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我市重点规划图 南充市十二五交通规划

山西省太原市未来5年规划图

 十年后的太原会是什么样子?想必每个太原市民都想知道。虽然我们不能穿越时空去看看,但通过《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纲要(征求意见稿),已可初窥未来省城的形体轮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合体的规划。现行的《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10)》于1994年开始修订,2000年正式开始实施,七年多来,为城市建设发展与合理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太原市城市交通、环境等方面压力增大,现行总体规划与城市和谐发展的要求日益不相适应。由此,《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于去年5月正式启动编制前的调研和勘探。经过规划部门的辛勤努力,截至目前,规划方案纲要(征求意见稿)已经过了社会公示、专家论证等多道程序,并在专家、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中不断改进、完善。   目前,太原市城市发展的总体定位是:“山西省省会、承东启西的区域中心城市、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华夏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方案围绕这一定位,为太原市未来勾勒出新的发展前景。   主城:脱胎换骨换新颜   在太原市未来的双城中,主城位于东、西山之间,汾河两岸,北至二电厂、南至晋阳湖。主城将推动老城中心的职能向外疏解,优化城北、河西地区的人居环境,引导城南地区有序开发,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   老城及其周边地区通过职能疏解,成为展现太原历史风貌的核心地区。规划中,省、市行政机构将逐步外迁,腾出的地区严格控制新开发强度,增加绿地和开放空间。对现有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街区,实行严格的保护,并加强老城整体格局和风貌的保护。在同蒲铁路以东地区,疏通双塔北路等道路,加强环境整治;搬迁烈士陵园,整治双塔周边环境,形成面向东山的楔形绿地。改造北部的胜利街地区,结合生态走廊建设,优化人居环境。   在省城城北地区,实施生态环境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完善服务设施,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推动太钢污染性生产环节外迁,逐步搬迁军工企业,进行生态修复。河西地区完善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形成与河东地区融为一体的城市型地区。搬迁煤气化、狮头水泥、太化等污染企业,推动太重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减少污染。城市南部地区以长风地区为核心,整合各个重点地区和重大项目,形成主城内的现代商业和省级行政中心。此外,通过置换太行仪表厂等产业用地,构筑长风街商业、行政轴,衔接河西的长风文化商务区;推动高新区的城市化改造,加强与山西大学等的联系;结合新客站建设商业中心。   新城:辟出一片新天地   新城位于汾河东岸,南外环改造的快速路以南,南至榆次老城至晋祠的快速路,东至市区行政区界。新城以现在的小店镇、经济区、教育园区为基础,推动机场搬迁,加强区域生产服务职能的培育。   机场搬迁后,在武宿建设新城中心,培育金融、贸易、咨询、中介等生产性服务职能,同时积极吸引企业总部或区域性分支机构入驻,打造总部经济,并在其南侧为省级行政职能的外迁预留空间,将新城中心建设为区域性的政治、经济决策中心。   在小店区政府周边地区,要优化和提升经济区产业结构,控制规模,完善服务职能;调整高速路,优化滨河地区环境。小店区南部,临河建设区域性旅游服务中心和奥体中心,结合河西的文化产业园,打造城市南部的文体中心区,同时加快教育园区的建设。   双区:南北竖起两屏障   双区是指晋阳文化生态区和北部生态屏障区。   晋阳文化生态区位于汾河西岸,北至南中环街,南至晋祠。晋阳文化生态区的建设将利用晋阳古城、晋祠、天龙山、晋阳湖等自然和人文资源,以保护环境、恢复生态为主,适度发展旅游业,构建生态、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地区。其中,重点保护晋阳古城,禁止保护区内的开发建设。通过整治晋祠周边环境,组织旅游线路,优化旅游环境。一并进行的还包括:搬迁太化,进行生态恢复;加快一电厂技术改造,减少污染排放;治理晋阳湖,达到景观用水标准;在晋阳湖以北、南内环街以南建设休闲、度假设施;在晋阳古城以东的滨河地区建设文化产业园;保护农田和自然村落景观。

我市重点规划图

唐山空港新城规划图

唐山的空港城是在与军用机场合用的情况下,建立起各种服务配套体系的建筑群,地点在唐山的西北方(三女河),谷歌卫星地图上可查。有的项目已经开工了。具体规划可到位于西北井的唐山城市规划展览馆去看一看。
现在已经开工的津秦快速客运专线,北京至唐山的城际快速铁路(有望今年10.1前开工),张(家口)--曹(妃甸)铁路也在积极准备开工。

我市重点规划图

南充市十二五交通规划

日前,南充市已初步制订出了从今年到“十二五”末8年间的交通建设规划:以加速构建川东北区域交通枢纽为目标,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二级路网为支撑、农村公路为基础、高等级航道为补充,畅通周边、连接城乡的水陆交通网络。

  1、目标:“十二五”县县通高速。根据规划,到“十一五”末,我市将实现乡乡通油路或水泥路。全市每一个村都要通公路,其中要有50%的村道通油路或水泥路。在二级路网建设方面,将加大对烂路和危病桥的整治力度,提升通达通畅的保障能力。到“十二五”末,全市交通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有望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二级路网的路面将实现高级化,嘉陵江航道将建成高等级航道。今后3年,我市将重点抓好高速公路建设,二级路网和高等级航道的提质上档,以及农村公路的扩面增量、车站港口的综合配套等。

  2、举措:每年开工一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建设,已建成成南、南广、绕城高速公路,南渝高速公路今年10月有望实现初通。在此4条高速公路的基础上,从今年到2010年,将每年开工建设一条高速公路,其中今年开工广元至南充高速公路;2009年开工南充至巴中高速公路;2010年开工南充至万州高速公路。待这3条高速公路建成投用后,南充有望比规划时间提前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二级路网的建设重点放在对国、省道危病桥和烂路的整治上。农村公路建设,将抓住国家给予乡道每公里补助40万元、村道每公里补助10万元的空前大好政策机遇,对纳入“十一五”规划还剩下的974公里乡道、5277公里村道开展建设,全市力争提前一年完成通乡油路建设任务,力争绝大多数县(市、区)提前一年完成通村公路建设任务。“十二五”期间,着力完善农村公路互联、互通。嘉陵江流经南充300多公里,国家已将嘉陵江纳入高等级航道网进行规划和建设,“十二五”全面建成国家四级航道。

  3、配套:网络化布局车站码头港口。按规划,3年内将完成县级客运站建设。与此同时,新建乡镇客运站47个,简易站33个,达到50%的乡镇建有客运站。建招呼站和候车亭2900个,覆盖60%的行政村。沿嘉陵江的南充、蓬安、仪陇、南部和阆中,将分别建设港口,计划“十一五”完成规划论证、立项报批等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全面启动建设。此外,建成乡镇客渡(货)码头45座。

我市重点规划图

潍坊市总体规划是怎样的

于2005年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今年4月份,启动了相关资料的全面修改和更新工作,并达到了住建部规定的报批条件。潍坊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为我市市域范围,面积为1585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包括潍城区、奎文区、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寒亭城区、坊子城区。规划到2020年我市中心城市人口规模175万人,用地面积将达192.5平方公里。该规划紧密结合蓝黄两大国家发展战略实施和转方式调结构新要求,确立了“一主、五副、两翼”的城镇空间结构重点,打造半小时都市圈;提出“向北跨越、挺进滨海”的发展战略,培植中心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形成“两纵一横”的城市绿化带,打造北方水网城市,建设生态宜居潍坊;构建主干路和快速路组成的“一环、五纵、七横”的城市道路主体骨架,结合半岛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半小时都市圈城市轻轨系统;设计“一城”、“四片”的城市用地布局,其中“一城”包括长松、北海、核心、东南和出口加工五个组团,“四片”为凤凰、浞河、圩河和符山四个片区。

合肥市工业区规划图空间布局是怎样的?

合肥市工业区规划图(合肥市近期建设规划图(2006-2010)) 根据《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合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规定合肥市工业区规划如下:合肥市工业区近期发展重点:立足工业产业基础和优势,按照产业集聚、规模扩张、技术进步和国际合作的要求,重点发展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橡胶轮胎、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生物技术及新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8大重点产业。合肥市工业区规划近期工业布局:积极构建市、县联动的“5大工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西部工业组团: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蜀山经济开发区等为主体,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西南部工业组团:以经济技术开发区、桃花工业区、包河工业区为主体,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技术含量较高的相关产业。北部工业组团:发展庐阳工业区,重点发展现代印刷、电力设备、建材、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强与长丰县双凤经济开发区相协调。东北工业组团:以瑶海经济开发区为主体,重点发展物流、服装、电缆、建材及相关配套产业。东部工业组团:发展肥东经济开发区(龙岗),重点发展家用电器及配套、化工、冶金、轻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沈阳市未来五年规划图或者介绍,有人知道吗

辽中县已申请撤县设近海新区,然后开发沈西工业走廊,沈北新区是国家重点开发项目,不过未来几年,中心区南移仍是重点,加快市中心向浑南新区过渡

谁知道西安泾渭新区的规划图?

泾渭新区总体规划   位于渭河以北,西咸北环线以南,西到老咸宋公路,东至西咸分界线,规划总面积305平方公里,全部为咸阳用地。   该区中间地带为五陵塬保护区,四周有较大的开发建设空间。重点按照空港产业园、历史文化聚集区、现代产业聚集区三大功能区进行打造,建成西部最大的临空产业园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秦汉历史文化集聚区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70亿元。

青岛未来五年经济规划

2010年青岛经济发展规划“亮剑” ■总投资2870亿元的240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内全开工■启动服务业“百项工程”■协调推进“十绿工程”■促进市南市北四方李沧胶州开发区等环湾区域规划建设■启动半岛国际机场规划 金融危机的“阴霾”犹在,2010年岛城经济发展将剑指何方?我市一个又一个发展规划正式“亮剑”!昨日,市政府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召开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围绕“转方式、 调结构”研究部署2010年发展和改革工作任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书坚参加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副市长杨宜新主持会议。王书坚指出,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全市上下全力以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受住考验并实现重大突破的一年,今年我市将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 关键词 重点项目建设 今年完成投资750亿元以上 昨日,记者从青岛市发改委2010年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中获悉,今年全面推进总投资2870亿元的240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内力争全部开工、70个竣工,完成投资750亿元以上。落实市财力投融资154亿元,继续争取扩大内需新增中央投资,集中保障在建和收尾项目资金尽快到位。实行重点项目联动机制,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和重点发展领域用地,落实新上重点项目建设条件和资金需求,促进总投资1939亿元的74个重点前期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同时,力争全市GDP增长11%左右,为“后危机”时代做好扩内需保增长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