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给孩子讲道理不听,以游戏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输道理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可快乐教育,尤其是一些90后父母。与其逼迫孩子学习,让孩子在家长施加的压力下被迫前行。

不如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前进。孩子既玩得开心,同时又学习了新知识,简直两全其美。我们常见的家庭教育方式就是父母拿着鞭子”在孩子身后鞭策着。

孩子本来不爱学习或者不想学习,但是迫于父母的威严不得不学习。孩子小时候还能被家长的三言两语吓唬住,但是一旦孩子长大,父母就管不住孩子了。

很多父母明显对有自己独立想法的孩子管教感到有心无力,因为不管家长说什么孩子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孩子一直是被动学习的,他们内心是不认可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

但是以前他们没有能力去反抗,所以必须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不情不愿的状态下,孩子自然是不能真正学进取东西的。学习效果不理想,父母的管教则会变本加厉变得更加严格。

等到孩子长大后,可以挣脱父母施加的那种束缚后,他们就会彻底随心放飞自我。所以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小时候明明很听话,但是长大后就很叛逆。

现在是脑力社会,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动脑能力,从小会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去玩一些有利于开发大脑智力的游戏。比如乐高这种需要动脑去拼接才能完成作品的玩具。

所以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买一大堆乐高放在家里锻炼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现在也讲究父母陪同式成长,过去孩子们都是被散养长大的。家长们都忙于生计,根本没有时间陪同孩子一起游戏。

但是现代的教育方式要求家长不管再忙都要抽出点时间来和孩子相处,家长的陪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不可缺的,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很多家长都会借着跟孩子一起游戏的机会来达到陪伴孩子的目的。

但是这个过程也并非如家长想象中那样美好,往往就是家长看到孩子随意发挥时,会忍不住纠正他们。但是孩子们对于家长的指导往往是不屑一顾的,他们会坚持自己的想法。

家长们觉得自己是在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殊不知无形中又变成了家长教孩子怎么玩游戏。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是要求家长成为孩子的朋友,以平等的心态与孩子相处。

但是家长们根本做不到,动不动就开始指导起来,两人的角色还是父母与孩子而不是朋友与朋友。这样的指导对孩子来说是不起作用的,还会让孩子跟父母反着来。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就连小小的亲子游戏也蕴含大大的道理。如果不掌握教育的技巧,那么不管家长们如何使劲教育,效果都不尽人意。

那么怎样让孩子在玩中学习

第一、家长稍安勿躁,先看看孩子自己是怎么玩的

有些家长不懂得教育方式,一上来就跟孩子一起玩,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家长陪玩的目的是希望能发现孩子目前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孩子学会道理。

那观察才是家长陪玩的正确打开放式,家长应该先看看孩子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是怎么玩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观察的这个过程能很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

家长可以看到孩子的优点,同时也能清楚发现孩子的缺点。孩子可以做到哪一步,孩子做到哪有困难,这家长都能很清晰地知。了解孩子的大致情况,家长才能知道应该从哪一步开始着手。

第二、跟孩子一样玩

如果说家长已经进行了观察孩子这第一步,那么第二步就可以动手和孩子一起玩。注意,玩也是有讲究的,要跟孩子一样玩。孩子喜欢啥,家长就跟着做什么。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孩子发出一个讯号,爸爸妈妈在和你做一样的事情。这样就可以让孩子产生认同感,把爸爸妈妈拉入他的阵营。

得到孩子的认可了,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相反,如果从一开始家长就站在孩子的对立面,不管家长说啥孩子都不会听的。而且家长说多了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第三、在和孩子游戏中潜移默化传输道理

孩子不喜欢父母一味空说大道理,家长们以为孩子能理解自己如此的苦口婆心,其实孩子压根听不懂。要想让孩子真正吸收,就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

借助其他的东西来达到教给孩子新技能的目的其实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家长们都可以尝试一下。比如,家长在和孩子一起玩乐高的时候就可以这样做。

孩子想拼一个东西,可以怎么也拼不成功。家长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去完成,如果最后还是拼不成功怎么办?家长不妨说,我们可以尝试下别的人物,不是你的方法不对而是这些积木不适合拼你想要的那个人物。

西蒙成长记寄语:

不仅孩子要学会变通,家长也要知道换种方法来教育孩子。家长要想能教育好孩子,得先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家长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和孩子相处时要记得用平等的态度。家长总是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孩子们不懂事很幼稚。其实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孩子反而会让家长学习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