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跟同学攀比应该怎么教育她
对于女孩的攀比心理,其实只要父母加以正确地引导,就能及时纠正女孩的攀比心理。父母要让女孩意识到攀比的积极意义和危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女孩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逐渐学会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完善自己的人格。
建议一:培养女孩节约的好习惯
现在的女孩往往不懂得节约,养成了铺张浪费的坏习惯,孩子不清楚家庭经济状况,常因攀比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需求。父母爱孩子就想全力满足她们的需求,最终导致孩子攀比成性,不懂得节约。
女孩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攀比也多是受到外界环境的诱导,家长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懂得节约,不买奢侈品,不和他人盲目比较,逐步培养女孩的节约习惯,帮助女孩走出攀比的泥潭,促进女孩身心的健康成长。
建议二:变女孩的攀比为良性竞争
女孩的攀比心理既会有不利的影响,也会刺激女孩的上进心,父母要引导女孩的攀比心理,使其转变为良性竞争的基础。。父母要利用女孩的攀比心理,激励其向好的方面发展。父母抓住女孩喜攀比的心理,鼓励女孩在学习、能力、品德等方面进行攀比,让攀比成为女孩进步的动力。
建议三:让孩子体会父母工作的不容易
女孩之间出现盲目攀比的现象,大多是因为不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只认为父母是取款机,可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很多父母埋怨自己的女儿攀比心理严重,其实只要让女孩把金钱和父母的辛苦劳动联系起来,她们就会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攀比心理。父母应该把自己如何努力工作来给女孩提供更好的生活讲给孩子听,告诉女孩自己工作的不容易,尽量和孩子说说自己的工作细节,谈谈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孩子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容易,就不会拿着父母的钱去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和攀比心理了。
现在的中学孩子攀比心态强,应该怎样教育
现在的社会真的是家长的心态,一个测试遵循它,孩子的负担,不跟风,父母为她感到难过,更加复杂,需要有一颗坚强的心,但我想如果你能坚持的理念,放下攀比心理,孩子的童年会更快乐。
如何教育六岁中班女孩的攀比心理
展开全部
攀比心态只是表面的现象,别因此否定孩子的本质。
每个人都可能会有或多或少的攀比心理,只是成年人能自己控制自己的一些贪念,孩子的攀比心理出现时,别否定孩子的本质,要一棒子把孩子打成肉饼,让孩子一下子没了信心,要正视这个问题,不要夸大问题。
有一些事情并不算是攀比,别对孩子要求太严。
比如孩子看着别人吃东西自己也想要,看别人穿着好看的鞋子自己也想穿,这些都不算是攀比,而是孩子遇到喜欢的东西而已,能满足就满足她一下,但是这仅限于偶尔的,每天都这样可是不行的。
和孩子沟通一下,并不是别人的东西都是好的。
和孩子讲一下道理,可以通过一个故事,也可以通过别人的绘本,有一本叫《谁的爸爸最棒?》小熊觉得自己的爸爸不好,去找别人的爸爸当爸爸,最后才发现原来还是自己的爸爸最好,和孩子讲一下,别人有的虽然她没有,但是她有的别人也没有,任何人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必要变成和别人一样。
如果孩子出现一些病态的心理,通过游戏来纠正。
如果孩子出现类似因为自己的爸爸没有好车就不让爸爸去接自己这种病态的想法,那么就必须进行心理干预了,家长可以自己在家里进行心理干预,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解决,例如,可以和孩子玩一个情景游戏,让自己变成孩子的同学,嫌弃孩子没有ipad就不想和她一起玩了,看看孩子的心理变化,当她感到伤心的时候慢慢地进行心理干预,告诉她即使她没有ipad自己还是会把她当最好的朋友,我们没有好车是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钱,但是我们依然活得很快乐,因为她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妈妈的爱。
不要让自己成为爱慕虚荣的家长。
孩子的攀比通常和家长的爱慕虚荣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家长表现得非常爱慕虚荣,那么孩子也会很容易出现攀比的病态心理,家长如果心态很平和,那么孩子也会受到感染,所以,别经常和别人比较自己的孩子,拿孩子作为炫耀的资本。
孩子有轻微的攀比心理该怎么教育?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阶段的心理和今后小学三四年级时出现的攀比之风相比,当然不算严重,但是父母如果不希望幼儿养成这种习惯,不妨动动脑筋,把他的注意力引到别的地方。比如说:“那种玩具虽然不错,但是你的也很好,我们快回去把它拿出来玩吧!‘或“那是大孩子玩的,这次妈妈先买这个给你好吗?‘切记,必须向孩子灌输“就算吵也没用‘及“别人有,并不代表你也非有不可‘的观念。认为“别人有的,我也要‘的幼儿,是无法培养他抑制欲望的能力的,稍不留意,他还会成为不可理喻的小暴君呢!自我克制的耐力应从四五岁起就开始培养。 尤其要注意的是,经济条件不错或宠爱孙辈的祖父母健在的家庭中的孩子,一旦养成有求必应的习惯后,就很难纠正了。不过如果许多同伴都有的东西,在经济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应该酌情买给他,因为这些东西可以把他带进朋友圈里。“既然别人都有这些东西,我帮你买另一种,可以和大家交换着玩,这样不是更好吗?‘这只是大人一厢情愿的想法,孩子不但会产生不如别人的自卑感,也可能遭到同伴的排斥。
同学之间不正当的学习攀比
厄……到了高三还会更严重 当然你不要把它当做一种攀比
你无法改变别人怎么想 你改变自己看事情的角度
把恶性的变成良性。
这是不可避免的良性竞争,你定好自己的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不要太在意别人。
另外,乐于助人是好习惯。他问你么,你就回答好了。反正与你来说只有好处没坏处。 实在不行么,人总有缺点,你就无视自己这个小缺陷吧
关于学生攀比的小品,要五人以上的~!?
1 今天来到 大会场 心情就是好 一个字 爽 2 今天来到 大会场 心情就是好 2个字 真爽 3 今天来到 大会场 心情就是好 三个字 非常爽 4 今天来到 大会场 心情就是好 四个字 相当的爽 5 今天来到 大会场 心情就是好 五个字 爽到极点了 1嘿 我说话 你们四个 干什么重复 2这你就不懂了 3 我们 这是在 攀比啊 4 越来越好 越来越厉害 5 对 越来越不靠谱 1234 去~~~~~ 1 考试拿第一 2 嘿 我考试 那 全校第一 3 全国第一 4 世界第一 嘿 我看你怎么说 5 嗯 好 你们加起来也没我好 哈哈 1234 算你厉害 1 我觉得 攀比不是好事 2一样 3赞同 4精辟 5精辟 还屁精吗 1234 (怒视) 5 啊啊啊 ~~ 同感 1 你看 有人卖个 好看铅笔 2 就有人卖 2个好看铅笔 3 1个好看 圆珠笔 4 2个好看圆珠笔 5 一支狼毛笔 1费力 又费时 还费钱 有人请客 花88 2 花 88.8 3 88.88 4 88.888 5 88.8888 1 唉 光 爸爸了 2345 哎~~~~~~~~~ 1 嘿 占起我便宜了啊 这你们 怎么不攀比了 2 这 ~不好攀 3 攀不好 4 很难攀 5 高实在是高 攀不上 1我看你们现在 就攀着呢! 2345 哎呀 以后再也不攀了 1这才对嘛 (不经意用脚踩了自己一下)哎呀 我的新鞋 森马的啊 唉 其实是 骑马的 2 我的是特步的 其实是 特棒的· 3我的是367°的 其实是 361° 的 4我的是露友的 其实是 漏油的 5 我的是阿迪达斯的 其实是 aidian (啊的单) 的 1 杂牌子 攀比什么 2345 唉 习惯了 1 你们啊 (谢幕) 我的天啊 这是我自己写的 不好 请多原谅 啊
孩子爱攀比,同学嫌他穷,不跟他一起玩,怎么教育孩子?
你可以跟孩子好好沟通一下,你要让他不要有自卑心里,你可以跟他说你们学生唯一可以用来攀比的是成绩,如果你是一个优等生家里再穷老师的眼里也有你,那些嫌你穷的同学他们只能用父母的资本来攀比,其实他们内心是穷的不是吗?让他好好学习,将来自身有能力了谁还已收嫌弃你呀!
小学生互相攀比学习用品,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1月16日,本报接到读者崔先生反映,郑州市郑贾路邱砦小学周边的摊点允许小学生买东西赊账,少则几十,多则上百。有些孩子为了还债竟偷拿家里的钱。崔先生希望相关部门能出台有效的措施整治一下校园周边的环境,还孩子们一片“净土”。
不清账不许上学
1月17日11时30分,正是郑州市郑贾路邱砦小学的放学时间。记者看到,孩子们刚出校门,就迫不及待地围到各个摊点前,买零食、画片等。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小男孩从一商店门前拿走一根香肠,冲着老板晃了晃,吃着就跑了,老板随即拿出一个本子在上面画了几下。
在一旁的崔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是做生意的,家里条件也相对宽裕,对孩子也舍得花钱,前天家里抽屉内的钱少了50元,一问孩子才得知儿子偷钱是为了还账,崔先生气愤地说:“孩子哭着告诉我,老板说不还钱就不让他上学。”
店主否认有错
在和学校仅一路之隔的友谊综合商店里,一自称是店主的40多岁左右中年妇女承认涛涛在该店赊账拿东西,但对崔先生的指责她却说:“是你没把自己孩子教育好,为了让他把钱还上,我吓吓他也算错吗。”说完,她拿出一本厚厚的账本,崔先生拿过来一看,自己孩子的名字果然在上面,在名字下面是一些数字,记者大致算了一下,涛涛近两个月就赊账近200元,每次都是几元至几十元不等。
记者随手翻了一下,这个本子上有30左右个孩子的名字,欠得最多的达到400多元。而学校附近类似这样的商店有十几家,按这个比例算出的结果让人不敢想象。
食品大多“三无”
在几个学校对面临着马路的摊位上,记者发现他们根本就没有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随手拿起几个小食品都是“三无”产品。有好几个小贩还在向学生兜售一种颜色花花绿绿的橙汁“饮料”,“饮料”用装纯净水的塑料瓶装着,上面无任何标识。而那些炸鸡腿、香肠等肉类的食物,锅里的油几乎都是黑色的,随着马路上来往车辆的经过,锅里一片浮土,这对孩子的健康无疑是有威胁的。
教育部门无可奈何
据一位老师说,他们虽然在课堂上教导学生不要到校外商店买东西,但一直刹不住这股赊欠风。随后记者在市内多家小学校门前看到,情况大都雷同。
郑州市教育局宣外处的李先生说,小学生的赊账之风应予坚决制止,赊账不仅会导致小孩无序购买,还会造成小孩的攀比现象。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
引诱未成年人赊账涉嫌违法经营
“引诱未成年人赊账消费的店方涉嫌违法经营,而且如果不让孩子去上学,影响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那就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了!”河南千业律师事务所席国禄律师说,小学生赊账消费实际上是一种“透支”行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这一部分小学生的赊账行为是无效行为,未满14周岁的学生,如果购买金额不高的学习、生活用品,属于正常的民事行为范围。但如果店方恶意诱惑未成年人来消费,就已经属于违法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