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一个我在作幼儿园老师时的故事。
那是一个暑假。暑假期间,幼儿园的每个班里都只有七八个小朋友。厨师基本就按照这几个小朋友的量提前安排饭菜。
某天,该我值早班。招呼完先来的几个小朋友吃完早饭以后,好久没来的小G也来了。我微笑的向小G打招呼说:早上好,小G!怎么没提前说一声?”一边让保育阿姨端来早饭。
不巧的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蝴蝶豆沙包,刚刚在小G之前发完了最后一个。因为这是食堂师傅提前按需做的,所以也不可能再加了。小G一看别的孩子盘子里都有蝴蝶豆沙包,自己却没有,同时被告知今天是不可能有了,难受加委屈的小G,推开幼儿园的小板凳,哇哇大哭起来。
小G的妈妈赶快过来想拥抱他,想安慰孩子,岂料,奇怪的事情却发生了。
只见小G,一把推开妈妈,嘴里说着不要不要”。妈妈越想抱他,他越往后退,最后干脆退到一个小角落。一个人冲着墙壁,哇哇大哭起来。
这时候的场面十分尴尬了,妈妈的热脸贴上了小G的冷屁股!
知道的人 ,明白这是一个蝴蝶豆沙包引起的惨案,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妈妈欺负了小G呢。不然,小G怎么会背对着妈妈,也不让人安慰,留给别人一个冷漠的背影呢?
而且,令人费解的是,小G的哭声一直不见停。小G的妈妈等急眼了,不知道怎么办好,那表情还暗含着委屈与不解:是我做错了什么吗?为什么儿子不让我安慰?
听到哭声被吸引进来的园长,听我说完原委以后,对小G妈妈说了这样一句话:
Let him be. He is just learning a new skill :self-soothing. (由着他,让他自己去静静吧。他正在学习一项很重要的人生新技能:自己处理情绪、自己安慰。)

别打扰,孩子在苦练内功
我在写过我如何处理毛豆哭的实操细节。
谁知道好多妈妈留言:孩子哭的时候,不让我安慰,把我推开。你说这事儿咋整?
我一开始以为这是一两个个例,便不假思索的回答:孩子处理情绪的个体差异不同。有的孩子喜欢被安慰,有的孩子喜欢找一个小角落呆着。多观察你孩子的细节,找到他最舒服的处理方式。
回答了几条以后还自我感觉良好,结果越来越多的留言都陈述了同样的问题,我就怂了。我别是学艺不精,把人家妈妈带沟里去了吧?
结果,越来越多的留言真的印证了我的结论:
这就是孩子大了以后,在第一次学着、不依靠别人的帮助下,处理负面情绪啊!
在孩子生命的最初,他依靠妈妈来渡过负面情绪。他会倚在妈妈的臂弯,在妈妈的怀抱里好好哭一场,没有妈妈的安慰,这个关卡他过不去。
你什么时候看见小婴儿自己去一边哭、不要人安慰的?没有。
但是,当孩子长大(3岁以后),他就开始逐渐掌握自我安慰的技巧了。难过了、委屈了、他会先尝试自己哭一会儿,除非负面情绪大到hold不住了,他才会去找妈妈处理。
你见过孩子每一次的自己哭泣、拒绝妈妈安慰”,都是孩子正在练功。
就和小鸟练习扇动翅膀,将来靠自己飞上天空、就像小长颈鹿弯腰叉开腿,学会在泥塘里喝水一样没什么不同。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历练。
(毛豆爸看到这里恍然大悟说:我的理解是,就像是孩子在结婚之前多多恋爱几次,恋爱的经验值越高,恋爱的情商就越高,将来就越会处理异性相处的问题。不就是过关打怪攒经验值嘛!)
还有一个很类似的例子是,我们园里有几个4岁才入园的孩子。初入园的分离焦虑比3岁初入园的孩子要好很多,基本上自己哭几声,也就没事儿了。这说明4岁的孩子自我安慰能力比3岁的孩子强很多。
没啥可说的,都是这短短一年内,多哭几次练出来的!

孩子练习自我安慰”时,妈妈应该怎么办?
在目睹了小G因为蝴蝶豆沙包”惨案而哭闹不休后,园长在中午专门开了个培训会,说说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对待孩子。
我说:我倒不担心小G,人家自己攒情商呢。我担心小G的妈妈。一脸失望的瘫坐在哪里,她觉得自己一定是做错了什么,才导致孩子不来找她。”
园长笑起来,说起她执教过程中的一桩趣事:有个妈妈走和小G妈妈相反的极端。这位妈妈脾气很大,一看孩子哭的时候不但不找她,还把她往外推,顿时气得拂袖而去,嘴里念着:好好好,你不找我正好,老娘走人了!”
我们问:结果呢?当妈妈走了,孩子还能学会自我安慰的技能吗?”
园长笑说:孩子的余光一瞥见妈妈走了,顿时急的大哭起来。别说练习自我安慰了,连鞋都来不及穿就去找妈妈了。孩子哭的更凶了。”
我们边笑边叹气:这位妈妈真是的,这脾气爆的,连孩子练习自我安慰的机会都给破坏了。
今天在这篇文章里,我就把几个实操注意事项说给妈妈们听:
1. 当孩子哭时推开你,你千万不要霸王硬上弓。
别觉得孩子一定需要你的拥抱和保护,硬是把孩子抱在怀里。 你没有那么重要。
而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会越来越不重要
2. 妈妈的自我修养是:找一旮旯,蹲着去。但确保你在孩子肉眼可及的范围内。
孩子在处理情绪的过程,是个十分需要安全感的节骨眼。孩子需要一抬眼能看得见你,才能把自我安慰”的过程进行到底。
3. 你就高高兴兴的在旮旯里猫着。别催,别着急,就安安心心等他哭完。
这种情况有时候持续2分钟,有时候能持续半小时。耐心,是妈妈的基本功。
哭的结果会有2种:
如果孩子要处理的情绪太大了,他自己处理不了了,他会转身来找你,你就继续安慰他;
如果孩子已经把情绪处理的很好,基本只剩抽噎几声了,他也会来找你,高高兴兴、平平静静的抱着你,你顺势夸一夸他:我看见你刚才处理了你的负面情绪,你处理的很好,我觉得你又长大了。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让我自己哭吧,不必安慰!
让孩子自己哭一会儿,这是孩子心智成熟的必经过程!

来自毛豆妈 益智学堂,版权归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