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本文摘自达达老师在《家庭教育共读会》群里的分享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自身的学习,但在开始提升自身的学习过程中,却又总是对孩子抱过多的期待,希望他们可以跟着一起改变。
在《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就有提到阻碍我们改变的三个阻碍要素,第一个是错误的期待。
在我们身边有些人,特别是在成长过程中受过情感忽视的一些人,在成年之后就会有一些绝对性的思维,觉得这个改变一定是直线的,就是我会按照我的期待,他就会发生改变。
如果一旦遇到挫折这个事情就宣告失败了,我承受不了这个就不去做了。
或者是没按计划直接就放弃了,可我们常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对于这种不确定性,以及无常的信念或观念是没有建立起来的。
记得前段时间,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她是一个6岁男孩的妈妈,她说自己的脾气确实不太好,也老是喜欢要求孩子,觉得儿子的抗挫能力特别差,遇到一点点困难,就会发脾气。
对于这种情况,我就只好让他好好学习,其它什么事情也不让他做。
但自己又不甘心,心想这么一点小事都做不好,整个人又特别的脆弱。
在后来的对话交流过程中,就还是建议他要全面发展。例如让他做家务,比如说从现在开始让他坚持去洗碗。
但是第一天孩子在洗碗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摔掉了一个碗,这样子妈妈又爆发了,就说这点事儿你都做不好,洗个碗都要把碗摔碎,那还不如我自己来洗。
我就问他,我说那你期待他什么呢?你是期待他一洗碗就成为一个熟练的洗碗工吗?
我们每个人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呀,你的期待就是一个错误的期待,毕竟养孩子不是说一定要求他马上就达到自己的期待,根本就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
在这里就涉及到我们做家长的一个思维的转变,也需要耐心,这个耐心是和她往常或者是童年的时候被忽视过的经历有关系,这位家长是缺乏耐心的。
所以当我们做家长的自己脾气不好,对待孩子的时候自然而然也会用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孩子。明明知道要做改变,却总是做不到。
而这种改变,它一定不是直线的,是会有忽上忽下的,也可能会进步两天退一天。
我们做家长的要有这样一个心理准备,才能够坚持下去。
如果没有按照我们的预期计划进行,也不要轻易的放弃,因为孩子其实比我们更着急,他特别需要我们的支持。
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个这样需要改变的契机,就要去不断的调整我们的观念。
这一点是我们做家长需要注意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