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壮小姨家的孩子两周多点儿,和壮壮玩不到一块儿,聚会的时候大孩子有大孩子玩法,想不到这个小不点儿也有玩法,拿着妈妈的手机津津有味儿的看动画片。
壮壮小姑家的孩子们集中在一年级和学前班,每次我看到他们时多整齐的趴在炕上,齐刷刷看着手机,有玩游戏的也有看动画片的,手机在手的时候,电视机即便开着也没人看。
再说壮壮,只要爸爸妈妈不在家,写完作业都要拿奶奶的手机刷一会儿,多是玩游戏,再有就是看一些游戏类讲解视频,动画片很少看,不过听到妈妈的脚步声都会急忙关掉。

一个朋友家的孩子,上五年级时失控了,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不再是写作业,而是扔下书包就抓起手机玩游戏,多次对爸爸妈妈做的饭菜连看都不看,没时间吃饭,叫不到饭桌上。
孩子的学习问题成了家庭争吵的导火索,提起孩子的学习两口子就直摇晃脑袋。
后来两口子想明白了,一咬牙把家里的网给断了。起初的时候孩子玩不了游戏自然闹腾,结果先挨了妈妈几次凑,爸爸瞪了几次眼,小家伙感觉实在闹腾不出什么来,也就老实了。
这次可辛苦了这两口子,断了网看不了视频,也玩不了游戏,还要给孩子做榜样,实在熬不住了就蹲在隔壁门口去蹭网,当然这也是等着孩子睡着之后才能去做。

我们成年人自身就很难挣脱手机的束缚,早上醒过来第一件事儿不再是上厕所,而是先拿起手机刷一刷微信,看看工作群有没有新动态,或者刷一刷新闻,看看有什么新消息。
中午吃过午饭,多是躺在沙发上或者床上,接着刷一刷手机或者朋友圈,吸烟的边吸烟边刷手机,不吸烟的直勾勾两眼的刷手机,手机没电了可以连着充电器或者充电宝。
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不再是瞪着两眼看天花板,或者紧闭着两眼满床滚,而是静静的侧着身子刷手机,有用的消息和没用的消息,无聊的时候睡不着,都会看一看一直到很晚。
我们时常抱怨自家的孩子放不下手机,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就会发现孩子不过是一个天生的模仿者,当我们看着手机满脸满足感的嬉笑时候,也会把孩子吸引过来。

如果你想控制住孩子玩手机,首先要做的不应该是大声斥责,更不是气急败坏的摔烂孩子的手机,或者设置毫无意义的密码,更没有必要去揍小孩子,而是要先放下自己的手机。
为调控孩子朋友卸掉自家的网络,这的确是让自己也很难受,关闭了网络如同关闭了与外界世界联系的通道,哎呀真痛苦,更关键的是发现自身没有手机竟然也这么难受。
即便是成年人,也会很难保证能不拿手机消遣,手机就是世界。可是如果我们陪着孩子拿起一本书,或者摆上一盘棋,即便打开电视机,搂着孩子讲笑话,幸福如此简单。
很多时候需要转变的,或许不是孩子的态度,更多的是家长的态度。

很多时候,手机不是看娃神器,反倒是我们成年人拖拉懒散的借口,刷八卦的时候还是要去想一想,我们总是大谈特谈的陪孩子,应该怎么去陪孩子,都应该去做那些事情。
那个小小模仿家,可真的是不好糊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