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对于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衡量优劣的标准并不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孩子准备入学一般在6岁左右,在这一时期,孩子的身体智力等各方面都迅速发展。有关科学家的脑电图研究表明,在孩子4-20岁之间的成长过程中,脑发育并不匀速。其中,有两个显著加速期,一个重要的加速期就是五六岁之间。孩子到了五六岁时,就要结束自由自在的活动,将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学会在许多方面约束自己。从这时起,孩子就要开始学习适应学校的生活了。

对于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衡量优劣的标准并不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衡量优劣的标准并不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注意力、自制力、独立性和好习惯等。有些家长只看到孩子学习成绩还可以,就常常会忽略孩子性格、学习能力上的问题:如胆小、爱哭、吃手、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或不爱写作业、粗心大意等等。在孩子八九岁时,这些问题就会更突出地表现出来了,如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情绪不稳定等等。所以,家长和老师在孩子6岁左右就要注意孩子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中就包括孩子逆反心理的问题。对于一个刚刚进入校园的孩子来说,强烈的逆反心理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必然会在他们与家长、教师之间筑起一道厚厚的心墙”。

家长应该注意,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孩子会产生一种与常态性质相反的心理、言行逆向反应。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在孩子当中尤为突出的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为:对大家都积极倡导的东西,孩子却表现出冷漠、排斥,而积极、热情地去肯定和支持大家都反对的事物。孩子小的时候,家长都盼着孩子早一点长大,但是,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了,父母的烦恼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反而渐渐增强了。家长总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听父母的话,越难管教。孩子也觉得委屈,因为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常常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在心中会出现所谓的逆反心理”。

家长

一提到逆反心理,家长就会有一种对抗情绪,觉得逆反心理是一种病态心理,不正常、不健康的心理。因为家长常常发现孩子长大以后,不再是以前的乖宝宝了。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家长说什么他们就偏不做什么。有时候家长刚要说话他就非常烦、非常生气,不愿意听家长的话,甚至还和家长对着干。这类情况大多是孩子的逆反心理的结果。所以,家长对逆反心理”这个东西有一种恐惧的心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逆反心理是人适应外在环境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机能。

家庭教育

让我们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孩子逆反心理?在心理学中,孩子逆反心理指的是孩子对待自己身边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的思维模式、观念定势以及特定的教育情景,而产生的与教育者的要求相对立、背离的对立情绪、行为。其实,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进入小学的小孩子在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里,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向心理倾向。身为教育者的家长对于这种逆向心理倾向应该给与充分重视,但也应该明白并不是所有的逆反心理倾向都会导致不健康的心理,或者会导致危险的结果发生。对这种心理倾向我们要辩证的区别对待。

潘多拉

但是,作为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少一些逆反心理,多一些乖顺服从,其实,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可以避免和减少的,只要家长能够做到措施得当,就可以防止孩子逆反心理的发生。但是,当孩子已经生成了逆反心理以后,家长也要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来减轻这种逆反心理的副作用,以便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潘多拉

家长要争取的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就要先找出孩子逆反心理的原因所在。一般认为,进人小学年龄段的孩子的逆反心理有如下的原因:孩子说:我想了解那个被禁的世界。”心理学家早就告诉过我们,什么东西越是被严行禁止,人们对它的好奇心就会越强烈,这是人类天生的心理。越是被社会规范所不容的事情,人们就越是想尝试一下,人们会对被禁止的行为产生更强烈的向往。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当一种行为被禁止,人们会认为自己行动的自由被束缚了,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便会以各种手段谋求被禁止的自由的恢复,越严加禁止,反作用也越大。

家长

希腊神话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宇宙之神宙斯的魔盒中藏着人间的不幸和灾难,宙斯曾经严厉地对自己的侍女潘多拉说,禁止她打开他的魔盒偷看,否则会有不幸发生。但是正是因为这道禁令,潘多拉的好奇心越发的强烈,终于有一天,好奇心驱使着她偷偷地打开了宙斯的魔盒,结果一切灾难和不幸都从魔盒中涌出来,降到了人间。潘多拉探究秘密的强烈欲望正是被宙斯严厉的禁止激发的。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因为对孩子抱着沉重的期望和担心,经常会使用禁止”的武器,其实正是这些在诱惑孩子做解禁的努力。例如:小学生的早恋”现象就是这样,当家长对孩子的异性交往表现得过于敏感和苛求,导致孩子对此产生了好奇,反而跃跃欲试。

家长

学习成绩是惟一重要的吗?

在家庭教育中,对待父母的劝导、说教,孩子常常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或探究未知事物的强烈欲望,以反向的态度和行为来反对。可以这样说: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的是家长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所以要想改变孩子的逆反心理状态,首先应该改变的恰好不是我们的孩子而是我们家长自己。

学习

点点读小学三年级,很调皮,而且成绩一直不太好,一想起他来,父母就头疼。妈妈在找孩子的班主任了解情况时,竟然当着孩子的面说:他有什么能让我欣赏的地方,我实在不知道!”其实,妈妈对点点要求是很高的,每个周末,妈妈都会带他去各种培训班上课。可是就这样学了很久,点点的成绩还是没有一点长进。妈妈强迫点点学习,反而让点点产生了厌学情绪,后来甚至产生了严重的精神问题。事实证明,每年到各医院精神科就医的学生,大多数是因为学习成绩的问题。

逆反心理

其实惹祸的就是只重成绩”。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或者因文革”等多种原因没有能够上大学,就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子女身上,他们希望子女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希望孩子考高分,入重点,到大学深造。而且,当前下岗工人多,就业难,劳动用人制度方面存在着惟学历”现象,使家长产生了上大学就捧上了金饭碗”的错误想法。

学习

好孩子的标准并不仅仅在于学习成绩,还包括孩子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等。成绩好的孩子,长大后不一定就可以适应社会,而成绩不好也并不意味着将来就不能够成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