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朋友,她有一个女儿,名字叫果果。是一位惹人喜欢又很聪明的小女孩儿,她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儿。但最近我的朋友却有一件非如何奖励才是给孩子真正的动力?心理学:应该了解的边际效应”常烦心的事儿。那就是一直以来她引以为傲的女儿却变得不再那么听话了。她给我发牢骚说只要是女儿的要求她都会满足。但如今即使她再满足女儿的要求,女儿也不那么听话了。我的朋友之所以能够同意自己女儿的任意要求。我想原因和其他的爸爸妈妈是一样的。他和果果的爸爸都是有工作的人,非常的忙碌。没有时间去陪伴自己的孩子,或许是因为愧疚或许是一种补偿。因此她对于果果所有的要求都会全力的以奖励的方式去满足她。
由此可见奖励可以为孩子带去动力。但是爸爸妈妈应该认真思考的是,奖励能够为孩子带去多久的动力?换句话说,奖励真的可以一直为孩子带去动力吗?我认为答案是不一定的。

朋友说刚开始的时候果果对于奖励给她的一些玩具呀,或者零花钱。她都非常的开心,即使爸爸妈妈频繁要求他做一些事情,他也非常努力的去完成。可到后来,好像奖励这个方法不那么好用了。比如随着果果的成绩越来越好迅速提高。如果想让果果的成绩比上一次考的更好的话,再用同样的方式去奖励他。果果并不那么的开心,也没有那么自觉或者说动力去复习资料应对考试了。这一点让她感到非常的头疼。我想这是大多数的爸爸妈妈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孩子在面对奖励的时候却没有了动力呢?我想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明白,奖励的初衷是什么?
我想正如朋友所言,我们之所以给孩子奖励的初衷是想给孩子更好的,换句话说是想让孩子变得更好。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真的给他奖励越多,孩子就变得越好了嘛。想一想我们自己的父母或者我们的老师。当他们发现给我们一次奖励过后,我们就可以按照他们的要求在行动或规范自己的行为时,那么他们接下来的做法是,无论何事无论我们愿不愿意,都是以奖励的方式来要求我们的行为,或者说是在胁迫我们必须按照他们的要求来做。可以说人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包括小孩子也是一样的。当我们被要求次数达到极限的时候,会不会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呢?所以说,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我们自己都不想被左右,更何况一个自然天真的孩子呢。
所以我们要明白。我们给孩子奖励的初衷是想让孩子变得更好,不要以奖励为借口一味的施加压力或者说一味的强求,反而让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童真,从而讨厌这种奖励的行为。

其次,我们要明白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针对这一点,我主要想说的是关于孩子兴趣与奖励的问题。孩子通常都有自己的所爱,他们都有自己的兴趣点。当他们陶醉于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当中时,孩子们。更希望在事务当中获得乐趣。但偏偏有些父母却以奖励来引导他们,或者说是引诱他们完成他们所感兴趣的事情。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对于教育孩子就忘记初心了。当孩子想要一个玩具的时候而爸妈却以要求孩子完成孩子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为前提,如果时间长了孩子喜欢的事物会越来越少。感兴趣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少。孩子从。对一件事物的热爱。想要主动的去了解他。没想到最后变为了被父母逼迫被动的去做。那么我想换做是谁都是不愿意的。这又何来的动力呢?

最后,我们就要说到边际效应”了。
边际效应”起初是经济学中的名词。它可以运用到教育学或心理学中。尤其是教育中,在这里指的是孩子对奖励”逐渐无感的一种现象。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我们都喜欢的一件新买的衣服。我们刚开始买到一件新衣服的时候都不舍得穿,或者不舍得去一些脏地方穿,即使在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滴上一滴油,都会感到非常的难过。生怕把这件衣服弄脏了弄破了。刚开始穿它时都是这种感觉,可以说是非常的珍惜它。但是随着一次又一次的穿,当你穿到一两年的时候,你可能就没有什么感觉了,对于什么环境都无所谓啦,长久接触之后,对它的感情将会变得越来越淡。甚至有点厌弃它,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边际效应。同样的,对于孩子而言,过度的奖励不就是一种边际效应吗?孩子喜欢奖励。家长给予过度的奖励,不仅不会给孩子正面的引导,反而会使孩子对该奖励失去兴趣,那么父母的条件便对孩子而言失去了吸引力。更不用说带去动力了。
再说一个经常见到的例子,比如有一次果果的奶奶发现果果在吃完饭后默默的打扫地面,把地面打扫的干净,果果奶奶看到之后非常的高兴,就以增加零花钱的方式和果果谈条件,让果果每次吃完饭都能够自觉打扫地面。开始的三两天,果果还很有兴趣,一个星期之后就不想这么做了,更不要提自觉了,这其中的原因我想,你应该也能明白一点了,第一点就是果果的兴趣变为了被动,奶奶已经使果果的行为变成具有强迫性质了:第二点就是心理学上的边际效应”。我想这个例子应该是特别常见的了,可能我们自己都亲身经历过。

所以,对于如何正确的使用奖励。我们应该做的以下几点:
一是明白奖励的初衷,奖励目的是让孩子变得更好;
二是巧妙地利用奖励,奖励需要分情况而定,不能忘记初衷;
三是注意边际效应,不要过度的使用奖励,如果能变着花样给予奖励会更好。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对于孩子的教育,还要伴着相应的惩罚,而奖励也不能是一味的物质奖励,多用一些代币的方式效果更佳,只有这样才能够教育出更好的孩子。我认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能够严慈相济,奖罚分明。希望爸爸妈妈都能多和自己的孩子交流沟通,做到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