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比起打骂孩子,这种教育方式更为可怕……

01

周末我和乐宝去饭店吃饭,我们邻桌是一对年轻小夫妻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

吃饭的时候,小男孩不好好吃饭,妈妈开始是非常耐心地哄:不好好吃饭的孩子以后就长不高哦。就不能跟别的小朋友一起出去玩了。”

哄一句,喂一口饭,吃了三四口以后,小男孩不愿再张口吃饭了。

妈妈失去耐心了,生气地说道:再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理你了!”

小男孩依旧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手里拿着筷子不停地敲打桌子。

妈妈见此情景,怒不可遏,把筷子往桌子上使劲一摔,说:我不要你了,你去给别人家当孩子去吧!不好好吃饭的孩子谁都不喜欢!”

说完,便低头开始吃饭,不再理睬小男孩。

而小男孩听到妈妈的话以后,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边哭边叫妈妈”,一个劲儿地往妈妈怀里钻,却被妈妈一把推开了。

小男孩哭的更绝望了,不停地抹着眼泪,嘴里含糊不清地念叨着:妈妈不要,妈妈不要!”

独自哭了将近10分钟,他的妈妈才把他拉进怀里,严厉地问道:还好好吃饭不?”

好好——吃呢”,小男孩止不住抽泣地回答。

听到孩子的话,妈妈似乎很满意,开始给他喂饭,小男孩果然乖了许多,主动的张口吃饭了。

而他的爸爸,自始至终都在低头看手机,哪怕孩子大哭,他的头也没有抬起来过,只是低着头使劲皱了皱眉头,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似乎是孩子打扰了他玩手机。

我在一旁看的揪心不已,沉迷于手机中的爸爸,对孩子不理不睬的妈妈,都让孩子处在深深的无助和恐惧中。

其实,这对父母的做法就是典型的冷暴力”。

比起打骂孩子,这种教育方式更为可怕……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父母,当孩子不听话,甚至一再挑战自己的耐性时,他们便会采取辱骂,恐吓,不予理睬等冷暴力”的教育方式,以达到教育孩子,让孩子变听话的目的。

他们错误的以为不打不骂,不吼不叫就是爱孩子的最好方式。

其实恰恰相反,比起打骂孩子,冷暴力”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伤害更为深刻和长远。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曾对1511名儿童做过一个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在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和忽视这四大暴力行为中,忽视”导致儿童抑郁焦虑的可能性最大。

所以,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父母都要对此高度重视。

02 冷暴力教育的危害

知乎上有个问答:亲子关系冷暴力下成长对人格形成有何影响?

有个高赞回答是:严重的自卑和不自信,极度敏感,对待他人冷漠,发散性思维,注意力不集中,不适应人多的地方,想要远远的逃离家庭。

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持续的冷暴力会对孩子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让他们一辈子都活在小心翼翼的自我疗伤中。

1.缺乏安全感,让亲子关系疏远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回应,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地基。而冷暴力则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堵隐形”墙。

总是被父母晾在一边,不予理睬的孩子,内心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关注

这种伤害一旦形成,就是不可逆的,成长中的孩子会因此备受煎熬,如履薄冰,他们会与父母产生隔阂,不愿再与父母沟通交流,长大后想要逃离父母。

2.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

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

做错事受到惩罚的孩子,通常没有机会辩解,而父母的冷暴力行为更加剧了他们负罪心理,让他们以为所有的错误都是自己造成的,长此以往,他们会变得自卑敏感,没有自信,经受不起挫折。

而长期遭受冷漠的孩子,会变得内向孤僻,沉默寡言,不愿和别人交流沟通。

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变得冷漠自私,更有甚者,会传承”父母的冷暴力。

3.容易造成心理问题

长期的心理压抑,不被认可,以及无处倾诉,让所有的情绪都蓄积在心里,一旦到达爆发点,孩子的心理建设就会崩塌,他们会变得自我怀疑,自我贬低,自闭,不善表达,会形成语言和心理上的沟通障碍。

研究表明:受到冷暴力的孩子,在潜意识里被植入我不好,我不值得被爱”等信念,成年之后遇到挫折,更容易自暴自弃。

03 冷暴力的表现形式

当孩子调皮,闯祸,不听话时,如果父母总是采取冷暴力”的教育方式,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难题,还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巨大的,长远的打击和伤害。

而冷暴力,不单单指语言上的冷淡,轻视,疏远和漠不关心,它还有更多的变相的表现形式。

1.父母只顾玩手机,陪伴不用心

不久前有条新闻。

南京一个10岁的小男孩离家出走10多次,最后被警察找到时,小男孩告诉警察,因为父母只顾着低头玩手机,不关心不关注他,他才愤而离家的。

什么时候,手机成了亲生儿子”,顶替了孩子对父母爱的需求了?

除此以外,心不在焉似的的陪伴也是伤害孩子的一种方式。

记得有一次,我看完电视,脑中还回想着电视剧情,乐宝从房间里冲出来高兴的给我说道:妈妈,你看,我自己做了一个大卡车。”

是吗?你真棒!”

妈妈,我做的这个卡车还可以拉东西呢。”

是吗?这么厉害啊。”

妈妈,你不要再说是吗,你都没有好好的看我的大卡车。”

原本兴冲冲的跑出来的小人,说完这句话垂头丧气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心不在焉和敷衍,赶紧追到他的房间给他道歉解释,哄了好一会才让他心情转好。

董卿在《朗读者》中说过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所以说陪伴孩子,不光是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专情和专注,和孩子共度美好的亲子时光,让孩子在爱与真诚的陪伴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2.带着坏情绪与孩子相处

据爱荷华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一般孩子平均每天受到432条负面评论,而得到的正面评论每天却只有32条。

也就是说,父母向孩子所说的话语中只有6%-15%的语句是积极和鼓励的话语,而大部分却是消极,讽刺等语句。

没见我在忙吗?去一边去!”

猪脑子吗?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

连地都不会扫,笨死算了!”

有多少父母多多少少都说过类似的话,这些话带着你的坏情绪,犹如利剑一样向孩子穿膛而过,不仅让孩子痛苦,难受,不知所措,更破坏了孩子建立起来的爱和安全感。

吃饭

3.不及时回应,甚至不理孩子

打骂孩子是一种负面的沟通,至少可以得到短期的负向反馈,让孩子明白什么是错的,应该如何改正。

而相比打骂,父母用冷处理,沉默不理睬的方式,是想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省自己并且加以改正。

可是孩子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有限,他们并不能明白父母的沉默代表什么内容,只会让他们感觉到被排斥,被拒绝,被孤立,自尊被伤害,他们会以为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

这些负面的影响会长期伴随着孩子,让孩子逐渐缺乏安全感和自信,逐渐变得自闭起来。

心理学家认为,家庭教育中,长期遭受冷漠的孩子容易产生孤僻性格,不愿和别人沟通,心理不能健康的发展,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变得很冷漠。

所以,当孩子犯错或者不听话时,父母一定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方式,从正面引导,让孩子在积极有爱的氛围中意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沉浸在冷暴力的阴霾下。

04

许多父母错误的以为,控制情绪,不打骂孩子,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和教育了。

其实不然,轻微的打骂造成的只是身体上的短期痛苦,和孩子心里暂时的气”与恨”,而冷暴力更多的是对孩子心理的严重打击,不仅伤害孩子的自尊自信自我价值感,还会让他们错误的以为自己不重要,不被人爱,这种伤害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深刻影响他的性格,三观的养成,对他的成长更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为了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父母一定要用爱和沟通灌溉,不要让家庭里的冷空气摧残祖国未来的花朵,让他们向阳生长,向上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