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七
一部《少年的你》再一次将校园欺凌”这个话题拍到了我们面前。
校园里的少年们,他们不仅是学生,也是父母的儿子、女儿。那些被欺凌的学生们,他们也是父母的孩子啊。当他们被欺凌的时候,家长们又是以什么样的姿态,站在何处?

妈妈,今天有同学打我。”
同学之间打打闹闹很正常,不要大惊小怪的!”
这样的对话,是不是也曾在我们身上发生过?家长以为的同学之间的小打小闹,有的确实是小打小闹,可有的就是校园欺凌!
我大舅的女儿,高二那年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休学回家,如今8年过去了,仍然未能痊愈……致使她走入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不一定要棍棒交加、头破血流,更多是的冷暴力、语言侮辱、孤立、无休无止的纠缠、变着法子的捉弄。那种痛苦就像被人把脑袋按进了水里,当你快窒息时,他会把你拉出来,然后在按下去……
没有尽头、没有办法自救,看不到希望……有的人挺过了那段岁月,长大了,把深深的伤痕藏在心里;有的人挺不过去就走向了抑郁、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一个学生一旦被欺凌,就会长年累月地被欺凌。欺凌者是不会自动悔悟,主动停手的。
这个学生为什么会被欺凌者选中?有规律可循吗?有的!

总之,特别弱势或者尤为出类拔萃的学生,容易成为欺凌者的目标。
比如电影《悲伤逆流成河》里的被欺凌对象易遥,来自单亲家庭,妈妈做着不光彩的事情维持生活,而她自身又莫名其妙地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病症……她显然属于特别弱势的一类。
还记得谢雕案吗?2018年6月14日,正在中科院读研二的谢雕被他的高中同学兼室友周凯旋连刺7刀,当场死亡。周凯旋对谢雕痛下杀手的原因就是因为嫉妒。谢雕显然属于特别优秀的一种。
不论是电视电影还是生活现实中,欺凌事件一般都是在发生了严重后果之后才被众人发觉,包括老师和家长。我们不禁困惑:孩子们为什么不求助,至少可以向家长求助啊?可是,他们没有!

①没有机会求助;
②被欺凌者威胁,不敢求助;
③求助过但无效,对求助不再抱希望了。
其中最让人痛心的就是第三种。这种欺凌本来也许是可以避免或者杜绝的,但是很多人一起用不以为然助长了它的发生。
在一个正常的家庭里,孩子被人欺负后自然而然会向家长求助。可是有的家长却过于懂事,他们永远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宽容、大度、与同学和睦相处,他们永远认为没见血没有伤的打闹都不是欺凌。
当孩子第一次求助被搪塞之后,他们就需要两倍的勇气再次开口求助,如果一再被搪塞他们就会选择沉默、忍受……
我在网上看到过一则令人心疼的评论是这样的:
在学校被老师打了,回家绝对不敢说,否则就是一顿混合双打。
然而最让人心碎的却是一位网友的回复,他说:
不光是老师,被同学打了回家也不敢说。只要与人发生矛盾,爸妈总是说我不懂事,从没有护着我一次!
过于懂事的父母,有时候会让孩子心寒!

有一次跟朋友聊天,他问我什么样的朋友才算真?
我说了很多,他却摇头说我不得要领。他总结说:
如果有人跟我说你杀了人,我一定会把你拉到我身后,并且呸对方一口!
朋友之间的信任就是这么蛮不讲理,家长对孩子也该如此。当孩子向家长倾诉被别人欺负时,家长首先要做的必须是不分青红皂白站在孩子一边。然后再去抽丝剥茧弄清楚情况,该如何处理就如何处理。
家长不能纵容孩子,但也别用过于理性的态度冷了孩子的心,阻断了孩子向家长求助的路。如果家长都不能成为孩子的后盾了,那么孩子的内心该是多么痛苦、无助和绝望?
这样的孩子,在遭遇欺凌时他们只能抱着头蹲下来任人辱骂、踢打,因为除了忍耐他们无路可走。运气好的忍着忍着就带着悲伤长大了;运气差的,就一步步滑进了深渊,挣扎不出来了。
家长不能纵容孩子为恶,但是当孩子遭遇困境时,必须是站在孩子身后给他们力量的人。欺凌他人的人,确实可恨,但是深入探究我们就会发现,凡是被欺凌的孩子,身后都有一对不负责任的或者过于懂事的家长。
不负责任的家长,孩子指望不上;过于懂事的家长,总是过于宽容他人,而苛责自己的孩子,这容易让孩子心寒。

人的宽容,必须带点锋芒,我们只对善良的人宽容。如果对恶魔还抱着宽容,那就是愚善,是纵容他们犯罪。
帮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余生,让我们都做个不懂事”的家长!
我是小七,为你讲述教育故事。关注我吧,一起关注高中生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