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陶行知:家长每天6个“一分钟”,成为孩子最好的导师『缔途少年旅』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教育要从小做起,从生活点滴做起,让我们每天留出6个一分钟”,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尊重和引导,帮助孩子成长!

陶行知是近代史上伟大的教育家。郭沫若曾这样称赞他: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陶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今天,让我们从陶行知先生的语录中

寻找6个一分钟”,

多给孩子一些爱和关注,

教育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事业!

01

一分钟倾听

陶行知说: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不要总是父母说,孩子听,不要总以为孩子还小,他还不懂”。

其实,从孩子懂事起,就知道父母的喜怒哀乐。每天一分钟,换一个角度,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一下他们的呼声。这对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大有裨益。

用心倾听,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都懂!

02

一分钟示爱

陶行知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

爱与陪伴,是父母最应该给予孩子的。每天一分钟,跟孩子交流,多摸摸他的头,给他最温暖的拥抱,让他知道你是多么的爱他。

不要在公共场合骂孩子,别总是抱怨他的成绩,剥夺他的爱好... ...

爱孩子,请给他足够的爱和尊重。

03

一分钟参与

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努力发现你和孩子共同喜欢的事情,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孩子也想要探寻大人们的世界,并参与其中。

每天一分钟,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中,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多听取他的意见,并尽可能达到共识。当然,参与过程中,应尊重与引导并重,不能什么都顺着孩子。

04

一分钟赞美

陶行知的一位朋友,因为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狠狠揍了孩子一顿。

陶行知听闻说道: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他亲自到朋友家,带那个小孩到修表店,孩子十分兴奋,眼睛一眨不眨地看师傅修表。

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优点,不要从父母的角度看待孩子的优劣。

每天一分钟,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恰当的赞美。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打跑。

05

一分钟鼓励

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一次在武汉大学演讲,陶行知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和一把米。他按住公鸡的头,掰开嘴,大公鸡拼命挣扎,就是不肯吃米。陶先生松开手,自己后退几步,大公鸡就开始自己吃起米来。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别把孩子和邻居家的孩子做比较。教育就像喂鸡一样,把知识硬灌给孩子,他是不情愿学的。

每天一分钟鼓励孩子,使他充满自信,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06

一分钟矫正

每天一分钟,修正孩子生活中的不当行为,如欺负小朋友或者过分吝啬等。在矫正”中,首先应弄清孩子行为的原因,其次要讲究教育的方式。

一次,陶行知见一个男孩打同学,便阻止他并叫他到办公室。见到男孩,陶行知拿出一粒糖说:奖励你,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男孩不敢抬头。陶行知又拿出一粒糖:我阻止你,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迟疑的接过糖。陶先生接着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你很有正义感,再奖励你一颗糖。”

男孩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打人。”陶校长笑着说:你已认错了,再奖励你一块糖!”

和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不可忽视。天底下没有能随随便便成功的家长,让我们一起坚持每天6个一分钟”,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前阵子网上有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怎样才能过好这一生?

点赞最多的留言,是陈丹青对一位迷茫的年轻人说的话,他说:

你要从小事做起,一寸一寸救自己。”

很多时候,把握好当下,做好手边那些不起眼的事,才是最智慧的选择。

今天,木子给大家分享人民日报推荐的9件小事,做好了可以让我们受益一生。

01

早睡是一种习惯

前不久,朋友圈的女强人小艾去了一次医院。

她白天高强度工作,忙到深夜才下班,回家后,又舍不得睡去,就开始报复性熬夜。

有一回,她躺在床上打游戏,突然头晕眼胀,差点晕过去。吓得她第二天天还没亮,就跑去医院挂号。

而医生给她的建议却是:放下手机,早点睡觉。

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说:睡眠是对醒着时的苦恼的最佳治疗。”

给身体留一点小憩的时间,才能给生活留一份从容的姿态。

养成早睡的好习惯,上床后,就远离手机,闭上眼睛,就忘却所有繁杂。

睡好了下半夜,才能过好下半生。

从早睡开始,把自己照顾好,用饱满的热情去追求和享受想要的生活。

02

干净是一种修养

契诃夫曾说: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干净的,无论是面孔、衣裳,还是心灵、思想。”

诗人木心本是世家公子,但前半生命运不济,进了三次监狱。

白天,他被逼着写认罪书;

但到了晚上,他便在白纸上画黑色琴键,无声地弹奏莫扎特和肖邦。

无论生活多么不尽人意,他都保持微笑,腰板挺直,不见一丝怨怼,干净优雅。

干净,说到底其实是一种修养。

是你经历世事艰难后,依然能够以温柔宽和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这个世界。

人有净气,风度自来。

内心澄澈的人,才能保持一份清静,超脱于世俗的喧闹,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从今天起,坦坦荡荡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03

运动是一种力量

苏格拉底说过:

身体的健康因静止不动而破坏,因运动练习而长期保持。”

现在很多人,忙于工作、忙于家庭,穿梭在各个场合,拼了命地努力,却唯独忘记了照顾自己的身体。

哈佛大学讲师Tal曾指出,运动是最强劲的精神药物。

感觉压力过大,身体疲惫,或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妨走出家门,酣畅淋漓地跑个步,跳跳绳,踢个球。

运动不仅可以摆平内心的焦躁,更能够给自己一个全新的面貌。

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路迢迢,好好爱自己,丢什么都别丢了健康。

04

旅行是一种修行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旅行?”

底下有人回答道:因为旅行,可以为平凡的生活加点料,挽救日渐枯萎的心。”

生活里如果总是只有苟且,没有诗和远方,人就会感受到疲倦和艰辛。

所以,要走出去,去亲近大自然,感受黄昏,落日和晚风,体会自然的纯粹与美好。

旅行,不仅是一场治愈,更是一种修行。

路途中见到的风景,碰到的人,经历的事,都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不断增加你的见识和阅历。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走得太快的身体得以放松,你也会逐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05

阅读是一种回归

记得有位作家说过:

无论是驱赶迷茫,还是对抗平庸,读书都是最简单也最实用的方法。”

阅读是一种从外部世界回归精神生活的过程,不仅开阔眼界,更能丰富内心。

捧一本书在手,繁杂的世界及其喧闹便被抛在脑后。

好的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把一代代前人的智慧传递给你。

也许阅读不会立马帮你解决当下的难题。

但那些你读过的书,终将融进你的骨子里,增长你的智慧,提升你的格局,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趣的人。

06

做饭是一种态度

最会做文章的吃货,当属苏东坡,东坡肉”流传至今。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可诗词文章中却无半分忧郁悲观,反而充满了旷达乐观。

这其实与他的爱吃、会吃且善于制作美食不无关系。

有研究发现:做饭能降低焦虑和烦躁的情绪,还可以增强自信、增加幸福感。

学会做饭,就学会了谋生,也就学会了谋爱。

闲暇的时候,试着做几顿饭。在翻炒中体验生活的温度,在糖醋中感受人生的甜蜜。

花一点时间和心思,倾注一些耐心和温柔,用双手为生活增添一道色彩。

07

攒钱是一种底气

豆瓣上有个丧心病狂”的存钱小组,这个小组的主题就是极致攒钱。

有人晒自己一个月200块钱的买菜清单;有人通过记账表格来统筹日常开支;

还有人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副业兼职。

很认同一句话:

一笔存款,并不能让你实现财富自由,更不能助你走上人生巅峰。

但是,当意外到来之时,没有存款,连命都很难保住。

攒钱是一个人最大的底气,有多少存款,就有多少抵抗风险的能力。

所以,没事别冲动消费,尽可能的省钱、存钱。

你会发现:花钱很爽,但存钱更爽。

08

独处是一种境界

在巴厘岛,有个节日叫寂息节”。

节日期间,人们不外出,不社交,只是静静地待在家中,审视自我,净化心灵。

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于觥筹交错,向往灯红酒绿。

但一个人群居得太久,最容易忽视内心,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也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

偶尔静下心来,与自己独处,反而能让我们找回内在的力量,回到最本真的生活。

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这种境界,唯有独处时才能抵达。”

走得太久太远了,不妨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09

分享是一种智慧

有句话说得好:

计较是小聪明,分享才是大智慧。”

很多人怕吃亏,总想着占别人便宜,结果往往得到一棵树,却失去一片森林;得到一滴水,却失去整片汪洋。

层次越低的人,越守着自己那点利益不放;而层次高的人,明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更愿意付出和分享。

在某种意义上,分享也是一种长远投资”,你肯为别人付出,别人才会为你付出。

人心毕竟是相互的,愿意给予的人,人缘都不会差,遇事有人帮,摔倒有人扶。

而吝啬的人,没人愿意靠近,有难众人躲,求助无人应。

学会分享和给予,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威廉·詹姆斯曾说过: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比起达成一个远大的目标,其实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专注于眼前的点滴。

罗马非一日建成,人也不是一天就能变强大,迷茫的时候,不妨就从细微之处开始做起。

愿这9件小事,可以帮你活出更加美好灿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