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关于给幼儿园小朋友报培训班的几点建议

先区别一下特长”和兴趣爱好”。只有明显高于同龄人的某项技能才叫特长,比如同事家的孩子在幼儿园得了全市国际象棋的第一名。有这样的特长至少说明孩子在某一方面是有天赋的。至于能在幼升小过程中帮上多大忙,就要看每个学校的喜好了。绝大多数孩子的特长”都只是兴趣爱好。这个年龄段学习能力比较强,给孩子接触不同项目的 机会,再选择其中适合自己孩子的项目坚持下去。

每个家长给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标准和目的都不尽相同。我的想法是通过兴趣班的学习和练习达到塑造性格(比如坚韧自律、不畏困难)、培养习惯(比如专注、高效)和享受生活(比如陶冶情操、结交朋友)的目的。我们家是11年7月男孩,现在主要是运动类的兴趣班。跆拳道,可以懂得礼仪、坚韧和培养男子气概,顺便培养四肢协调。围棋,可以懂得局部与大局的辩证关系,培养专注力。乒乓球,在少体校训练,可以培养心理承受能力(体校教练水平高,但说话很凶,每个小朋友都被说哭过)、竞争意识(从二年级开始要打比赛)、手眼协调、保护视力、也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方式(幼儿园阶段主要是启蒙,少体校主要抓一年级到三年级,后面有成才机会的往更高级别体校输送。虽然不打算走乒乓专业路线,但有了这三年的童子功,大部分成年人就都不是对手了)。乐高,可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乐高,但我们家这位感觉一般,所以用完已经购买的课时就不打算再续报了)。假期班的时候,给小朋友上过绘画的课,启蒙一下。后面再开始音乐方面的学习,学点儿乐理知识,学一门乐器。将来能欣赏音乐、能唱的稍微专业一些,如果能自己写个小曲儿什么的,就更好了。

需要说明的是,参加这些兴趣班,最好是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基础。我和孩子妈妈兴趣爱好都比较多,特别是运动和音乐方面,所以孩子现在对运动非常感兴趣。除了围棋、跆拳道和乒乓,还喜欢足球(幼儿园每周有外教的足球课)和网球(因为和乒乓球动作冲突,所以现在很少打,等后面乒乓动作固定了,再跟教练学学网球,网球也是一项很好的社交运动)。还有一点也很重要——不是让孩子参加了某个项目的兴趣班就一定能达到预定的目的。家长要观察孩子在兴趣班上的表现,下课后对表现好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需要改进的地方,要提出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这比具体学到什么动作更重要。比如,在跆拳道课上,我发现小朋友们坐在垫子上听教练讲解动作的时候,只有我儿子的坐姿非常规范,听得也很专注,而其他小朋友则东倒西歪、手上小动作不断。下课后,我就表扬儿子这一点做的好,最后还不忘补充,除非老师明确说可以随便坐,否则坐姿一定要规范,这是对老师的尊重,也让自己可以专注地听讲。”再比如,儿子在体校乒乓训练中,比其他多数小朋友球感要好一些,因此教练会给他提更高的要求。多数小朋友还在纠正攻球时挥拍动作的时候,教练已经让他注意重心的转移、转腰是否到位,以及加快给球的频率了。但即便如此,儿子有个别时候也会有畏难情绪,说不想练球了。这个时候,我就问他为什么?原来是因为教练要求高了,他做不到也会挨批,从而自信心受挫。知道原因,我就一方面告诉他教练在和我沟通时对他的认可,以及告诉他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做。当时正好陪他背唐诗背到王昌龄的《从军行》。我就借用其中的诗句鼓励他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和魄力。

小朋友进入小学后,学习上面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这个时候要看孩子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从而判断还有多少时间给这些兴趣班。如果时间不够,那必须做一些取舍。但从我的角度来看,花在学习具体知识上的时间尽量少,确保跟上老师讲课的进度就好,不超前学。小学阶段把基础打扎实,把学习习惯培养好,就够了。真正的天才很少,多数孩子的智商差别都不大,差就差在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上了。还有就是,从小打大学习上比较顺利的小朋友,中间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性格上会有一些弱点(如果不是缺陷的话)。那些弱点都需要他在进入社会后改正或者提高完善。从这个角度讲,总考第一名”不见得都是好事。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可以谈很久也很有争议的话题了。这里暂时打住。