠狠地责骂。

这样的家长不会容忍孩子在任何事情上犯错,学习方面首当其冲。一旦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好,就会很生气地责骂他们,能让孩子委屈到痛哭不止。

如此一来,有这样父母的孩子就会对考试有恐惧感,担心做的任何事情。因为如果他们做得不好,就不得不面对大人们的批评和很高的期望。

这种类型的父母,他们的初衷是: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将来有很多残酷的事情在社会上会遇到,现在对他要严格,在未来的社会里可以过得更好。

许多家长没意识到,他们的孩子的感知的能力非常强,但是他们的解读能力却很差。

父母太苛刻了,只能让孩子觉得父母的爱是讲条件的。如果你不满足要求,你就不值得被爱,你必须受到惩罚。

在这种教育下,孩子不会有安全感,甚至于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也要毫不犹豫地放弃自己的自尊、面子。

也仅仅是想得到认可。随着孩子的长大,自身的自我意识慢慢地越来越强烈,他们心里清楚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这个时候还是满足不了父母的需求的话,便会和家长唱反调。

02

控制欲超强型

孩子的穿着要管,去哪里玩要管,选文理科要管,报兴趣班要管,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要管等等。孩子自己的爱好和想法父母不认可,但凡什么事听家长的指示就对了。

这种类型的家长总是摆出我都是为你好的姿态。他们不爱孩子吗?爱,但是爱的方式不恰当。这造成孩子处事行为上极大的压迫感。

使孩子从小没有什么事情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的。父母会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只要想法不一样,就会表现出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都多。

你可以想象,这样的孩子有多无奈?在这类父母的眼中,孩子的朋友,爱好,兴趣,都是无意义的。周末和假期是想都不用想的。

你现在应该明白,为什么有的孩子要报考离家里很远的大学。进入大学之后,他们会开始做父母不允许做的事情,父母不喜欢的工作,和父母讨厌的类型的人谈朋友……

许多这类家长们,你们忽视了一个地方— —你以为所有事情都安排的妥妥的,孩子乖乖的”,孩子埋藏在心里的叛逆”不是不会来,是还没到时间。

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欲太强,只会让孩子最后反弹,成为你心中的坏孩子”。

孩子不是一件物品,你拥有所有权,不是那个样子。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会想要属于自己的东西,他们在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证明自己有多独立。

把选择权还给孩子,我们要做的是从旁协助,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引导就可以了。

03

吝啬鼓励型

不管什么事情,稍微做不好就会被嫌弃笨”;考不进前三名,所有的努力和获得的成绩都被否定;动不动会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

这类型的父母从来都不会鼓励孩子,无论他做的多好,都觉得是应该的。久而久之,他们内心的自信会越来越少。小孩成长的过程中,越是家里人否定,心里越会在意。

孩子考试成绩出来,觉得自己这次考的比上次进步了。父母看到的却不是进步,而是没有拿满分,不屑一顾;

给孩子吩咐的事情,人家还没去做,先是一顿否定。孩子逆反的心理一点点的正在萌芽,只是他还没表现出来。

没有自信的孩子很难认可自己和周围的人。我们应该多给他们真诚的鼓励给他们营造一个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04

写在最后

作家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每个人从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有言传有身教,甚至我觉得身教重于言传。”

优秀的父母守望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成长;无知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被迫成长,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不是代劳,而是放手,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父母总不能天天跟在孩子后面,为孩子解决一切问题,只有适时放手,孩子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今日互动话题:你是哪种类型的家长?对家长越管教,孩子越叛逆的问题,你怎么看?把你的想法写在下方评论区,和大家一起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