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问我:孩子爱说话,爱动,惩罚打骂不管用,怎么办?
我笑了,这说的是我家孩子啊?我家孩子四岁半,自从上幼儿园,每隔两三个月,老师就给反馈:孩子爱说话,太活跃爱动了,被我批评了。一开始我比较容易激动,老师一说自己孩子哪里有问题,相信家长离开教师办公室恨不得直接拎起孩子就要把问题直接解决掉,然后一劳永逸。事实上这根本不可能。经历了两三次,我淡定了。
首先,不管老师反馈孩子的任何问题,第一时间不是立刻找到孩子质问,而是观察孩子是否真的存在这个问题,若答案是肯定的。继续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为什么会出现?接下来最后一步才是我们该怎么做去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
对的,三步曲: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出现?---怎么解决?找出问题根源是关键,其实界定出问题的时候就离找到解决方案不远了。
回到正题。首先,孩子爱说话,爱动,如果是在生活中,不是学校,具体说不是上课时间,这应该是个特别好的现象,爱说话爱动更容易发展朋友圈,提高社交能力。但是如果是在不适当的场合,比如课内,这种现象就不太会被接受。
我们需要根据对孩子的观察来确认孩子这种表现背后缺乏的是什么?
老师反馈孩子爱说话爱动,有两种情况。
第一:和同学说闲话,小动作很多,对学习效果产生了影响。
老师讲课内容他全懂了,不需要听或者老师讲课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听不进去,或者就是无法专注,无意识进行说话或者小动作。这些都会对自己或别人的学习产生影响。
这种情况孩子可能缺乏的是专注力。解决方案侧重于专注力的培养。当然首要的第一步是对症,如果孩子对老师讲课内容太熟悉觉得无聊,可以告诉孩子不管怎样需要遵守课堂规则。如果听不懂讲课,需要跟对孩子功课跟进。
第二:习惯性说话。孩子本身爱说话,比如我家孩子,在外玩看到别的小朋友爬高了,他会告诉他很危险,不应该这样吧......啦吧啦一大堆道理。或者和小朋友玩飞机,给别人讲解具体怎么玩,他会开个大讲堂,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balabala个不停。我有时也会嫌弃他话太多,管太宽。
如果是这种情况,可以适当提醒孩子课内不说话,引进奖励机制,比如如果老师一个月没有反馈你乱说话,可以奖励一套乐高。这种情况孩子缺乏的自控力。他管不住自己。解决方案需要侧重锻炼孩子的自控力。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提升专注力和自控力的方法。(内容参考了大J小D)
提升专注力:
第一:坐姿不端正
坐姿不端正会使呼吸变浅,氧气输入少,注意力无法集中。
第二:如果孩子常常弯腰驼背,动来动去。与其反复提醒孩子坐直,不如思考一下孩子运动量是否充足。越是坐不住的孩子,反而是缺乏肌耐力。坐着觉得累,自然会扭来扭去。针对这种情况,最简单的就是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而不是在家上蹿下跳忙个不停。春,夏,秋都是可以户外一两个小时的。冬天特别冷时也可以室内玩些体能游戏。
第三:游戏
比如玩一些需要动脑的集中注意力的游戏,可以拼图,乐高,画画,玩迷宫,桌游,学龄孩子还可以玩词语接龙,21点,数独等等。我家孩子二岁前属于屁股坐不定型,我引入了上述比较安静地游戏,现在坐学习桌前一两个小时阅读,坐茶几前两三个小时玩乐高,拼图,手工,厕所都不带去的。

提升自控力:
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样,也是可以锻炼的更强壮的。
第一:信任的环境。如果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信守承诺的环境,孩子就会更愿意自控。
我们可以为孩子做得最简单的就是创造一个可以信任的家庭环境。答应孩子的事情,不管大小,一定要做到。我答应孩子买的玩具,不管多贵,一定会买。如果真的不想买,当初直接不要答应。答应孩子周末去游乐场,不管晴雨天,都会带孩子去。
第二:及时提醒。很多孩子年龄小,刚说的话可能就忘了,比如公园玩好要回家,答应十分钟回家,家长可以五分钟提醒一次,三分钟提醒一次,一分钟再说最后一遍。孩子越小越需要被提醒才能记得自己需要遵守的约定。
第三:学会等待。你需要攒够20个贴纸,才可以换玩具。你需要等到周末,才可以去公园。比如我希望孩子学拍球。每天拍够100(200)个,奖励一个贴纸,攒够20个,换个玩具。这基本需要一个月,孩子若能坚持住,那就买玩具,让他理解这种等待,这种坚持是值得的。
最后,不管你采用了哪种方法,首先要明确的是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所以肯定不是一两天,一两周一下就解决了,孩子毕竟还小,问题总会反复,(我们成人建立新习惯也很难)但是,坚持一两个月,半年一年,总会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