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常见的现象:当第一次知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第一反映是补课!”;特别是一年级的家长最为迫切;
当第二次家长知道孩子成绩还是不好,就开始犯愁;
第三次知道孩子成绩不好,家长就会直抒疑虑:孩子补课了呀!怎么不见有进步呢?是不是孩子太笨了.......

我觉得很形象地道出了家长们的心声。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怎样才能揭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为什么人家是学霸,我们却是学渣?
其实,让孩子喜欢学习,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从认知心理学层面来讲,是有方法可依,有技可寻的。我们要从认知上了解学习。
★ 01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很多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倾向于不思考,自动化的过程。我们掌握任何一个新事物,从不会到熟练的过程就是大脑开启自动化模式的一个过程,大脑不喜欢思考,它更倾向于直接提取信息更换。

孩子是否喜欢学校,是否爱学习这件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体验不到愉悦感。
美国佛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思考,而成功的思考依赖于四个因素:背景知识,个人经验,逻辑推理及较好的记忆力。任何一个因素不充分,都会影响思考。
举个列子,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自己学会开车的这个经历,刚开始的时候,会特别在意在意踩油门的力度,打方向盘的幅度,这是在思考,一旦学会之后呢,就不用思考了,大脑已经形成了自动驾驶”了。
因为这些操作已经存放在我们的记忆里,内化成了我们的习惯。

所以,如果孩子如果一开始就接触了太难的难题,就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及信心,自然不喜欢学习。
总之,一句话没有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只有不在状态的大脑。
★02
认知大脑学习背后的工作原理后,那么,我们就可从这些方面轻松搞定孩子的学习,让孩子爱上学习。
01.为孩子提供难度适宜的环境。
经常听家长抱怨:一道题讲了八遍,为什么还不会?
其实,孩子没有那么高的认知能力,你讲100遍也是没有用的,除了打击孩子信心,没有任何效果。
在辅导孩子学习时,要尊重孩子的认知局限和个体间的认知差异。
给孩子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不要让孩子的自信心因挫折而脆弱。
02、注重孩子背景知识的积累。
事实性的知识先于技能。当孩子遇到问题,首先调动的是自己储备的已有知识,比如一些概念知识的记忆。
知识积累非常重要,有人这样比喻:知识的积累就好比存钱一样重要,没有钱,不能生存,没有背景知识,思考不可能发生。
同理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让孩子理解,首先需要孩子脑子里有东西。
举个例子:孩子的老师给孩子布置了一项作业:回家观看大阅兵,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回来儿子就问我妈妈:什么是大阅兵,是好的吗?是很厉害吗?
孩子脑子里就没有阅兵”这个知识概念,那更谈不上如何观看来谈感想了。
可以说,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首先得让孩子脑子里有东西,孩子才有可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比如就拿成人来说,遇到同样的问题,有人脑子里装的是一座图书馆,能够提出精辟的见解,举一反三,而你却不行,因为脑子只有几块碎石头,这就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
那些经常陪孩子读书学习的家庭,在学习方面会比其他孩子更有优势,聚沙成塔,罗马绝不是一天建成的,优秀的孩子绝不是突然就变得优秀的。

为什么会有三年级”效应这种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子积累的背景知识差异,学习越深入,越需要调动的的背景知识越多。
所以丰富孩子的背景知识很重要,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单凭课本上那些知识是远远不够,多一种知识,就会多一个看待问题的角度和解决办法。
03.让孩子喜欢学习,激发孩子学习动力丰富孩子的背景知识。
知识获取除了老师课堂的教授,也可以是偶然的,也就是说除了集中学习,把孩子暴露在某种环境下,也可以学习到知识,且这种获取方式更具优势。比如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旅游。
我们经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想让孩子学习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带孩子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带孩子去历史遗址旅游,这些都能增长孩子的历史件事知识。相反,看电视,动画片对孩子是最没有帮助的。
知识的获取是随时随地的,而不只是课堂上。
04.让孩子记住重复出现的概念、每个学科的常识性知识。当我们遇到问题,求助记忆是第一个手段。
人的记忆空间有限,不可能让孩子什么都去记,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
那么,哪些知识更需要强记?认知科学有明确的结论:
学生必须知道那些重复出现的概念、每个学科的常识性知识。

关于这些知识,即使学习不是很深入,只是一些浅知识,也是好的,浅知识也比没知识好。
吴军老师在《见识》一书中也谈到:凡事从0分做到50分都是靠常识,没有基础的知识作为基础,一切都是虚妄。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让孩子记住学科的常识性知识非常的重要。
就拿算数来说:
孩子需要识记的是:10加几等于10几,例如:10+1=11 10+2=12.....
还有像这些重复性的数字相加:1+1=2 2+2=4 3+3=6....... 记住这些,对孩子计算20以内的数学是很有帮助的。

当遇到常识性的问题,就不用在花脑子去思考,直接调来用就行,这是符合大脑的运作原理的。
我们背乘法口诀,也因为记住它能让我们脑子更省力,更有效率去完成更重要的事,让学习这件事是保持愉悦感的。
其次,如何才能让孩子记住,培养孩子科学的记忆法
关于记忆力的培养市面上有很多畅销书,如何科学的记忆,但归根到底:
记忆是思想的残留,孩子学习的内容需要有意思,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也能记忆。
比如刚开始教孩子学习算数,如何让孩子知道1+?=2,对于刚开始接触数学的孩子来说,知道1+1=2容易,但很难反映出1+?这个概念。若给他讲,他会觉得枯燥无味,无法理解。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融入到孩子的生活,去超市买水果的时候,你拿一个水果问孩子,妈妈要买2个苹果,我现在拿了一个苹果,你还要那几个苹果,才是2个苹果呢?
孩子马上就能记住,当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孩子大脑就会自然的反映这个场景,记住这个算法。记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记得更牢固。
05.激发孩子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最后一点是大量练习。
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写作业困难,是因为他们练习太少,不熟悉,但经过大量的练习,在不熟悉的东西都能大量的掌握,孩子更具信心。

一年级儿子班的数学老师是个经验丰富拥有30多年的数学老师,她常了这说样的一句话:数学最重要的就是思考和练习。一年级,每天至少得练习50到口算题,计算能力才有可能提升,而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计算的能力。
不论是天才还是学霸,他们的成功很大部分都是大量练习的结果。经过大量的练习,孩子的能力表现会达到一定可接受”水平。
通过以上几步我们能快速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越能成功地思考,越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这世界上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只有不在状态 的大脑。
每个问题孩子行为背后,都藏着一个待我们发现的成长秘密。关于孩子成长的烦恼和问题,欢迎@时光小兜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练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