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在一家挺大的餐厅吃饭,晚上六点多,正是营业高峰期,餐厅里座无虚席。

隔壁桌年轻的爷爷奶奶带着看起来不满两岁的小孙子一起吃饭。
和平时奶奶宠溺的照顾孙子不一样,爷爷全称喂饭,奶奶负责吃和指挥。
正吃着突然听奶奶大声说:吃个饭非要吵一架吗,跟你说了别让他喝那凉水,还让他喝。”
附近的食客都回头看着他们,爷爷下句话没说,端起桌子上的粥一口一口的喂着孩子。
奶奶也继续夹起盘子里的肉吃了起来。
喂饭的爷爷一定是很多次被奶奶这样对待,才能在被如此波澜不惊的自处。
其实在公众场合常见的斥责别人,批评别人,羞辱别人的是妈妈对待孩子,轻则斥责大码,重责羞辱惩罚。
前段时间有一个新闻,因为孩子犯了错,妈妈脱掉孩子的裤子,让孩子光着屁股站在大街上,妈妈还不停的推搡斥责孩子,完全不顾痛哭的孩子他的感受。
这个视频获得了一部分网友的点赞,觉得这个妈妈做的太好了,不护犊子,有错就惩罚做的很棒。
也有一部分网友觉得不妥,虽然孩子还小,但也是人,也有羞耻感,脱了裤子在大街上,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羞辱,这种羞辱会成为埋在孩子生命中自卑的种子!
无论是大声批评老伴的奶奶,还是在街上脱了孩子裤子的妈妈,她们在公众场合不顾对方的面子,大声的批评甚至羞辱对方是为什么呢!

首先,他们看不到对方的感受,只能看到自己的需求。
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呢?
通过证明别人错来彰显自己对。
通过自己大声呵斥,别人的屈服来获得存在感,优越感。
妈妈斥责孩子还可以彰显自己教育孩子非常棒,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好妈妈!
也有人说是因为脾气不好,性格耿直。
一个容易有情绪的人和喜欢在公众场合斥责别人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高度自恋!”只要事情的发展和自己下想象的不一样,或者不被自己控制,情绪立马就跑出来了。
所以那些在公众场合批评,羞辱他人的人,都是高度自恋的人!
可能有人会说,难道孩子在外边调皮捣蛋就不能批评孩子吗?
如果说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情,把孩子叫到自己的身边,告诉孩子你得感受,这件事对别人的影响告诉孩子就可以了。这些才是孩子做错事情会产生的后果,也是事实。
而事实上是很多家长并没有跟孩子讲事实,而是去评判孩子的行为,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别人都比你懂事” 你打坏别人东西咱们要赔的,你有钱赔吗?爸妈赚钱那么不容易,你能少添点乱吗?” 你怎么这么自私啊”等等,全都是评论,评论只会放大这件事,让孩子有很深的羞愧感,事实上他们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
上次和朋友一起带着孩子去一家韩国料理的餐厅吃饭,因为餐厅的筷子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孩子们就玩起了筷子。
我和朋友在聊天没有注意到,一会儿听到筷子落地上的声音才看到,两个孩子把附近没有人的餐桌上的筷子全部从包裹的纸巾中抽出来像吃饭一样,放到了杯子上,因为筷子光华,他们没有放好掉在了地上,他们快速捡起来又放到了杯子上。
看到孩子们特别调皮得行为,我大声喊了孩子的名字,孩子惊讶的抬头看着我,旁边吃饭的人也都抬头看着我和孩子。
我招招手叫孩子来我的身边,低声告诉孩子:是阿姨很辛苦把筷子包起来的,如果你把筷子拿出来,阿姨要再包一次,那她们会感觉更累的,你们现在去把筷子还装回去阿姨就不用辛苦了。”
我说完孩子们连忙回去把刚才拿出来的筷子装了回去,把掉地上的筷子递给了服务生,告诉他们这个筷子掉地上了,需要换一个。
很简单的沟通孩子们知道了这件事这样做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怎样做才是能让结果变好的。
没有评价,没有吼叫,孩子完全能够意识到错误,而且纠正错误。
不顾别人感受的去批评羞辱他人除了可以增加对方的羞耻感,自卑感,对事情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也给对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
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批评羞辱孩子的妈妈,比孩子更应该学习,学习了解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出现,也需要学习如何总有效的方法和孩子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