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虽然没有知识文化,但是只要为人正直朴实,家风正,一样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我教过的学生中就有俩个这样的例子,写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第一个是男孩叫赵龙,我是他初二的班主任。他是一个聪明热心,积极阳光的孩子,衣着整洁干净。有一次开家长会我想让他家长做典型发言,结果孩子告诉我说他爸爸在外地打工回不了家,他妈妈不认识字,是外省人。后来我从其他家长口中得知,赵龙妈妈是从贵州很穷的大山里嫁到山东的,他爸爸家里也穷,在当地娶不上媳妇。赵龙妈妈当地有人嫁到了赵龙爸爸村,看见赵龙爸爸家虽穷但是人朴素肯吃苦,就介绍赵龙妈妈也嫁了过来。赵龙妈妈虽然不识字却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一家三口虽然辛苦但是温暖和谐。现在赵龙已是西北工大的大学生了,假期告诉我说他在年级各项考试中名列第一,年年拿奖学金。
第二个是女孩叫王苗,王苗的爸爸和妈妈是换亲,而且年龄都挺大了。我去王苗家家访时,明显地感觉到王苗父母之间的那种相互关爱,感觉到整个家庭氛围的和谐美满。在我们农村很多换亲家庭都是悲剧,但是王苗父母却深深体会到对方彼此的不容易,因而互敬互爱,互相体谅关心。王苗父母家里都穷,俩人都不识字,但是他们都是正直勤俭,重视对孩子教育的父母。受他们影响王苗上学期间学习努力,积极上进,自身正能量满满,从不自卑。现在王苗已经大学毕业,成为了国家税收系统的公务员。
可见,文母有无知识对孩子的成长并不起决定作用,良好的家风,家庭的美满和谐,正确的人生观才对孩子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我从自己的从教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写出来与大家共鉴。
###这都不是绝对的,我公公婆婆文化程度都不高,特别是我婆婆小学上了三年级就没上了,字都不认识几个,在家里每天都骂人。
他的儿子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按说也应该是这样的人才对,可是他自己很努力,每天的作业自己完成了才会玩,自己在家里会自己列课程表,什么时间看什么书,笔记本上也写满了励志的名言。
他后来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工作后被分配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所以我想说内因才是起决定作用的。
###最近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我觉得能不能成为好孩子和父母是否有知识,文化没有绝对的必然联系。关键还在于孩子本身,我出身于农村,爸妈也没读过什么书,但是他们,吃苦耐劳,善良,注重小孩的教育,再加上我自己也想将来过得更好,通过自己的努力上了大学,现在在大城市工作,准备定居。在大家眼里我应该算得上一个好孩子,但是如果父母有文化和知识,小孩可能更容易成为一个好孩子,我自己明显感觉到和那些接受过教育的父母家庭的孩子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小孩自己只能通过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去缩短差距。有一些关联,但不是强关联。
###作为一个儿子。年轻的时候我还真的想过这个问题,现在想起来真的很惭愧。
我是农民的儿子,父母文化不高,亲朋好友大多也都是没什么文化。20多生平第一次坐火车,去外地打工。来到陌生的大城市。看到大街上打扮洋气漂亮的女孩,每次都是默默的低下头。这个城市就是再好跟我没有一点关系,我不属于这里,我得去工地,挨着将近40度的高温,去做建筑工人,因为我没上过什么学,没见过什么世面。我害怕大城市。就像一直羊离开舒服的草地跑到了沼泽里一样。他向往对面的那片更广阔的草地。可他现在很可能会死在沼泽里。我很清楚。我应该留在属于自己的草地上。
那段时间每天看到大城市的花红柳绿,胡思乱想了很多。在这个格格不入的地方,每天都很自卑。那种感觉很不好受。于是我开始把这一切的罪名都安在了父母身上。为什么没有给我一个好的经济条件成长。我甚至觉得自己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是父母没有给我灌输那种思想。为什么别的小孩知道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点的工作。而我却不知道。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是父母没有文化,不会教育孩子。才导致现在的我。
今天回想起以前的想法感觉自己很愚蠢,很羞愧。到了现在我才明白原来父母教给我的一直都是一些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他们也许不会教我怎么挣钱,但是他们教会了我怎么做人。这才是人活在世上的根本。那些小时候教给我觉得没什么用的东西原来才是人活着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
父母虽然没有文化。但他们会做人。而且把做人的道理教给了我,让我在工作生活中受益匪浅。有没有文化跟会不会教育孩子真的没有关系。也许很多年轻的朋友体会不到。但当你们真的做了父母。也许就能感同身受。对自己的父母好点。天下的父母都很伟大。不要那末想自己的父母
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母亲是一位非常普通的母亲。 一家人曾经生活在农村,母亲并没有读过书,更别说学习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但是这样一位母亲成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因为他把莫言教育的非常好。莫言先生在瑞典学院领取诺贝尔奖的演讲时,讲了关于自己母亲的八个故事。我们来看一看其中一个故事。
经常听到书香门第”,这是古代形容出自读书人家庭。但父母是否有知识文化却不是好孩子的关键因素。
父母没有知识,完全可以教育出好孩子。这里不得不提一个泰国的广告,大意是这样。一个小女孩她的母亲是卖水果的,小时候也没有接受过教育。而小女孩在成长过程中,这位母亲也不知道如何教育,后面这样一个镜头—小女孩削菠萝却不知道怎么削,于是母亲在旁边默默地削给小女孩看。而小女孩卖冰西瓜汁,开始没人买,后面妈妈说观察一下别的卖果汁的,后面卖的很好。最后这个小女孩成为了一个成功人士,对社会有巨大贡献。
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生活中也确实存在。不管上一代有没有知识,教育孩子并不是有知识就一定能教育好的。最关键的还是父母的态度,给予足够的关爱,用自己的行动教他们承担责任,学会怎么样做人做事。我认为是可以教育出好孩子的,因为父母。即使没有受过教育或者是家境贫困困难的,但是父母若是有着健全的人格,并且走得正行得正。不坑萌诓骗。所以教育孩子。也是会。想工作生活一样。刻苦简谱。严可要求本本分分勤勤恳恳诚信做人。经济夜业。是的,孩子孝顺,听从父母的话。对待任何一件事情,都会一丝不苟 严丝合缝
大家好,我是沧浪,学金融出身,非精研国学的文化领域的小学生。
看了题目,发现有文化标签,因正在过文化领域的兴趣认证。于是,想说几句话。不当之处,望诸位海涵。
看了一些朋友的回答,发现有的把文化和知识划了等号。这是错的!当然,提问者可能在这个事情上也不是很明白!
简单说一下,因为文化和知识的区别在另外一个回答,沧浪做过解释,这里不再赘述。简言之,知识从学校课本(或媒体)来,文化从实践生活来;也可理解为认知和方法。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父母多没上过几天学,好一些的也就是粗通文墨。但是,不能就说他们没文化。我那一代,农村的孩子考学跳出农门的很多,后来开厂经商的也不少,有的到现在也取得了或高或低的成就(沧浪没有,因为沧浪是那有知识没文化的)。他们的父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也起到了言传身教之作用。首先说,他们对知识是敬畏的。即便在当年反潮流年代,大部分农村家长,对老师一是称先生;第二,不允许孩子顶撞不从老师,家长常对老师说的就是孩子交给先生,该揍就揍”!其次,家长会把他们多年的积累出来的为人处世的方法毫不保留地一点点灌输给子女,这方法就是文化,也是孩子文化理念的雏形。
并非都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要不怎么还有鸡窝里飞出金凤凰”一说呢?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朋友们觉得有点意思,关注沧浪,多多交流!
我始终顽固地相信,父母的基因决定孩子飞多高!尤其是父亲的基因。这和父母有没有文化没有多大关系。那些父母们因为当年条件差,没有读书学习的机会,但是他们并不笨而且很聪明。他们会竭尽全力为自己的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去实现他们的梦想!不让孩子步他们的后尘。
一个成功的孩子,不一定是因为他们有有知识的父母。知道不断进取,知道自强不息的思想来自于基因和本能!他们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你挡都挡不住!千里马是不需要用鞭子抽的。
个人愚见,勿喷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