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常常有人说:孩子越大越不听话。小时候明明很乖巧懂事的,怎么长大了之后却是喜欢跟大人唱反调。你跟他说往东,他却偏要往西。父母常常因为这样而觉得自己一个头两个大。
重庆有一个八岁的小学生,被父母批评之后,选择了离家出走。因为他的整个暑假的时间都花在了玩上面,暑假作业都没有写完,所以他的爸爸把他狠狠批评了一顿,但是他却一气之下扛着自己的一袋衣服和枕头就离家出走了。
当民警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在离家20多公里处的地方了。
这个小孩子的举动瞬间在网上引起了许多家长们的共鸣,纷纷表示自己家的小孩也是不听父母的批评的,甚至有的时候也会有离家出走的念头。
那么作为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不听大人的批评呢?甚至有的孩子他宁愿离家出走也不愿意接受自己爸爸妈妈的批评?

很多父母都会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教育孩子,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做到,做不到的不要随便就答应。
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听话,都会随口答应孩子,但是到了需要实现的时候,又对孩子反了口。
"这个周末爸爸带你去动物园看老虎。"
可是到了周末你却对孩子说:"宝贝,我们下次再去吧!"
一直到了第三次的时候,孩子终于忍不住了:"每次都说要下一次,没有时间,等你有时间的话,我都不用你带了。"
所以父母的"言而有信"不仅是束缚孩子,更要束缚自己。

相信很多人在小时候都会经历的一件事,被自己的父母拿去跟邻居家的小孩子做比较。
"今天邻居家的小弟弟作文比赛得了第一名。""隔壁的姐姐数学竞赛拿了第二名。""这次期中考试,你们班那个小思,拿了全班第一,你考了多少分?"
这时候孩子会觉得自己的父母在打击自己,便会跟父母顶嘴。顶嘴不仅仅是因为孩子气自己的父母拿自己跟别人比,更是一种为自己申辩的方式。
再者,喜欢用霸道的口吻命令孩子
一些父母很喜欢用霸道的口吻命令自己的孩子去完成一些事情,但是孩子不得不做,但是作为父母的却是无法做到。
很多人会要求孩子九点之前就要睡觉,看电视不能超过半个小时;但是孩子睡了之后,自己看肥皂剧看到半夜三更,睡觉的时候还恋恋不舍。
很多人都会认为,孩子就要听父母的话,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不需要考虑孩子的感受,只会一味地霸道要求,粗暴执行。
最后,孩子顶嘴只是想要表达自己跟父母不一样的想法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觉得自己就是正确的,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甚至无所不能。但其实孩子长大了,就会有他们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父母有了不同的想法时,他们会觉得如果不能大声地喊出来,是没有什么威力的,所以在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都会选择用喊来表达。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家长们不懂得运用"建设性批评"来教育孩子,这样能够让孩子心悦诚服。

建设性批评,就是通过友好的方式提出合理的有逻辑的批评意见,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建设性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批评,而是要让对方能够得到良性的改善。
建设性批评有七个原则:具有战略性;维护对方自尊;发生在恰当的环境之中;要以进步为导向;互动式的方法;方式方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传递给对方有用的信息。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学会建设性批评很重要,不仅能够帮助父母教育孩子,还能够塑造孩子的未来。
就像你的父母在询问你他做的菜,"你觉得这道菜味道如何?"相比一句"我觉得味道不错"来说,他们更愿意听到的是"我觉得再加点盐的话可能会更棒!"
第一点,用客观描述代替主观评判父母一味地责罚孩子,动不动就吼孩子:"你怎么这么笨?""你这点事都做不好,要你何用!"一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孩子变得更喜欢顶嘴罢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要肯定孩子在事情上付出的努力,再客观解释一下他们在这件事情上出现的问题。
"我觉得你做的很好了,只要我们在稍加练习的话,相信下次会更好的。"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跟我交流一下,希望下次你能够取得胜利!"

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根源,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帮助你解决问题。这样你跟孩子解释的时候也会容易的多。
比如说孩子考试失利,那么可能是他们对于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或者是因为他们在考试的时候过于紧张。知道了原因之后,你就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解决办法。
第三点,父母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当你在跟自己的孩子打交道的时候,要记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孩子也是有感情的,没有人是喜欢听别人恶意十足的批评的。
在跟孩子交流沟通的时候,要保证自己足够心平气和,脾气十分平和,再用有爱的语气去跟孩子交流,这样会让你们之间的交流更加流畅,拉近彼此距离。
第四点,父母要告诉孩子错误的后果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就事论事,批评他们错误的行为,而不是处处针对着孩子。你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不满意的是他的所做所为,而不是因为他这个人。
当你的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时候,你要告诉他,手机游戏要太多的话是会影响视力的,如果影响了视力是需要配戴眼镜的,到时候会有多不方便。

如果你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含糊其辞,还不仅不能理解你的要表达的意思,而且也无法意识但他们自己到底是做错了什么事情。
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之前,要先明确一点:批评孩子什么。父母批评孩子的目的是教育孩子,而不是惩罚他们,让他们觉得难堪。
第六点,父母要给孩子留有改正的机会有一些父母对孩子犯的错,完全没有给机会,二话不说抬手就是一巴掌。但是家长们要明白,建设性批评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针对自己的问题做出相对应的改进,才能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父母让孩子意识到错误之后,给孩子一个改错的机会,不仅能让他后悔的心得到弥补,也能让孩子真真正正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记得小时候自己犯错误,我的父母都是在进行一番教育之后,让我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有一次因为调皮,按了邻居的门铃之后马上跑得无影无踪,邻居开门之后又不见人,只好气冲冲地把门关上。
反反复复几次之后,我被自己的父亲逮了个正着,低着头站着不敢说话。
"知道自己做错什么了吗?"
"我知道了。"
"如果是你的话,你会不会生气?"
"会。"
"叔叔阿姨跑上跑下的,会影响他们休息和工作的。"
"我知道错了。"我低着头承认了错误。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想想你要怎么做?"
我二话不说出了门,敲开了邻居家的门,跟他们承认了错误,也道了歉,叔叔阿姨也原谅了我。
从此以后,我父亲再也没有提过这件事了。
生活中的孩子顶嘴的事例有很多,随着孩子的大脑逐渐发育和各种能力的提高,自主意识不断发展起来,独立性不断增强,不再完全听命于父母,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判断,便开始对大人们的一些教育产生了抵抗情绪,如果家长能够利用好建设性批评,那么你对孩子的教育和提出的意见,孩子都是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的。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