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现在提倡要讲信用,言必信,行必果。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承诺都要履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看一下,《论语》,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
【指读】 与孩子一起,逐字认读。一般以2遍为宜,读第1遍时,用铅笔记下哪些字,孩子有认识上的困难。
在读第2遍时,有针对性地,多读一遍难认的字。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义”,就是宜,正当的意思,也是恰到好处的意思,不会过”,也不会不及”。复”的意思是践行诺言。自己说了的话,就一定要做到,这是信。但信有大信和小信。孔子认为,只有近于义的信才是大信,必须践行;不关义的信就是小信,可以破例。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恭”,是脸色谦恭,说话客气。客气当然好,但过分的客气,其实是肉麻,难免自取其辱,被人看不起。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因”就是因袭、继承,宗”,就是效法。亲”在这里通新”,创新的意思。文化的传承是活的,继往就是因”,既能继往,又能开来,才是灵活的、合格的,才值得效法。
【译文】有子说:与人约定守信,尽量合乎正当性,才要去遵守诺言待人谦恭,尽量合乎礼节,就能远离耻辱。继承过去的东西,尽量有所创新,这样才可以效法。”
【四问阅读】四问阅读”是巧乐阅读的特色,也是读书最重要的一环。家长朋友,要把重点放在这个环节,常常练习,提高孩子阅读能力。
1.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是什么意思?
2. 见义勇为”是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义”,就是应该做的事。看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3. 《庄子·盗跖篇》中,有一个叫尾生的年轻人,他跟一个姑娘约定在大桥下相会,结果因为下大雨,发大水了,他还是抱着桥柱子守在那里,最后被淹死了,这就是尾生抱柱”。你觉得尾生守信用的做法,对吗?
4. 如果有一种承诺是被逼迫下答应的,或者是被欺骗的情况下答应的,你觉得还应该遵守吗?
如果这些情况下还去遵守,这个承诺,是不近于义”的,有子说,这种诺言,是不需要就履行的。如果愚昧地去遵守承诺,就会给自己、给社会带来危害。
【熟读】再读三遍1. 跟读。家长读一句,孩子读一句。
2. 轮读。家长读第一句,孩子读第二句。
3. 通读。家长读一遍,孩子读一遍。
【诵读】跟孩子比赛,看看谁能先背诵。注意保护孩子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