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为什么只要妈妈在,孩子就不乖?

《倾听孩子》的作者帕蒂·惠芙勒说:

孩子喜欢在家里、在至亲面前表达全部情感,是因为他能被倾听和理解。孩子被理解的越多,以后在外面他就会表现得越好。”


孩子在你面前不听话,却也是爱你的表现,那些和妈妈在一起才不乖的孩子,才是彼此的福气。



我有一个做幼师的朋友说,她见过成千上百的孩子,那些孩子有的学习成绩好,有的可爱懂礼貌。

但她发现,不管孩子们在外面有多优秀,始终都有不乖”的一面。

或许孩子在老师面前是小学霸,可回到家在妈妈面前就哭唧唧;

在同学面前是个乐于助人的乖小孩,和妈妈在一起时有哪吒闹海的本领;

在亲戚家能自己吃一大碗饭,可每次妈妈喂饭都喂不到肚子里。


总有一个人会让孩子放开天性做真实的自己,无一例外那个人就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也就是妈妈。


为什么只要妈妈在,孩子就不乖?



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也一样,在外面从不撒娇,可回家就往妈妈怀抱里钻。

有时候被老师说了,或者被同学嘲笑了,虽然很难过,但也会装作无所谓的样子。

可回家推开门看到妈妈的那一刻,终于再也忍不住大哭起来,那些积攒的坏情绪全都在妈妈怀里释放出来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一样,一见妈妈就哭或者闹,有时候是需要安全感的慰藉。

当孩子用行动告诉你我爱你”、我需要你”的时候,有负面情绪,或者需要安全感的时候,无论怎么样,千万不要立马把他推开。

《美国育儿百科》中说:

当妈妈不在的时候,家人或保姆告诉你,孩子表现得像个天使,千万不要急着高兴,这只是因为孩子对其他人信任不足,所以才不敢去试探他们的底线。


孩子的爱很简单,需要的爱也很简单,在他们小小的世界里,妈妈可能就是所有的安全感。




有妞说,那当宝宝作”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安全感

1. 不要推开孩子


每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很多大人都会对孩子说如果你不乖,妈妈就不要你了”,殊不知这才是致命伤。

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特别是0~3岁的宝宝,孩子哭的时候,要先抱一抱他,拍拍他的肩旁,而不是推开孩子或者对他的哭闹不管不顾。


安全感


尽量不要因为宝宝粘着你而凶他,或者责罚他,以免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

安全感

2. 离开孩子时要有告别仪式


当我们上班或者出差的时候,可以给宝宝一个拥抱,然后告诉他你的安排,告诉孩子你要离开多久,什么时候回来。


倾听孩子



比如,要出门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

今天妈妈要去上班,下午6点回来,你在家等我好不好”,还可以告诉孩子回来之后带孩子去干什么等等。

当孩子知道了妈妈出门后会回来,心里也就更加踏实,更有安全感了。

安全感

3. 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缺乏安全感,经常作妖,其实就是父母的陪伴没有做到位。

所以,大人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尽量不要自己玩手机,把孩子晾在一旁玩玩具,而是要互动起来,比如和孩子一起搭积木、读绘本、带孩子遛弯等,这才是有效陪伴。


安全感



只有用心陪伴,孩子才能感受到爱,才能确定爸爸妈妈是爱着自己的,才会有安全感。

所以,当孩子再作妖的时候,请一定告诉他:妈妈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