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聪姐。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常常忽略孩子个人的意志。这一点往往来自于作为父母对孩子的优越感,来自于一个成人对幼儿的优越感。如果您不信,就来看一看下面这些话是否经常出现在您的生活中吧!
”小孩子,有什么自尊心?””才这么大就知道跟家长犟嘴了。”爸爸妈妈说的话你就得听着!”当出现这些话的时候,你就已经在向孩子炫耀你的优越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做了一件大大的错事: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千万不要以为小孩子没有自尊心,事实上,对于这些尚未接触过社会、没经历过什么挫折的幼小心灵而言,获得他人的尊重反而是他们十分迫切的需求。也就是说,孩子的自尊心比你想象中可强得多,有时往往一句平常的话 ,就可能伤害到他们的心灵。
这一点对于比较敏感内向羞涩的孩子来说更为严重。如果说开朗外向的孩子,内心就像经常暴晒在阳光下的仙人掌、向日葵,那么内向羞涩的孩子就是柔嫩的苔藓。常常接触太阳的仙人掌与向日葵,即使经过暴晒也依旧生机勃勃,但对于时刻被保护在阴凉之下的苔藓来说,突然暴露在阳光下很有可能让他们受到致命的打击。

阳光就像我们对孩子进行的挫折教育。适当为之,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生长;如果过度的话,只会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创伤。实行这种挫折教育,对腼腆害羞的孩子来说更加需要斟酌谨慎。
每一个害羞腼腆的孩子,内心都更加渴望别人的肯定和鼓励。如果我们在培养他们的品质、塑造他们的性格的过程中,不能满足孩子的这种需求,而是针对他们不如别人的地方一味地进行批评,往往会伤害到孩子的内心,反而加剧他们原本的情绪问题。
案例:
在小墨还小的时候,妈妈经常带她出去玩。因为从小没有见过什么陌生人,每次妈妈让她跟不认识的叔叔阿姨打招呼,小墨总是抿着嘴往妈妈的怀里钻。时间一长,妈妈就给孩子打圆场说:都怪我不经常带她出来,这孩子看到生人就害羞,胆子太小。 ”
慢慢地,小墨明白了妈妈话中的意思:自己害羞是不好的,害羞是胆子小的表现。得到了这种来自母亲的负面评价,让小墨非常介意,而这并没有让小墨学会知耻而后勇 毕竟她还这么小,只是让她变得更加沉默、胆怯了。妈妈的话,成为小墨日常生活中评价自己的标杆,只要人一多她就会表现得特别羞涩,也常常跟别人说妈妈曾经说过的话:”都怪我平时不经常和大家玩儿,所以就太害羞了,胆子小。”

因为从小生活在这样的负面评价当中,导致小墨的性格越来越接近妈妈所说的样子,这让妈妈觉得后悔极了。
在孩子的世界里,爸爸妈妈就算不是超人,恐怕也与超人相去不远,甚至于,您可能比超人的形象还要高大呢!对孩子来说,这样高大的、值得依赖的父母,他们做出的判断一定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对孩子的负面评价也好、正面评价也罢,哪怕您觉得孩子一点都没有听进去,其实也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影响。
有时,接受了父母批评的孩子表面上没什么反应,其实内心早就崩溃了。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擦擦眼泪咱们还能站起来,就怕孩子将父母的负面评价记在心里,并真的认可了这一点:我就是爸爸批评的这样,这可就有问题了。
当我们批评孩子过于害羞内向,他们可能就真的这样认为,并且觉得自己在与人交往、性格方面都有一些缺陷,这会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越发显现出这方面的问题来。
与之相反,如果我们能经常鼓励孩子、尊重并呵护他们的自尊心,满足他们想被夸奖的愿望,孩子往往能做出比我们想象中更 大的成就。可以说,用积极的语言和消极的语言去描述同样一件事,形成的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如果我们能用鼓励的方式来呵护他们,他们很容易顺着家长的思维去思考,进而接受我们的提议。根据研究,几乎90%的优秀人才,在幼年时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来自于亲人的鼓励和帮助,其中母亲的角色出现频率最高。这种积极的鼓励,并不是夸大的炫耀,而是用好的、向上的方式来形容和肯定孩子的行为,多关注孩子的优点,淡化他们的缺点。
这样的方式对一个成人而言,安慰意 义大于实际意义, 因为我们早已过了那个靠别人鼓励过日子的年纪;但对儿童来说,简直就是瞌睡来了枕头、久旱逢了甘霖,再合适不过了,这也就是俗称的暗示教养法”。
正确的培养方法:别吝啬开口夸赞,少用负面词汇批评孩子

对家长朋友们来说,”夸奖"孩子可能是最简单也是最难办到的一件事。
常言道”孩子看着自己的好”,每个家长心里都有一个排名 ,那综合素质排在第一的妥妥是自己的孩子;同样,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也会发现,单项排名上自己的孩子似乎还是有点美中不足”的地方。于是乎,不管在别人面前如何夸奖自己的孩子,真跟孩子面对面,家长往往还是以”继续努力”这样的评价居多,纯正的夸奖比较少。
这也是中国家长们的普遍情况了:谁不希望 自己的孩子还能更好一点?可对孩子们来说,永远向着家长的目标前进,却永远抵达不到,是一件很累的事情。这时候,您也该夸夸他们了。
尤其是那些害羞内向的孩子,越是要塑造他们良好的性格,就越是要夸奖他们做得好、做得积极的方面,绝对不能吝啬夸赞,更不能因为孩子害羞、不爱闹,就忽略他们内心世界的需求。
方法一:多给孩子鼓掌,别让孩子觉得自己害羞

多赞美孩子的改变与突破,每一次当他变得更好时,千万不要说你这次还不错, 继续努力”,而是要说你这次突破了自己,做得更好了,真棒”。对孩子已经有的成就进行赞美,比给他们画一个可能永远达不到的大饼更加有效。
这种突破可能很简单。对一个容易害羞腼腆的小孩来说,哪怕主动向别人问一次路、愿意在公共场合主动发言, 都是一次巨大的突破。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当他们尝试了第一步,后面的路就可以走得很顺畅,所以我们一定要守在起跑线上,为他们的第一步而鼓掌。
方法二:让孩子更有自信感

鼓励孩子就是让孩子更有自信感的一种方式,不过却不是唯一的方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孩子在面对陌生的环境时,自然会产生一种恐惧和危机感,这时我们的鼓励可能都不会起太大作用,但另-种支持却能发挥至关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安全感。
告诉他们”爸爸妈妈一直在你身后”,让孩子有-种安全感,对正在恐惧的孩子来说,这简直就是治病良药,一剂下去百病全消。他们会因为安全感的建立而变得勇敢起来,从而更加积极、更加敢于尝试。
此时,营造安全感就是给孩子自信的一种方式。当孩子有了安全感和自信之后,就算还是会害怕,但却敢于去试一试。除此之外,在不同的情况下,自信的塑造还跟不同的因素有关,这就需要家长朋友们自己去探索了。
方法三:让孩子主动跟别人友好相处

大多数腼腆害羞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上总是让父母头疼的。小孩子是一种非常简单而又难以理解的"生物”,他们简单到喜欢谁就跟谁玩耍;如果你不能主动热情地融入孩子的群体,他们也不会向你展现什么热情,哪怕父母叮嘱过”要好好和朋友相处”一样。
此时,跟你害羞的孩子说 要跟朋友好好玩”是没用的,他们只会把这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当作任务,反而在交往活动中更加小心翼翼,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主动产生”想跟别人玩”的想法:当然我知道,这对一个腼腆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的。
所以,父母应该在他们交朋友之前,就主动带他们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并向他们灌输"有了朋友,大家就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更快乐地玩耍”这样的念头。在心底潜移默化种下了这种期待,就算孩子还是很腼腆,也会主动去尝试跟别人交往的。这种旁敲侧击的迂回攻击,可比家长直接采取"唠叨大法”更加有用。
方法四:学会肯定孩子的感情和想法

除了直接鼓励孩子,肯定他们也是非常重要的鼓励手段之一, 这会让他们增强自信,也能让他们更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积极去做想做的事情;如果我们非要强迫孩子去做一些事,他也会让你体会一下什么叫强扭的瓜不甜”这个道理。
假如说,你的孩子总是很喜欢玩泥巴,那就不要强迫他们用这个时间去画画。也许你认为画画和玩泥巴-样对他们的成长有好处,甚至画画要更好一些,但你的孩子绝对不会这么认为。强迫的”游戏”不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快乐,相反,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还会被挫伤,并潜在地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不尊重。
此时,不如顺应他们的意思,给孩子穿上家常穿的旧衣服,让他拿着黏土工具好好玩一通。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 孩子才能更好地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积极的一面。
方法五:肯定不等于纵容,适当约束孩子很重要

我们要鼓励孩子的行为、肯定他们的想法,前提是这些行为和想法必须是绝对正确的,千万不要无原则地去鼓励和肯定,更不要去纵容。
有些父母认为,当我们要多说”你真棒”的时候,就是对孩子所有的行为予以嘉奖,这倒是能促进他们自信心的成长,但也-样会导致孩子是非不分、影响世界观的建立,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有时如果我们对孩子不进行适当的制约,而是什么都”放手”,也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性格更加内向胆小。因为他们不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对那些内向的孩子来说,这并不是”撒欢” 的机会,反而会让他们更加手足无措。
所以,给孩子以适当的约束,为孩子建立规则的意识,对帮助他们改善性格也是很重要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