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父母终极难题:孩子如何保住童年又能成才?

作者:乐潇(富书专栏作者)


父母终极难题:孩子如何保住童年又能成才?

前段时间,一位山东小女孩刷爆朋友圈。


小女孩练球不在状态出现失误被批评,撅着嘴,用委屈的小眼神看着教练,又被批评:


别给我撅着嘴,不愿意练给我出去。”


别打了,上一边去。”


她连忙拿起球想继续练,可无声地认错却被教练浇了一盆冷水,带着无限委屈和不甘退后几步,背过身去哭得稀里哗啦,不停抬起手臂用衣服擦眼泪。



她一边哭一边关注着教练和大哥哥的训练,努力止住哭泣,调整状态和着大哥哥的拍子跟着练。


面对教练一次次严厉的批评,小女孩从委屈、不服气,到尝试低头认错,再到哭着调整好状态回归训练场,真心为她的努力点赞。


中国诗词大会


微博下,有一条高赞评论:


我不支持这种方式,对这么小的孩子太严厉,对孩子心理影响太大。”


其实,很多孩子像这女孩一样,生活中面临着各种严厉的教育。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是这些年的流行语,也是绝大多数家庭的常态。


这种常态下,暴露出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焦虑,无法接受孩子的平凡和落后,更不允许孩子慢点走。


网上曾看过一个言论:你慢慢培养,保住孩子的童年,却得到平庸、碌碌无为的子女。”


我不认同,我更相信接受孩子的平凡,允许孩子慢一点,巧用智慧也能养出优秀的子女。


我是演说家


武亦姝

慢养的孩子

也能成功

《我是演说家》第二季总冠军刘轩,是各领域内的佼佼者。


刘轩父亲是著名作家刘墉,在给儿子信中有这一段话:


当你进哈佛的时候,我要你自己选择科系,因为我希望你决定自己的未来;


当你拿到硕士时,我任你休学一年跑去阿拉斯加,因为我希望你自由。

刘墉的教育理念是:不逼孩子成功,让其健康快乐长大。


他认为:教育应以成长为前提,抛弃束缚和功利,跟上孩子的脚步,勿步步紧逼,才能培养出经得起打击、懂得人生情趣的孩子。


所以,有了如此优秀的刘轩,成长,远比成功重要。


《中国诗词大会》上表现非凡的武亦姝,也是慢养的孩子。


她在节目中,表现出恬静谦虚、沉着冷静、自信从容的模样,让人着迷。


我是演说家


武亦姝小时候无比调皮捣蛋、甚至厌学,因为成绩不好,被列为差等生”。


她的父母不严厉施压、打骂,更不强迫她努力学习。


慢养不是放纵,只是少了功利心,不推着孩子往前跑。


武亦姝不想上补习班,父母为她撤掉,不赶鸭子上架;


武亦姝不想看书学习,父母没有步步紧逼或碎碎念,只在一旁安静地看书画画,慢慢等待她发现读书的乐趣;


武亦姝贪玩,父母放任她自由玩耍,间或和她玩成语接龙游戏。


武亦姝父母的慢养之路和刘墉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智慧型父母有一颗理智的心,能接受孩子的普通和平凡,更能接受孩子的不足。


刘轩


十几年时间过去,2017年,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大放异彩。


2019年夏天,武亦姝以613分(上海总分660分)考入清华大学。


作家林清玄说:优秀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


智慧的父母有所为有所不为,慢慢地等待孩子醒悟,静待花开。


很多家长怕输、怕慢,推着孩子上补习班,到头来,却被慢慢走、稳稳来的武亦姝打败了。


正应著名作词人李焯雄的一句经典歌词:慢慢来,比较快。”


教育


曾雪梅

严苛的快养

在扼杀孩子的未来


我们生活中往往遇到的情况是这样:


孩子学习差,就为孩子报一堆的补习班;

孩子没考好,极度焦躁,弄得一晚上睡不着;

孩子成绩排名下滑,就严厉指责并制定更紧密的学习计划。


父母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急于求成,会酿成揠苗助长的悲剧。


神童魏永康,2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4岁学完初中课程,8岁进入县重点中学,13岁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教育


魏永康的母亲曾雪梅,在儿子1岁3个月时教他写字。她家墙壁上大多写着打油诗”、数学公式以及日语、英语。


曾雪梅的教育方式近乎极端,每天把儿子的牙膏挤好,给他洗衣、端饭、洗澡、洗脸,甚至在其读高中看书时,亲自给他喂饭。


她说:他将来长大离开我,人这么聪明,很快就能学会。”


魏永康的学习天分和智商,让人叹为观止。他的学习生涯,得到单一且快速的教育培养,绝不允许慢下来。


曾雪梅担心同学干扰其学习,断绝他的社交往来。


她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教育理念,殷殷期盼着快速将魏永康推上大学。


中国诗词大会


家长自认严苛的教育模式,能快速培养孩子成才,殊不知是在快速扼杀孩子的未来。


魏永康上大学后失去母亲的照顾,只会学习,不能生活自理。


他的宿舍脏污得不忍直视,冷了不会添衣且还穿着拖鞋走,只顾学习忘了去考试……


魏永康的心理与年龄不相平衡,无法和同学、老师正常沟通,最终被劝退。


曾雪梅只顾推着孩子往前跑,一开始远远地把别人甩在身后,却想不到长大后的儿子,被别人狠狠甩在身后。


魏永康不仅失去天真烂漫的童年、朝气蓬勃的青春期,也失去大学生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有时候,事情的结局并非 有得必有失”,也会全盘皆输”。


孔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人人皆知:车速过快,容易翻车、酿成事故。


曾雪梅


刘轩

请允许孩子走的慢一点


求快和你追我赶的教育,展现出父母的焦虑和虚荣,父母不愿承认孩子普通和平凡,不愿孩子落于人后。


这不仅苦了父母,也伤害孩子。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


不妨试着让孩子慢慢来。


1.让孩子按自己的节奏发展,不过度干涉


常有家长抱怨,孩子总看杂志和小说,却对名著和诺贝尔奖获奖者的书籍等有用”的书,敬谢不敏。


这是一大误区。


孩子自有其成长发展节奏,深奥的名著和获奖作品根本看不懂,很容易失去阅读兴趣。


目前适合中小学生的畅销小说和学生杂志有很多,内容轻松、简单明了更吸引他们的阅读,也容易令其养成阅读习惯。


家长要做的,只需保证内容健康即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写道:


很少获得阅读熏陶的孩子,即使他们小时候表现得聪明伶俐,成绩优良;


但由于他们智力能源储备少,往往从中学开始,表现出综合素质越来越平庸,学习越来越力不从心的趋势。


父母无需盯着高大上的名著,请允许孩子慢慢来,让其按自己的成长节奏发展。


2.让孩子学习玩耍两不误


樊登曾碰到一位家长,给孩子报两个数学补习班,就因其例题不一样。


类似的补习班功能重叠,占据孩子玩耍时间,常被误以为明智之举。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不仅需要且应被允许。


玩是正常学习生活的积极补给,玩不好,学习也不会好。


把玩的快乐贯穿到学习中,把玩和学习统一起来,方为明智之举。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产生在业余时间。”


请父母们允许孩子尽情地玩,慢慢地走,开心地学。


3.制定一个阶段性总体目标,保持学习兴趣


郎朗成名后,郎朗父亲的虎爸式教育一度被推崇,不少家长逼孩子在钢琴或舞蹈班,刻苦练习和考级,以期待下一个巨星的产生。


教育


然而现实是:并非人人都能成为郎朗。


过于严苛、高要求的学习方式,令孩子失去兴趣,甚至厌学。


在孩子兴趣浓烈时,可以制定一个阶段性总目标,再把总目标分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制成时间表让孩子一步步完成。


孩子在学习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并取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保持住学习兴趣,学习劲头更大,效果更好。


父母不需赶鸭子上架,请允许孩子慢慢来,开心又自信地一步一步走。


著名学者、教育家林格说: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


尊重孩子的天赋和成长步调,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放手让他们去体验成功和失败,挫折和挑战。


接纳孩子的平凡,让其慢慢成长,不错过路上的美景,不被推着跑而摔跤,更不耽误他一路平稳前行。


父母应始终允许孩子慢慢来,一步一步走踏实。


慢一点,也会更快一点。


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刘轩


作者简介:乐潇,富书专栏作者,一位女孩的妈妈,关注亲子教育一员,育儿,也育己,和3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知乎@富书,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