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亲子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哪个专业适合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心理咨询

展开全部


您可以和女儿商量,一起接受心理治疗。
造成她从挺乖到现在的行为问题,一定是有背后的原因的。这个原因需要通过谈话和分析进行探寻,然后和家长一起,逐步帮助她解决目前的问题。

亲子心理健康教育

孩子心理该怎么教育?

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对于他心理的引导和教育主要从这几点比较合适: 1。给他营造的家庭环境很重要,包括家长的言传身教。不能老顺着孩子,要抓住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施教,不要老让他在敏感问题上缓冲而得不到你的指点/ 2。学会换位思考,孩子不愿意去寄宿,肯定是不习惯集体生活但这恰恰是他最需要的锻炼,为什么不能在这个时候鼓励他给他以自信和希望呢?所以要善于发现孩子优点或者从他的情绪反方向对他进行引导可能更刺激他新鲜和向上的动力/ 3。善于激发孩子的能动性,每天接送孩子的时候给他留些悬念,比如问他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处理的、大家在一起表现怎么样啊、适当的加进去你的感想和对他的表扬,让他感到好象有种使命感,必须坚持去幼儿园而且会观察发生的事向你汇报。这样不但锻炼了孩子的积极性和洞察力,也解决了情绪不正常的问题。

亲子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哪个专业适合亲子教育?

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都可以,报考之前看看你要报考的学校的导师的研究成果和作品,看看他的研究方向是不是你感兴趣的。
心理学与你的专业有相通的地方,都是与人打交道,而且都是研究人的,呵呵!报考师范类学校的研究生会更好些,比如北师大、首师大或其他师大。
现在有很多亲子培训学校,其实用的都是一些很简单的心理学原理,根据的大概都是发展心理学的知识,比如哪个年龄段应该注重哪方面的训练,亲子教育算是很初级的那种心理学知识。
你可以利用在校时间,去一些亲子培训班体验一下,也算是社会实践了。如果学校有心理学专业,去旁听一阵子看看你是否真的有兴趣。大二嘛,不用急,慢慢来。

亲子心理健康教育

怎样教育孩子的心理问题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和有效的教育引导,而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自然有助于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与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1、给孩子以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懂得: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做人。在孩子心目中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追求,因为崇高的理想具有鼓舞人们前进和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可使人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充满希望和信心。
2、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如自我气质的了解与完善,活泼开朗性格的塑造,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3、及时进行青春期性知识和性心理教育。如青春期性知识的掌握,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与交往,自尊与互尊教育等。
4、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通过孩子交往准则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辅导与训练,掌握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和技巧等。
5、积极健康的情感、意志、品格、品德心理的培养。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调节与控制,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树立自信心,对不良品德的预防与矫正等。
6、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注意力、记忆力、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关复习与遗忘规律的掌握,以及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等。使孩子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认识学习的价值,形成合适的动机水平,保持刻苦学习。

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7、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8、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9、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10、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

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健康心理如何培养

如何根据单亲家庭孩子的特点进行家庭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宜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策略:

一、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
研究表明,儿童从2岁起便能真切感受到家庭的气氛,不同的家庭气氛会使孩子在思想、态度和一般行为中作出不同的反应。如果孩子在家里感到愉快和安全,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就能得到良好发展;如果家里整天吵吵闹闹,孩子常常处于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就易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问题。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性格内向、恐惧、悲伤、焦虑、冷漠或攻击性强等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他们常常为一点小事大哭大闹,而且很难制止。这些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会出现偏差,轻者表现为胆怯、孤独、固执和不合群,重者会产生对别人的妒忌和仇恨等不良心理或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不良心态。因此单亲家庭要特别注意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以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孩子是无辜的,我们没有理由让他们感不到幸。这就要求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学会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使孩子不论在灿烂的阳光下,还是在急风暴雨里都能健康成长。

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父母是孩子塑造自我的镜子。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者母亲,要十分注意自身对孩子行为方式、心理状态以及性格特征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良的习性,如说谎、失言及不负责任等。不要根据自己的喜怒哀乐来对待孩子,否则,坏习惯的不良影响,往往会使一个好端端的孩子渐入歧途。
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经常带孩子去听听音乐会,看看书画展,和孩子一起做做有趣的游戏,等等,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孩子尽快地从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中走出来,逐渐养成开朗自信的性格。

三、让孩子学会承担家庭责任
不要因为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就格外地娇惯他,要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各种情况,必要时可请年龄稍大的孩子对家庭的重大事情一起参与决策等等。在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时候要多鼓励他们,从而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对家庭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使他们长大成人后能自觉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四、多为孩子创设人际交往的环境
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容易趋向内向和孤僻等特点,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多为孩子创设一些人际交往的机会,是一种良好的矫治方法。

五、让不抚养方多探望孩子或父母双方轮流抚养孩子,以利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都是必不可少的,单亲家庭要努力去满足孩子对这两种爱的渴望。让不抚养方多探望孩子或父母双方轮流抚养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小班幼儿家长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指导家长对幼儿认知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班幼儿健康的心理表现为他们是以好奇的眼光,快乐的心境去不断地接触周围世界,不断主动去适应生活的过程。但如果3-4岁幼儿经常表现出没有明显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不活泼好动,遇事默然视之,也就是达不到上述的一些认识发展指标,则可认为认识心理不够健康。对于这类幼儿,家长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幼儿认识的兴趣。1、保护好孩子的感觉生理器官:眼、鼻、耳、手、口等用丰富多样的方式训练器官的感受性,使其灵活敏捷如:用蜡笔与幼儿玩色;用筷子敲击各种器皿,让幼儿听音辨色;为幼儿自制各种拼图形的玩具,认识掌握图形;与幼儿一起唱歌、念儿歌做游戏,发展语言能力。2、正确启发孩子提问,积极回答孩子的提问,保护其求知欲。现在许多父母由于工作的繁忙,生活的紧张,有时会懒得回答孩子的问题,但正是由于这方面的疏忽,使孩子刚萌发的求知欲望被扼杀,也有一些孩子语言表达不够理想,所以提问也要父母循序渐进地培养。
二、指导家长对幼儿情感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为幼儿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使幼儿愉快,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活动,防止幼儿因之产生不愉快和厌恶的情绪。
2、父母在待人接物方面要做表率,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小班幼儿模仿性强,情绪容易感染,父母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道德情感的发展。

亲子关系心理咨询

朋友你好。从你自己的描述中说,家人对你管教比较严,而你自己13岁就在外边上学,离家也很早,一个月回一次家,和家人的沟通相处的时间也较短,而现在和家人处于一种矛盾的阶段,很渴望改变。从你的这些话里,不难看出,你认为你缺乏家庭的“关爱”,所以甚至于你的标题都用了“亲子”,侧面反映出你渴望家人对你亲近。
其实,血浓于水。或许每个家长对待子女的方式都不一样,有的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有的家长则喜欢子女自然成长,有的家长希望子女有出息,成龙成凤!每一种家庭模式下,都和家长自身对生活,对社会的认知不同而不同。但不管是何种异样,不变的却是亲情的“爱”!你不认同的关爱方式,家人却偏偏给你,这让你远离他们,甚至觉得感觉不到他们对你的爱。而做父母的内心也同样很受煎熬,因为他们给子女爱,但是子女却不领情。矛盾就越积越深!
而找到这个矛盾的根源却只是化解难题中最简单的开始,并不是一把一拧就开的钥匙!毕竟他们生活的时代,接受的信息,以及这么多年的生活方式,不可能简单就改变!你也毕竟22岁了,也有22年的生活经验了,两个不常在一个环境里生活的两代人,接受的观念,和期待的“爱”,以及对爱的理解肯定都是不同的!但是想化解就必须为之努力,找到矛盾的根源,就平心静气去和对方表达!家人不接受你的观点,只是因为在他们眼里,你是个孩子!他们没看到你的成长!试着先改变一下自己,不要太内向,什么感情都内敛起来,你不说,谁知道呢?但是也不要吵,因为你吵着说这就只能说明你是个孩子!先试着去表达你对他们的感谢,没有那个父母不会被子女子女真诚的感谢而感动的?!他们辛苦生活,管你很严,只是他们的爱,他们不求你真的汇报什么,但是你一句真诚的感谢,他们会真切得看到你的成长!经常得沟通,在沟通中表述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你对爱的理解,你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样的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亲情之间的矛盾,不要指望一下就化解!去改变你能改变的,然后坦然得去接受你不能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