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闽南妈咪(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之前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孩子不听父母劝告,在商场里乱跑乱跳,结果撞倒了一个孕妇,导致孕妇流产。孕妇倒在地板上,孩子还对孕妇做了一个鬼脸,丝毫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没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多大错。

后来孩子的妈妈赶到,把孕妇送去了医院治疗,赔偿了5万块钱的医药费。五万对一个家庭来说可能没什么,但是对失去肚子还在的妈妈却是沉重的打击。
孩子在做错事情之后,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还沾沾自喜。家长的教育和纠正对孩子不起作用,通常是因为家长没有让孩子参与犯错过程,导致孩子不能正确理解到自己的错误,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就很难做到真正的改正。
一、单纯的说教对孩子犯错后改正成效较低1. 单纯的说教并不能让孩子真正意识到错误。家长絮絮叨叨的说教早就让孩子听腻了。当孩子犯错,家长又像以前一样唐僧念经”般的跟孩子讲大道理,孩子左耳进,大道理就不见了踪影。孩子们已经对家长们的说教免疫,家长的说教已经对孩子不起作用,只会让孩子产生厌烦的情绪。

2. 单纯的说教会让孩子觉得委屈,不愿改正错误。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捣蛋做错事情,不由分说的就开始批评孩子,没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就开始骂孩子。误解的说教会让孩子加倍委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更不愿意去改正。
3. 单纯的说教变成家长在驯服孩子,孩子容易形成叛逆的心理。家长们的说教往往强加自己的意愿,用自己的看法来要求孩子,不能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导致单纯的说教会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压迫感,让孩子产生厌烦的心理,对家长的说教越来越不耐烦,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当孩子犯下错误,家长们最常见的处理方法就是说教,跟孩子讲大道理。孩子小的时候听不懂大道理不管用,长大之后早已厌烦这些说教,家长说的话几乎不起作用。孩子犯错后家长的说教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并不大,反而容易让孩子厌烦家长的教导,甚至一听到家长的话就感到厌烦,逆反心理让孩子更加难以管教。
单纯的说教对孩子放错后改正的效果很差,是因为家长没有让孩子参与到犯错过程中,不能让孩子真正理解到自己的错误,意识不到错误,就很难认真的去改正。
二、让孩子参与犯错过程的重要性邻居家的孩子有偷东西的坏习惯,屡屡犯错,家长怎么教育孩子都改不掉这个坏习惯,家长又舍不得打孩子,导致孩子越偷越多,越来越大胆。家长十分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后来家里遭小偷,家里被偷了不少东西,孩子的零花钱也都被偷走了,孩子悲伤了很久,慢慢才意识到偷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让孩子参与到犯错的过程当中,让孩子感同身受知道受害者的遭遇,孩子才能够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体会到自己的错误对其他人造成的伤害。
1. 培养孩子的换位思考能力。让孩子参与到犯错的过程中,有利于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孩子能去体谅别人的感受,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同时换位思考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让孩子变得更加懂事,体谅父母。

2. 提高孩子的洞察力,参与到犯错的过程能让孩子冷静下来。孩子可以在参与犯错的过程中观察到自己的行为,也察觉到其他人的反应,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洞察力。参与到犯错过程能让孩子更有兴趣的去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自己的过错。
3. 让孩子参与到犯错过程能让孩子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做错事的孩子只有真正意识自己的错误才能做到真诚的认错和改正。家长让孩子参与到犯错过程中,试着重演孩子放错的过程,也能让孩子没有狡辩的余地。

让孩子参与到犯错过程中,不仅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洞察力和换位思考能力,还能让孩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孩子只有意识自己的过失,才能做到完全的改正。让孩子参与到放错的过程,能让孩子懂得知错就改,敢作敢当的道理,有利于孩子的性格形成。
三、如何让孩子参与犯错过程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过一篇育儿故事。孩子调皮捣蛋,拿瓶子装水弄湿了同学的衣服,同学找老师告状,证据确凿孩子还不愿承认。后来老师让孩子把衣服脱下,拿了一件故意弄湿的衣服给孩子穿,并让孩子说说他的感受。孩子委屈的说道:老师,我好冷呀”。
说完这句话孩子才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他不该把同学的衣服弄湿的。孩子在老师面前认真认错,并且主动找同学道歉,还拿自己的零食跟同学分享。
老师用适当的方式惩罚孩子,让孩子参与到犯错过程,使得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认错,主动的去找同学道歉。那么,家长们如何让孩子参与到犯错过程呢?
1. 让孩子描述事件过程,肯定孩的感受。孩子犯错之后,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冷静下来,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和时间,让孩子描述整个事情的经过,倾听孩子的心声。先肯定孩子的感受,在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纠正。
2. 调动孩子善于思考、晓明事理的上脑。人的上脑更加善于思考。让孩子多想想,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发育,让孩子更加善于思考。孩子犯下错事之后,家长要多开导,引导孩子思考,让孩子自己反思一下自己的过错。

3. 家长要换位思考,感受孩子需要什么。当孩子放错时,家长们一味的批评说教容易让孩子产生厌烦的心理。家长们可以试着换位思考,思考一下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从孩子的角度入手,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
因事而异的教育才能真正的帮助孩子的成长。孩子犯错之后家长的过多说教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让孩子参与到犯错过程,才能让孩子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做出改正。
关于这个话题,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和我们一起分享讨论。
这里是闽南妈咪,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