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10岁,或者18岁,这样的关键成长标志的年龄,做父母的通常都想送孩子一件有特别纪念意义的礼物。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一位写作班的朋友,历时三年,共写了十二万字,整理成一本书,送给女儿10岁生日。受这位朋友的影响,我也计划开始写文记录女儿的成长。找来一些书籍做参考,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是首选。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书中主要收集记录了作者与十八岁的德国籍儿子安德烈之间,三年三十六封书信的往来。在书信中母子二人就文化、青春叛逆、反抗权威、道德、艺术等各种主题进行了探讨。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相隔三十多年的两代人之间,对同一话题的不同看法。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七和第十一封信,即《有没有时间革命?》和《阳光照亮你的路》,这两封信分别探讨了反抗权威和如何反抗权威。第七封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希望我的孩子敢为自己的价值信仰去挑战权威,但是有些权威可能倒过来伤害你,所以我应该怎样教我的孩子‘威武不能屈’而同时又懂得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这可能吗?”
是啊,威武不能屈的同时又能自我保护,可能吗?恐怕很难。特别是在双方力量悬殊的时候,对权威的反抗,不但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

小花是一名寄宿学校的初一女生,在宿舍担任宿舍长一职。因为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所以对宿管要求特别高。宿舍经常扣分的某位同学,因不满小花的管理,协同另外两位同学,给小花起侮辱性的外号,而且还经常偷拿盗用她的私人物品并围攻限制她的人身自由。一开始小花进行了反抗,但是反抗多次无效后只能隐忍,最后忍无可忍告诉父母。
父母立即向班主任反映情况,结果班主任却认为是同学之间互相取外号不处理。小花的父母只好向德育处反映,德育处经认定是校园欺凌,承诺会处理。结果学期末,学校不但没有对此事进行处理,还给那欺凌同学中的某位同学颁发了三好学生”奖。此事过后,那几位同学不但对小花进行更恶劣的欺凌,还嘲笑威胁她,说告到学校也没用。
新学期开学,小花拒绝回学校。她父母与学校多次沟通希望学校处理校园欺凌一事并撤销欺凌者之一的三好学生”,皆无果而返,只能求助当地教育局。在长时间的等待和被教育局踢皮球过后,得到的却是打回学校处理。在与学校反复沟通中,学校不但态度恶劣还以扰乱教学秩序报警控诉小花父母。
小花因校园欺凌失学90多天后,父母无奈帮小花办理了转学,此时全家已是身心俱疲。

小花的父母面对不公,进行了反抗,可是到头来不但权益没得到了伸张,反而造成了一家人长时间的身心煎熬。这样反抗权威值得吗?我认为值得。如果小花的父母不站出来,恐怕小花就一直生活在被欺凌的状态中,身体遭受伤害,心灵被扭曲。也有可能忍无可忍,最后结束自己的生命,后果不堪设想。在价值信仰和现实之间,确实很难找出一条路来,但是有时候,即使再难,我们也要走。
有人会说小花父母有‘暴虎冯河’的勇气,却无‘谋定而后动’的智慧。在《亲爱的安德烈》第11封信中,作者也提到这两个概念。在安德烈与英文老师发生矛盾问题上,作者给了这样的建议:人际关系,其实往往是一种权利关系。在我们决定去反抗和挑战权威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如下思考。对方是怎样的一个对手”?用什么样的语言能有效的与他沟通?如果我们进行反抗,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收获或者灾难?那些灾难是我们能承受的吗?我们想要达到什么结果?我们的逻辑又是怎样的?
在这样一系列追问和思考后,再去行动,可能收到的效果,会比暴虎冯河”的勇气行事要好的多。这也是孩子和我们都需要学习的智慧。

这是一本适合中学生和家长一起共读的书。孩子可以通过阅读了解到一个18岁前就走遍大半个地球的青年是如何看待和处理一些事情的,并从中获得方向和启发。父母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打开一扇走进青春期孩子内心的小窗,去感受和理解正在和我们分离的孩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