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做父母最大的错就是仅凭有限的经验就去指点孩子的人生 做父母的不应该什么孩子的缺点和错误

朋友有一个叛逆性很强的儿子。智商很高。组织能力、活动能力为同年龄人中的翘楚,有独自组织一帮孩子参与大型户外活动获奖的记录。很有思想,许多事情都能说出自己的见解。刚读高一。痴迷电子游戏。学习成绩忽高忽低,只要他高兴,可以一骑绝尘,进入年级前列是轻而易举的事。但也很容易就掉到几百名开外。全凭兴致。朋友有点束手无策。耐心开导,总是被反诘得张口结舌,好几次恼羞成怒动用武力,效果更差。最大的感触就是现在的孩子真是很难管教。

因为做过老师,也喜欢教育研究,朋友除了大倒苦水外,也在多方寻找良策。作为旁观者,我感觉他用错了方向。在我的直觉中,最需要调整的可能是他自己。一个父亲陪伴孩子成长了多年,隔阂那么大,不能单单归结于现在的环境和孩子自身原因。强烈推荐他读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只有走近他才能影响他。而走近的前提必须懂他。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把愤怒与焦虑作为全书的主题。

做父母的不应该什么孩子的缺点和错误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重视,不仅是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通过第一人称以青少年的说话口吻叙述全书,更重要的是小说剖析了生活的实质。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外,还要有精神生活,而且在一个比较富裕的社会里,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做父母的不应该什么孩子的缺点和错误

主人公是16岁的中学生,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尔顿出身在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以便将来买辆凯迪拉克,而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 根本没心思用功读书,因而老是挨罚,到他第四次被开除时,他不敢回家。便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在电影院里百无聊赖地消磨时光,糊里糊涂地召了妓女,情不自禁的与虚荣的女友搂搂抱抱,与此同时,他的内心又十分苦闷,企图逃出虚伪的成人世界去寻找纯洁与真理的经历与感受。这种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之所以推荐阅读,只是希望朋友更好理解孩子成长的烦恼。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一段彷徨无措的时期,就难以体会到拥有梦想和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可贵,就不会为了梦想而全力以赴。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以尊重的态度接纳孩子的一切。摆脱成人的虚伪。平等地友善地相处,理解他,懂他,爱他。我们最大的错误莫过于仅凭自己有限的知识,仅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就企图指点他人的人生。这就是塞林格所说的:长大是每个人必经的溃烂。谁敢说我们的童年时代不曾有天真单纯的理想?尽管长大后的我们用幼稚愚蠢来形容它。

做父母的不应该什么孩子的缺点和错误

我这么说的原因,我觉得我们不应该用我们的眼光、价值观,生活态度去要求我们的孩子。回顾我们自己的路,看似在长大,却在经历着童心的失去。开始由生活选择理想,屈从于茶米油盐,把艺术供奉在灵台上。成为一个无趣的成年人。换一句话说,真的按照你的管教,塑成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人,你真的愿意吗?真心觉得很好吗?我们最大的理由就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未来,然而孩子心中的未来和我们心中的未来是完全不同的。在孩子那里,未来意味无穷无尽的可能,而在我们这里,未来是离现在并不远的地方的一个模糊的投影。也许我们的经验是对的,但是我们无法让孩子凭空跨越人生必须经历的阶段。

不过我也不敢建议朋友撒手不管。毕竟是人家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这个世界上仅有的几件无需怀疑的事情。最好的办法,还是成长自己,真心了解孩子,陪伴而不是教导。我说假如我们自身是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是一个有宽阔的知识背景的人;是一个有着正常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是一个能直面复杂严峻现实的人;是一个能辨别是非真伪能判断事物发展的趋势的人;是一个能从容应对突发情况的人;是一个从不附和别人的观点,总是独立思考保持理性客观态度的人。那么有我们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孩子又如何才能不优秀呢?当你自己真诚了,真实了,骨肉相连加耳濡目染,相信孩子会走在正确的路上。

朱自清在《沉默》一文中说: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言不在多,希言则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