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牙口好,胃口就好”,但是现在很多小孩一张开嘴看到的都是一口小黑牙,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特别常见,很多家长根本没有给孩子护理牙齿的意识,甚至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现在长的是乳牙,坏了没事儿,等长出新的牙齿就好了”等一些错误的观念。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关于牙齿的那些误区。

爸爸妈妈们会发现身边的很多宝宝都有蛀牙,却不以为意,认为蛀牙蛀的只是乳牙,等换牙了就好。事实上,孩子患龋齿的危害不亚于成人的龋齿,乳牙蛀了,轻则导致宝宝咀嚼功能变弱,不爱吃饭,长期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还会影响宝宝颌骨的发育,以及恒牙的生长和萌出,导致恒牙排列参差不齐。更可怕的是,一旦患有严重的龋齿,导致龋齿的致病菌——变形链球菌”有可能会进入血液,从而影响心肾功能。应该从宝宝长出第一颗牙时就开始做好口腔清洁护理,给宝宝养成清洁口腔的好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龋齿。

并不是只有糖果、巧克力容易引发蛀牙,任何含有糖或淀粉的食物在被细菌分解后,都会产生酸性物质侵害牙釉质,继而引起蛀牙。其实引发蛀牙最大的问题,不是这些食物里所含的糖和淀粉有多少,而是这些食物和牙齿接触的时间有多长。有些孩子不好好吃饭,大人几乎就是整天追着孩子喂吃的,边吃边玩,这样食物跟牙齿接触的时间就会很长,就容易患龋齿,所以每次吃完食物之后一定要让宝宝刷牙或者是漱口。

宝宝的牙齿出生就藏在牙龈下面,没有萌出,牙床也有一定的咀嚼能力。如果只让孩子吃糊糊,会让孩子错过锻炼咀嚼能力的关键时期,也可能影响吞咽能力,同时也不利于宝宝牙齿的发育,影响恒牙的长出。所以在辅食添加过程中应该按照辅食添加的原则去过渡: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辅食种类,由半固体食物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出牙早晚跟缺不缺钙没有必然联系,由于个体差异,每个孩子出牙的时间都不一样。乳牙的硬组织在孕4-6个月的时候就形成了,这期间牙胚发育已经基本完成,出生时乳牙已经在牙龈下边了,一般18个月之前出牙都算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