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锦鲤妈咪原创作品
或许所有家长都本能的对孩子有着很多的期望,比如希望孩子优秀,自律,懂得自我规划等等。
家长们总认为自己的想法是为了孩子好,是考虑到孩子的未来,但是在真正的将这种期望付诸于行动中去要求孩子的时候,却发现并不是那么容易。

对孩子过度要求的结果大多都是两败俱伤”,家长和孩子都不开心,甚至还可能互相伤了对方的心。
很多家长纠结于不知道怎么去改变”孩子的时候,却没有发现,有些时候孩子的改变其实是家长无意间促成的。
孩子突如其来的改变究竟是为什么?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大,总是不自觉的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对孩子的要求颇多,孩子一旦没有做到就会非常生气,我有一个闺蜜就是这样的战斗系”家长。
闺蜜自从有了孩子之后,三天两头跟我说的话都是在讨论如何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能跑能跳开始就计划着要给孩子报班培训,我劝了很久她也不听。
幸好即便是兴趣班也是有年纪的限制的,才没让闺蜜在孩子刚会走路就给她报名舞蹈班。但是随着孩子上幼儿园,闺蜜又开始琢磨着给孩子培养兴趣爱好了。
其实闺蜜的心情我也不是不能理解,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孩子的才艺确实十分在意,毕竟我们很多人都是长大了才会后悔自己什么都不会,和其他多才多艺的人比起来总觉得低人一等”。

但是闺蜜显然急过头了,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想法,自作主张的就给孩子报名了兴趣班,也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去上课。搞得孩子经常抵触。
每次闺蜜送完孩子都会找我哭诉,一边心疼孩子一边心疼自己,觉得孩子没有体会到自己的良苦用心。
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劝她,只能侧面开解,告诉她不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也要给自己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闺蜜后来可能是思考过了,把我的话听进去了。
没过多久就跟我说她给孩子退掉了兴趣班,不想逼迫孩子。而让孩子学舞蹈单纯是因为她自己喜欢舞蹈,那为什么不自己去学呢?
我还没从闺蜜的突然醒悟”中回过神来,她就告诉我她自己报名了一个舞蹈班,这速度简直让我叹为观止。
本来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结果没想到还有后续,前段时间闺蜜给我发消息,说孩子突然跟她说想要学跳舞,因为在家里看见妈妈练舞很好看,想和妈妈一起跳舞。

隔着电话我都能感觉到她的震惊,连连说了好几遍自己没有再逼迫孩子了,没想到孩子自己突然喜欢上舞蹈了,简直不可思议。
最后闺蜜当然还是给孩子报名了舞蹈班,还和她是同一个舞蹈工作室,母女俩周末一起去上课。母女感情也变得更好了。
虽然闺蜜对孩子的变化感到非常的震惊,但是说实话我其实毫不意外。
因为我了解闺蜜是真的很喜欢舞蹈,原本不管是朋友还是闺蜜的丈夫都觉得她坚持不了太久,但是没想到她不仅坚持下来了,甚至在回家之后也会自主练习,跳的也越来越好。
说实话这样的感染力让我有时候看着都想去学跳舞了,更不要说总是和妈妈在一起的孩子了。
相比闺蜜以前那种强迫式”的教育方式,现在她对孩子的影响其实是潜移默化的,又或者说是她给孩子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
很多家长都想要孩子变得自律变得有计划,但是自己却没有任何的计划,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会提出你要怎么做”但是连家长自己都不会这样做。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就像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双面人一样,这样的家长说出来的话也没有任何的威信。
闺蜜后期的做法,虽然不是直接的对孩子有所要求,但是她主动的约束自己,这种严于律己的做法反而会提高家长在孩子心中的高度,让家长成为孩子崇拜的对象,而更愿意去做事情。
如今很多家长的脑海里其实都充斥着过度焦虑的思想。有些家长恨不得孩子一出生就为孩子思考到99岁的人生,把孩子的未来计划得明明白白的。
不仅如此,她们还会告诉其他对孩子的未来没有太多计划的家长们,你们不能这样,这样孩子以后会输在起跑线上”孩子长大会后悔的”,硬生生的用这种渲染焦虑的方式把所有的佛系家长都变成战斗系家长。
但是家长们却没有考虑到,不管是佛系家长还是战斗系家长,都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能够决定孩子未来的只有孩子自己。
所以家长做出的选择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孩子的未来教育需要的是孩子和家长的合作”。

1、家长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和家长的要求家长的期望相比起来,家长自己本身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更加的重要。
一味的给孩子提要求只会让孩子不堪其扰,不愿意去回应家长的期待,自然结果也不可能和家长想象的一样了。
但是家长自身做好榜样,不以给孩子压力为主,反而去规划自身,这样以身作则更能让孩子接受。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总是担心孩子不学好,但是还有什么人比家长离孩子更近呢?家长约束好自己,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是在约束孩子。
2、不要试图去控制孩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家长总是不经意的表现出想要控制孩子的一面。
比如有时候家长觉得孩子总是在家里不出门,觉得孩子很懒,有些家长就会指责孩子,你每天待在家里太不健康了!出去走走吧!”

这样的话在家长看来可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实际上家长一开始就先给了孩子一个负面的评价,在这个负面的评价后面还接着一句半强迫式的命令,这样只会让孩子反感。
试想一下你买了一件并不适合你的衣服,你知道这个衣服不适合你,但是你的丈夫/妻子却对你说,这衣服你穿上太难看了!你以后不要穿了!”
你或许知道对方说的是实话,可是在那个当下你真的可以接受这样的话吗?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他们或许知道自己的某些行为对自己的健康有影响,但是家长不由分说的否定和命令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叛逆心。
3、创造条件但不必刻意引导
与其去控制和要求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家长不如给孩子创造做事情的条件,不要去刻意的要求孩子,也不要刻意的去引导孩子。
更应该是让孩子从家长乐观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上发现做某件事的快乐,但是即便是自己的行为也无法引导孩子的时候,家长也不要刻意。

有些家长可能看了前文中闺蜜的案例,觉得自己也可以为了让孩子学某样东西自己就先去学习,但是事实上你怀着这样的心态,在学习中展现的状态也是负面的,只会让孩子更加认为这件事情是不快乐的,反而适得其反。
我相信所有的家长本意都是希望孩子可以变得更好,都是希望孩子生活快乐,但是有些时候,这样的期望用错了方式却可能变成家长和孩子双方的压力来源。
我是幸运的锦鲤妈咪,在生娃带娃的路上过关斩将。关注我,学习最实用的孕产、育儿知识,有关于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给我发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为您解决一点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