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认识最高和最矮
展开全部
小班数学活动:认识高矮
活动目标:
1、能直观比较两物(或人)的高矮。
2、能直接操作图卡直接比较图卡人物的高矮。
活动准备:
高矮不同的玩偶数个。
人物图卡数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准备数个能站立的玩偶,拿出两个(高矮差异大)提问:说说看XX和XX,谁高?
2、幼儿直观比较两玩偶的高矮,并回答。
3、教师请两位幼儿到前面比较高矮。(先找两位身高差异较大的,再找两位身高差不多高的。第二种情况时,幼儿如果回答“一样高”也可以。)
4、教师将幼儿每三人分成一组,请幼儿两两互相比较(以背对背站在一起的方式),另一个人轮流练习判断。(教师可以到幼儿旁边询问谁高谁矮)
5、教师那出两张大型的人物图卡,展示在黑板上(两人的距离放远一点,不易直观地比较出来)。教师提问:这两个娃娃,谁比较高?
6、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代表地面,并说明:你们和其他同学比身高的时候,都是站在地上比的,所以娃娃图卡要比身高,脚也要先对齐,再看谁比较高。
7、教师重复5、6的操作,那出其他的人物图卡重新布题。
8、请幼儿看幼儿用书。教师提问:有3个娃娃要比身高,猜一猜,手上拿故事书的娃娃和拿积木的娃娃哪个比较高?
9、请幼儿拿出娃娃图卡,将手上拿故事书的娃娃和拿积木的娃娃图卡放在框框中比一比。
10、教师提醒:比身高时,娃娃的脚要对齐框框中的底线。
11、幼儿任意选择2个娃娃图卡,重复练习判断高和矮。
12、教师可以在角落摆放身高不同的玩具数个,让幼儿不断练习比较。
小结:让幼儿了解和同学比较身高的方法,以及操作娃娃图卡比较身高时,脚要对齐底线的做法。
小班方案数学比较高矮什么上公开课
小班数学:比较高矮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3个以内物体的高矮,能区分最高和最矮,初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高矮现象。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比较3个以内物体的高矮并区分最高和最矮。 活动难点:初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会变的小丑”、高矮不同的积木、薯片盒 2、幼儿教具:玩具、“会变的小丑”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念儿歌《比高矮》。 二、教师指导: 1、比高矮 教师出示两个高低不同的积木,请幼儿观察哪个高哪个矮? 小结:比较高矮时一定要把物体放在同一个平面上。 2、感知物体的最高和最矮。 教师出示薯片盒,请幼儿比较最高和最矮。请幼儿说出最高、比较高、最矮,另一边最矮、比较矮、最高。 游戏:搭积木。请三个小朋友分别把已有的玩具自己搭完,比最高、最矮。 3、感知物体的相对性。 教师出示“会变的小丑”,拿出比较高和最矮的比较,请幼儿分辨出哪儿高,哪个矮。接着出示最高和比较高的比较。 小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比较高矮,比高矮时要看和谁比,和比它高的比它就显得矮了,和比它矮的比它就显得高了。 三、自由操作。 操作卡:“会变得小丑”比较判断小丑的高矮。 四、教师小结,收拾整理材料。
《比较物体的大小2》小班教案
幼儿园教案《大小比较》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出较大的物体,会比较大小。 2、培养幼儿的初步分析、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卡 2、不同大小,相同形状的图片,形状标记、大小标记各若干个。 活动过程: 1、出示数学卡比较 教师:森林中大象和蚂蚁是好朋友,大象和蚂蚁虽然身材不一样,但是他们互相帮助,大象的身材大,小蚂蚁坐在大象的背上开心的玩。 (1)小朋友看看,小蚂蚁的身体和大象的身体比起来有什么不同? (小蚂蚁的身体小,大象的身体大) (2)谁来说一说这是什么水果?(苹果,草莓)哪一个水果大呢?我们用圆圈把它画出来吧? (3)小狗和小蜜蜂也来玩了,小蜜蜂和小猫的身体谁更小呢? 我们用小圆点把他画出来吧。 2、出示数学卡比较 妈妈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哪一个更大一些呢? (1)请幼儿观察比较图片中衣服,鞋子的大小。 (幼儿相互说一说) (2)请幼儿联想生活中,爸爸、妈妈和自己的衣服鞋子的大小。 (3)请小朋友看这三张图片,你认识他们吗? (小鸡,蝴蝶,大象。) 教师:最大的动物,我们用圆圈画出来,最小的动物,我们用圆点画出来。 (幼儿说,教师画) 3、按标记将相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片分类。 出示这些图形片: (1)这是什么图形片?该回哪个家? (幼儿讲,老师操作大图形片,我送你到大标记的家; 小图形片我送你到小标记的家。) (2)请幼儿把余下的图形片送回家。 (要求幼儿边操作边讲述操作过程) 4、游戏活动:《大丰收》(更多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比一比大小,多少,高矮,轻重教案
结合具体情境比较物体多少大小长短厚薄轻重:
一、明确概念:明确概念是比较物体多少大小长短厚薄轻重的先决条件,只有掌握了这些概念才能正确认识到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并最强表达。
1、多少-指量度或数量大小。
2、大小-是指物体在相对稳定时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等方面,或者说是物体某一种长度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时称大;而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时称小。
3、长短-指物体两端点之间距离的大小
4、厚薄-指物体上下面之间距离的大小
5、轻重-是形容物体质量的,或者说物体力量上的大与小
二、要求:
1、认识物体的多少、大小、长短、厚薄、轻重等,必须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间进行比较来获得,这样不仅能准确的掌握这些量的概念,而且还能认识到这些概念具有的相对性质。
2、认识物体的多少、大小、长短、厚薄,一般在两个物体之间进行比较。要求掌握准确的词语并能用语言表达出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能按要求取出相应量的物体。
3、用目测、运动觉和触摸觉来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轻重。可先在两物体之间进行比较,然后在两个以上物体之间进行比较,要求知道大、小、长、短、厚、薄、轻、重等都是相对的。
三、方法:
1、目测:就是用眼睛观察比较,来断定物体的多少、大小、长短、厚薄等。最初要用重叠法和并放法来对物体进行实际的比较,如用折叠法比较;用并放法比较。这两种方法是通过观察进行比较的,但是物体的摆放形式对观察起很大的作用,因此应先以目测量差别较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多少、大小、长短、厚薄等。然后逐渐缩小其物体间量的差异,发展目测力,提高确定量度大小的准确性。
2、寻找法、游戏法(运用运动觉和触觉):通过游戏活动能促进对物体的空间形式的正确认识。如分给不同长短的小棒若干,引导每次从中取出最长的,一直取到最后,再把这些小棒按着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起来。然后再分给不同厚薄的木板、塑料板、纸板,不同粗细的木棒等,按从厚到薄,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起来看谁排得快又对以及通过举一举、摸一摸、收一收、摆一摆、找一找等活动来进一步复习和巩固对物体的大小、轻重等的认识,发展观察力和判断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物体的多少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并置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具体感知物体的多少.
2、学习将一组物体并置对应摆放在另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右方的技能.
活动准备:演示用教具:贴绒娃娃8个,猫7只,鱼6只.幼儿操作材料:盆子1只,8个娃娃的卡片1张,纸剪苹果7个,帽子7顶.
一、引出课题.
首先将8个娃娃排成竖行.
师:今天娃娃来到我们小一班作客,有多少娃娃呀?幼:许多.演示提问.
二、演示提问.
(一)将7只猫一一对应并置在娃娃右边图
师:她们养了许多猫,那娃娃和猫是不是一样多?幼:一样多(见图示)
(二)启发幼儿说出娃娃多1个,猫少1只.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娃娃和猫变成一样多呢?(添1只猫或减少1个娃娃)娃娃要回家了,小朋友们和娃娃说:“再见”.
(三)启发幼儿说出猫多1只,鱼少1只,并想办法使猫和鱼的数量一样多.
师边演示边提问:请猫吃鱼了哦,1只猫吃1条鱼(将鱼一一对应并置在猫的右边,如图二)比一比猫和鱼是不是一样多?猫多1只,鱼少1只)怎样才能使猫和鱼变成一样多?
三、操作活动.
1、请小朋友把盆子中画有许多娃娃的卡片拿出,给娃娃分苹果,把苹果一个对一个地摆放在娃娃的下面,比一比,娃娃和苹果是不是一样多?幼:(不一样多.)
2、启发幼儿说出娃娃所1个,苹果少1个.用什么办法使娃娃和苹果一样多呢?
3、给娃娃戴帽子.1个娃娃戴1顶帽子,一个对一个地放在娃娃的上面,比一比,娃娃和帽子是不是一样多?(娃娃多,帽子少)怎样才能使它们变成一样多呢?(老师再给每个幼儿1顶纸剪的帽子)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多少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一般比较大学多少,可以根据数字的大小,然后根据符号的选择,来判断数字的大小的,让孩子们学习数字的大小,也是从学前教育开始的。
>什么东西是矮的_小班数学:《比较高矮》教案与反思
动过程1、初步比较高矮。
请一位大班幼儿和一位小班幼儿踏步走进教室,请幼儿比较谁高谁矮。请幼儿说出:大哥哥高高的,小弟弟矮矮的。
2、观察大图比较高矮。
3、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教师出示两支不同高度的塑料花,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请幼儿观察哪支花高,哪支花矮。教师总结: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要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
4、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蒙氏小班数学比较高低听课记录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认识田字格,并知道它的用处。
2、物质准备;田字格本、黑板、小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